引言: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鏡子,它所照出來的是那個你想當作不存在、不願承認的自己。”這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所著的《斷舍離》中的經典語錄。《斷舍離》一書出版於2009年,山下英子在其中首次提出了“斷、舍、離”的概念。
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人們本能地將自己的需求與慾望擴大,讓自己負重一萬斤前行,從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到買房買車,每經歷一個階段,就得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站。漸漸地,身上肩負的壓力越來越重,不捨得割捨的人與事物也越來越多。
人的大腦成了囤積雜事的儲物間,倘若不及時割捨掉無用的“殘渣”,不但會毀壞身體機能,還會降低一個人的幸福感與愉悅感。因此,“斷舍離”這個全新的思想觀念旨在幫助那些被雜物所煩擾、混沌而不自知的人早日卸下重擔,迎接輕鬆自在的新生活。
一、斷行,舍行,離行《斷舍離》中最精闢的一句語錄,讓無數陷於困頓之人都開了竅。這句話便是:“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這句話句點明瞭作品的中心思想,學會斷舍離,便可以告別沉鬱與煩惱,迎來嶄新的生活。
山下英子畢業於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而她在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偏冷門,即"雜物管理諮詢師"。由於家庭環境較複雜,山下英子自學生時代起便主動接觸瑜伽等使內心平和安定的運動,同時也對禪宗頗有領悟,更明白了人類煩惱與痛苦的根源在於“關係”。
在大學期間,山下英子拜讀了《老子》一書,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所觸動,自此“無為”的思想在她的心裡紮了根,此思想也是“斷舍離”的前身。
《斷舍離》一書被引進國內後,銷售高達兩百萬冊,讀者透過閱讀與實踐書中整理家居的方法,從而樹立起健康的人生態度,與內在自我達成和解。深究“斷舍離”三字,“斷”便是斷絕購買無用又昂貴的物品的慾望和想法。
“舍”便是捨棄或及時處理掉家中閒置的物品,除去多餘之物;“離”便是離開對已捨去事物的執念。山下英子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在此書內體現得淋漓盡致,“斷舍離”的本質無非就是為生活做“減法”,為精神做“加法”。
並給自己營造一個整潔乾淨的清爽環境中,從而獲得舒適從容的生活。在山下英子的作品之中,“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家中閒置的物品,從而整頓內心的混沌,使人獲得輕鬆舒適的一種行動技術。人的貪念與慾望就像一口深井,只要有能力深挖,慾念的源泉便會不斷湧現出來。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購物狂”,他們沉溺在購物行為帶來的短暫快感中,逐漸形成了利用瘋狂購物來填補內心空虛的行為習慣。購物狂通常內心缺少安全感與自信心,他們的心靈大都比較脆弱,容易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
凡是看到喜歡或感興趣的物品,就立刻想要掏錢購入,即便無力負擔,也要透支消費能力。有多少人為了買一個名牌包包或是首飾而花費大半年的工資,導致每個月都得按時還債?絕大多數的購物狂都不是經濟條件良好的富豪富婆,他們為了給自己的貪念還債。
導致自身負債累累,打破了原來平淡又簡單的生活。此外,每當看到自己買了成堆實用性不強的東西時,“購物狂”們的心情反而會更鬱悶與煩躁。因此,當一個非必須用品佔據你的心頭,又嚴重超過了你的購物能力時,應當果斷地斷絕購買的念頭,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二、空杯理論——讓生活迴歸簡單心理學上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效應——“空杯理論”,即每個人都如同一個杯子,倒進去什麼,杯子就會呈現什麼樣子。人生便如同杯子,我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回饋我們什麼。如若想讓生活變得更加繽紛精彩,那就將束縛在身上的條條框框卸下。
將自己“洗”成一個空杯子,卸下沒有任何作用的物品,時常清理自己的心情,讓生活迴歸簡單。生活的大部分痛苦都來自於內心的求之不得,倘若只有追求的慾望,又無慾望落空的坦蕩,人的內心會變得格外地煎熬。
著名詩人李白自信過人,高估了自己的才華與能力,自詡有宰相之才,任職期間肆意妄為、毫不收斂,最後仕途坎坷曲折,空有一腔報國熱血。李白這一生,三進三出官場,可他始終未認識到,自身的過人之處並非在治國上,曲折的仕途完全拜他的固執己見所賜。
倘若李白能夠早日明白自己在治國方面的才能薄弱,他就不會因此失意與悵然了。因此,“斷舍離”包含了我們對事物或事情的決斷能力,當現實條件不允許或是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需要迅速地採取捨棄與離開的措施。
三、斷舍離——最高階的自律“有一個夜晚,我燒燬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瞭;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這是泰戈爾筆下的一段話。那被燒燬的記憶與過去不知是包袱與壓力還是幸福與美好,可是不論如何輾轉徘徊在今夜的十字路口,明天還是會開啟新的篇章。
那些難以取捨的事物與感情就像手中的風箏線,既然斷了,就沒必要緊拽風箏線不放,倒不如重新制作一個更加精美的風箏,讓其重新翱翔。從事體育主持工作的劉語熙是我國境內首位獨自一人環遊世界的女主持人。
2017年,她推開將近十個月的行程,開啟了長達180天的環球旅行計劃。劉語熙將“斷舍離”的思想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去哪,她只隨身攜帶一個揹包和行李箱。除了攝像機與電腦之外,便是幾套不同季節的換洗衣物、一雙鞋子、應急藥物等。
旅行歸來後,劉語熙便開始在閒魚上轉賣各種閒置物品,將斷舍離進行到底。而在捨棄了許多外在之物以後,她的焦慮與負擔都變少了,同時變得自律與坦然。
結語:正如山下英子所說:“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整理物品,捨棄無用之物物僅僅是斷舍離的初級階段,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靈魂的環境、從外表到內在,都做到煥然一新,才能離成功更進一步。
然而,人生最難做到的便是放下。人之所以會懊惱,無非就是不捨得、放不下與不願離開。其實,放下並不等於放棄,而是一種變相的擁有,只有放下心中的慾望、貪念與執念,看淡世間沉浮,方能享受到幸福的滋味。
不少人在《斷舍離》一書中找到了內心的安寧與平靜,學會反省與認清自我,認識到放下才是徹底的解脫,畢竟有舍才有得,心之所想,皆是過往,不可過分沉溺。《斷舍離》被引進中國至今已有七年時間,現如今,生活中處處滲透著“斷舍離”三個字。它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被人反覆使用,甚至超過了原作思想所涉及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