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書籍介紹

書名:《冬牧場》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冬牧場》是當代作家李娟創作的散文集,講述了李娟跟隨新疆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冬牧場生活的經歷。作品處處洋溢著生活的氣息,自然呈現著少數民族地區牧民遊牧生活的艱辛勞頓,表現了他們個性純樸、堅忍、誠摯的內在品性。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啟程,一路往南遷徙,最後駐紮到渺無人煙的地窩子裡。牧民的生活雖然艱苦單調,在李娟看來也透著美好。羊群晚歸的夜晚,女人冒著大雪爬上沙丘等待羊群歸來,歸來的男主人顯得寬厚的身影,一路行來,冬季草原的荒丘大雪、明月犬吠,讓晚歸的牧人那懸著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冬季牧場是忙碌的,也是孤寂的。李娟在牧場,往往一連幾星期,看不到一個過往的路人。電視電話不通,只能聽聽廣播。有時遠遠望見一個路人過來,哪怕素不相識,也極為欣喜。牧民會請這過路人捎東西給親朋,在他們眼中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認得也無妨,進賬房吃碗茶烹頓肉就是朋友了。李娟在牧民家的一整個冬天,從最開始的幫倒忙,到最後的擠奶放羊、鏟屎築牆,體驗了牧民生活的甘苦。

推薦理由

《冬牧場》既是一部較長篇幅的散文,也是一部記錄牧民生活的實錄。作品寫的是新疆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在冬牧場裡的經歷,是作者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感情積澱的產物。因此作者能本真地描寫牧民的生存境遇及其面貌和心靈。其創作意圖是真實地記錄一個歷史時期的哈薩克牧民如何活著,以及當下哈薩克牧民的生存狀況。這裡沒有驚心動魄的離奇故事,不存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風雲,都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瑣細的細節。但它們極為真實地反映了牧民的生存境況:物質、精神、自然、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現了這個民族的熱情、好客、重禮儀等,自然呈現著牧民們在現實生活中生活的艱辛勞頓。

哈薩克族人的待客之道是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書中居麻想賣一匹馬給牲口販子,在價格沒談攏之前,嫂子與居麻煮了一大鍋羊肉與麥子粥待客,然而,最後生意沒有做成。居麻只為生意沒做成而暗自神傷,沒有計較自己在待客上付出的物質財富。而作者的思想則是生意沒談成,還浪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與人力,得不償失,這與哈薩克族的民俗思想產生很大分歧。對優秀的文化思想,作者認同並接受,不斷地反思自己,認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荒野中,禮數永遠大於利益,這種思想深刻烙印在每個哈薩克人的心中。

太陽未出時,全世界都像一個夢,唯有月亮是真實的;太陽出來後,全世界都真實了,唯有月亮像一個夢。

在與居麻一家生活的時間裡,作者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居麻與女兒之間地親密互動,作者感受到父愛的偉大之處。居麻幽默、調皮但卻是一位盡職的父親,與孩子相處時採用的是溫柔與嚴厲並存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築起安全的港灣,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加瑪蘇魯》中,作者將細節描寫的溫馨、真實、感人,十九歲的加瑪蘇魯每天醒來時,都會到父母的被窩裡撒嬌,而居麻夫婦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但到勞動時,居麻就非常嚴厲,這一張一弛讓作者對何為父愛有了新的認識。除此之外,作者從居麻為加瑪的未來擔心中,看到居麻對加瑪的愛是純粹而無私的,見證了父女之情,因此而感動。

作者目之所及是最具西部色彩的沙漠、草原風景,所描寫的是最具有牧民特色的日常生活,如放牧牛羊、宰殺牛羊、地窩子生活、經受寒冬、勞頓之苦,所展現的是哈薩克牧民的粗礪、堅忍、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繪寫的是西部色彩的風景,如大漠、荒野、草原、朝暉、落日,所描寫的是西部風物牛、羊、駝、牛羊糞、奶疙瘩等,所運用的是牧民獨特的漢化口頭語言,簡短言語中不乏令人一笑的幽默。西部風情特色深深植根於西部人民的生活、性格、文化、語言之中。

延伸閱讀

李娟對於文字的天賦就是上天賜予般的,直接、自然、平實。你很難想象一個個你平時完全無法用在一起的簡單詞彙,在她的手下就能挺立起來。在中國散文界,“阿勒泰的李娟”是一塊金字招牌。李娟文筆清新,充滿靈性,被讀者譽為“阿勒泰的精靈”。

雲浮融媒中心

音訊:賴秀梅

責編:潘偉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yunffb@qq.com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黃氏黃峭山傳:二月“花招節”是百姓提親的日子,因禍得福定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