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樂亭當代知名書法家——李夢餘

名家簡介

李夢餘,號“書樂齋主”“渤海墨”,1956年4月出生,王灘鎮藥王閣村人。畢業於唐山教育學院,曾在教育、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工作。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唐山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樂亭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協會會員。

藝術經歷

李夢餘自幼喜好書法,從事書法創作幾十載,筆耕不輟,臨池不懈。初以碑貼為師,從《玄秘塔》《多寶塔》開始,習“二王”《黃庭經》《洛神賦》,鍾情《蘭亭序》。後師從著名書法家“祥隸”創始人王祥之,經點撥得其意。

李夢餘對傳統筆墨技巧博採眾長、兼收幷蓄。他的楷書,端莊秀麗,筆力遒勁;行書,清秀雋永,淡雅寧靜,剛柔相濟,有太極行書之譽;草書,瀟灑飄逸,天趣盎然,有高山流水,自然之美。其作品多次獲獎並被報社採納和國內外收藏,個人事蹟列入《中國名人錄》《世界名人錄》。

2006年5月李夢餘書法展

2019年12月李夢餘·女兒·學生書法展

李夢餘崇尚傳統書法,師古不泥,大膽創新,作品雅俗共賞,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他還關心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熱衷於開展書法教育工作,創辦“書樂齋”,不分年齡廣收學員,致力於將書法這一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李夢餘為縣醫院書寫對聯

書樂齋學員參加交流活動

藝術成就

作品《澳門迴歸》被《新世紀書畫新人新作博覽》刊登並獲獎

作品《書山頌華夏,墨海藏百家》被《中國書畫藏典》刊登並收藏

作品《大江東去》被五臺山收藏並陳列

作品《神舟沖天飛,華夏壯國威》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週年“春天的故事”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作品《民族魂》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作品《振興唐山》在由中國書協和市委主辦的紀念唐山抗震三十週年大展中獲展

2006年5月李夢餘書法展

李夢餘:與墨為緣 與書為樂

2019年12月年在縣文化中心舉辦“《書香翰墨過大年》 李夢餘·女兒·學生書法展”

“慶書樂齋十週年,四代同書中國夢”活動

作品賞析

名家心語

書法於我,是一種愛好,一種樂趣,也是一種修煉與陶醉。

我的第一位書法老師是我的母親。記得五歲的時候,媽媽教我寫“永”字。她寫的“永”字特別漂亮。母親小時候家境貧寒,過繼給吉林姑姑家,在吉林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她懂得傳統書法文化。我生在樂亭長在吉林,城市的牌匾字畫、當鋪茶樓、影視戲院,這些地方的漢字書寫文化對我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書法習字,那時就在我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1959年“反右”,由於歷史問題,爸爸被下放改造。1961年我隨媽媽又回到樂亭縣最南端地鹼人稀的海邊小村。剛回來沒地、沒房、沒吃的,學習寫字成了泡影。以野菜為食,苦不堪言。媽媽整天採鹽西,根本顧不上教我寫字,那時我才六歲,只能四處亂跑。後來怕我溺水,將我託付給同村遠親“地主”家。以前王家是秀才之家,門庭若市;當時因地主成分親朋疏遠,蕭條冷落。我在他家倒也清靜自由。王先生沒事時常寫毛主席語錄,我特別喜歡。王先生的二兒子師範畢業,人稱王老師,又寫得一手好趙體字。他教我讀書習字,成為我的第二位書法老師。

上小學時趕上文化大革命,除學口號、語錄外,還學工、學農。我是農村人當然要學農。早拾柴,晚割草,白天海上飄。村南祥雲島,島南是大海,海上有三島,島上古廟殘碑,是學字的好地方。觀門聯、摩碑文,樂趣無限;觀蒼海、聽波濤,大海作伴;觀翔雲,依菩提,遐想聯翩。寬廣的大海,培養了我博大的胸懷。窮家孩子沒筆、沒紙,只能在地上寫寫字,在沙灘上畫畫。若是現在非得留下兒提筆墨,記錄我的少年夢。後來長大進入中學,透過寫大字報、辦黑板報,才有了展示和鍛鍊的機會。

一中畢業後,同學的父親知道我愛好寫字,給我了半部《趙孟頫讀書樂》殘貼,我愛不釋手,整天研摹。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晚上回家在煤油燈下臨帖。與趙結緣,帖學是我第三位老師。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見識的積累,我對書法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喜歡抄寫名言警句和毛主席詩詞、語錄。人民公社聘請我辦“戰報”,“批儒評法”。地頭專欄,田頭標語,毛筆大字有了用武之地。既有了工作,又有了榮譽感和成就感,可謂樂事。

1977年恢復高考後,我報考了清華大學,可是成績合格,身體、政審不合格,最後上了師範。學校擁有豐富的字帖,又有更多便利條件學習書法。圖書館、閱覽室是我常去的地方;書店、筆墨商場是我最喜歡的遊樂場。即使省吃儉用我也毫不吝嗇在筆墨紙硯方面花銷。除了上課時間,基本上都在練習書法,還定期為班、學校辦板報。還常在學校裡舉行的書法比賽中獲獎,嚐到上臺領獎的快樂與自豪。畢業後書法特長也助推我當上了校長,總校長。學校每次開大會我都親自寫會標。以後就任鄉鎮幹部、縣政府公務員,我仍為縣、鄉各種大會寫會標。

工作之後,書法也一直是我花費時間最多的業餘愛好。在茫茫的帖學墨海里,上下求索,筆墨耕耘快40年,臨池不懈。幾多欣喜,幾多辛酸,幾多曲折,同道們或許都有類似的經歷。但書法的魔力仍讓我樂此不疲。在走傳統書法道路迷茫的時候,我的書法得到了“短腿隸”創始人、中國著名書法家王祥之老師的親自指點和肯定。王祥之老師肯定我書法作品端莊秀麗,字型飄逸靈動,結體精到嫻熟,有二王遺意、趙體影子,他鼓勵我走傳統書法路子,指出學王羲之要先學隸。先生的指點使我受益匪淺,銘記在心,終生難忘。王老師還為我寫了《李夢餘書法作品集》《書樂齋》隸書大字。因長期學二王和趙體,我的書法作品妍美有餘,金石不足。後又得到中國“德藝雙馨”書法家、篆刻家杜錫瑞老師的指點,我頓開茅塞,勝讀十年書。

我現在已是專業書法工作者了。2010年工作退為“二線”,賦閒在家,創辦了“書樂齋”。我不但有充裕時間寫字,還定期教學生書法。我的倆女兒是受益者。大女兒燕山大學畢業,也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小女兒河北師大書法系畢業,已成為書法老師。

書法綿延千年,產生了一代代大師,樹立起一座座高峰,對於後人來說,有學不盡的源泉,但它的豐富性,也讓人會在其中迷失,見異思遷。儘管古人留下不少書法論述,但眾說紛紜、各說各道甚至故弄玄虛。哪種字帖最適合,何種論述更有意義,加之我們所經歷的時期,對書法風格的趨向也時常出現變化等問題,困擾著每個書法人。面對這些問題,除了接受老師的指導,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探索與大量的練習。書法是一門藝術,技法解決不易,而個人心性的發掘和修煉則更為關鍵。為此,我循著這個思路進行了大量理論學習和臨習實踐。

東晉的二王是中國書法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其中王羲之的書法在楷書、行書、草書上集前世之大成,是後世書法最重要的一條經脈,成就了後來的諸門諸派。王獻之在其父王羲之基礎上有所發展,開創了外拓筆法,也成就了後來不少大師。王羲之是一個繞不開的學習榜樣,但是他的成就又讓人不易上手。因此,我學習臨摹了房弘毅書寫的《王羲之書論》,孫過庭的《書譜》,啟功的《論書法》。我從隸書《曹全碑》《禮器碑》入手,因隸書是楷書、行書、草書產生的基礎字型,王羲之所開創的書體正是從隸書中發展而來的。王羲之的楷書是宗法魏鍾繇,開楷書之先河。歐、顏、柳、趙也是宗二王而成體。

書法學習古代大家的路子是追根溯源,下溯其流,旁涉其師。我的楷書先宗趙,後學柳體《玄秘塔》、顏體《多寶塔》,再學二王與鍾繇。行、草書先學二王,後學趙孟頫、李北海、褚遂良、董其昌、沈尹默。為了寫好行書、草書,書外功學了太極拳、太極劍。取太極拳中的中正、連綿、安舒、陰陽和虛實,柔中有剛。取太極劍中的靈動、飄逸、騰挪、翻轉、疾遲、八面出鋒和縱橫馳騁。藝術是相通的,熟悉舞蹈、音樂、國畫、雕塑等,這些都能提高書法的節奏感、韻律感、審美感和立體感。

書法的最高境界當然不是單單透過對古人的學習和其他藝術的借鑑,而是在於創新,要力爭形成一個符合自己心性風格的面貌。為達到這一目標,行萬里路,去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到古蹟中去體驗,捕捉世界永珍,融會筆端;讀萬卷書,進入先賢博大的心靈,拓展自己精神世界,當然也需要在生活中磨練自己,豐富閱歷。

看似簡單的漢字,當其上升為書法藝術時,就連通大自然,連通生活,連通世界萬事萬物。為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期望老師、同道、朋友們鞭策指正!

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悅享·南湖故事】第三期:秉承燕山血脈 崛起南湖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