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香山正白旗村39號應該就是曹雪芹當年在西山的住處,小巖也認同這一觀點,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2003年5月間,就在香山正白旗村39號附近,又有一個驚人的發現:
正白旗村39號院第二進院落
離這裡大約五百米左右的一座清代兵營貯藏室裡的山牆上有六幅儲存完好的壁畫。壁畫的內容全部都是《紅樓夢》裡的故事,當地居民曾代代口傳是曹雪芹親筆所畫。但除此之外,目前還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些畫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室內繪有壁畫的小屋
當然,也有一些“間接”的證據表明,“這些畫是曹雪芹所畫”的觀點,與事實十分的吻合:
1:從畫作的風格,人物的服飾,室內傢俱擺設等判斷,這些畫確實是乾隆時期的遺物;
2:曹雪芹當時居住在此,距離較近,也有史料表明,他跟兵營裡的人熟識,有進入兵營作畫的客觀條件;
3:壁畫在屋內的位置很特別,畫家故意挑選了一個不為人注意的位置來畫這些畫,顯然有隱秘的意味,這與《紅樓夢》裡的隱秘筆法如出一轍;
“靈石迷性難解仙機”
4:在當時,紅樓夢的故事還不是像今天這樣的家喻戶曉。能讀到此書的人,都是些沒落貴族或文人墨客小圈子裡的人。而作畫的人顯然對紅樓夢的故事極其熟悉,甚至連小說裡寶玉最鍾愛的兩位女子是誰都瞭如指掌。因為,作畫的人把有黛玉和晴雯的兩幅畫,正好畫在了東西山牆兩側整個佈局的中心位置。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綜上所述,這些壁畫應該出自曹雪芹之手,而在香山居民中流傳已久的有關於這些壁畫系出自曹雪芹之手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此畫位於儲藏室東牆中心位置。故事源自《紅樓夢》第五十二回。當時晴雯正在病中,得知賈寶玉的孔雀金裘燒了一個洞,市面上又無人能夠將其補好,而第二天早上寶玉要穿它去作客。於是她便連夜將其補好,因而回目叫做“勇晴雯病補雀金裘”。晴雯補完以後,咳嗽了幾陣,“哎喲了一聲,便身不由主倒下了。”畫面中有個少女正在縫補衣服,旁邊有個少年看著她。從少年頭頂的紅纓冠,髮式,穿戴、以及神情來看,此少年應是賈寶玉無疑。而這位穿針引線的少女應該就是晴雯了。
我個人比較接受的觀點是,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1715年6月4日)。曹雪芹遷來香山迴歸正白旗旗營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以後——該年的初春曹家遭到第二次抄沒。曹雪芹此時36歲。曹雪芹卒於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年2月1日),曹雪芹在世時間四十八年零八個月。
“警幻多情秘垂淫訓”
曹雪芹繪製這些壁畫的時間,應大約在乾隆二十四五年(1759——1760年),當時《紅樓夢》已是經過“脂硯齋四評”的稿子,內容大體已定,這才可能去創作祠堂倉庫內的這些壁畫。曹雪芹時年四十四五歲。
疑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對奕”圖(繪於西牆中)
這座清代兵營貯藏室裡(四王府小學)一共有10幅畫,除了6幅紅樓夢,其餘可能是聊齋故事。6幅紅樓夢中,5幅的故事比較明確,唯有上圖這兩人相對好像下棋的這幅不大明白畫的哪個場面,但看起來與另兩幅太虛幻境的畫似乎是連起來的。這樣說來,6幅畫都是前80回的故事,也許是巧合……
6幅畫的場景均出自前80回。沒有一幅屬於後40回。不知是巧合,還是因為曹雪芹只寫了80回?
《紅樓夢》中多次提到的“趕圍棋”,其實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下圍棋,而是一種擲骰子游戲,可以好幾個人一起玩,不論老少尊卑。真正像今天我們理解的一樣兩個人對弈,則稱為“下棋”,或“圍棋”,這裡的“圍”,我理解是動詞。估計少爺小姐們都應該是會下圍棋的,第23回寫寶玉進大觀園之後,“每日裡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書裡具體寫下棋的只寫了迎春和探春,探春和寶琴。迎春大概特別愛下棋,所以她的大丫頭叫司棋,而寶玉在她出嫁後寫的詩裡也說從此“不聞永晝敲棋聲”。
總之這幅下棋的畫還有待今後重新認識和研究。說不定又是“增刪”惹的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