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承上篇“夜聊《大秦賦》——非吐槽之戲外史解:第十五篇”#大秦賦#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是李師傅,今晚接著講……
秦王求賢若渴 韓非橫空出世秦國的驕傲最終被趙將李牧打的灰頭土臉。趙國因此也獲得一些喘息。
如此看來,趙國的確是一塊兒硬骨頭,不是那麼好啃,但是對於實力超強的秦國而言,損失還是可以承受的。不管是土地的面積,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秦國都要遠遠超過六個中的任何一國。
不過,想要吞併六國還得一步一步來。打仗猶如人性一樣,柿子咱們還是挑一個軟的捏吧。
環顧四周,韓國成了秦國的打擊的物件。
嬴政,一統中華始皇帝,被世人吟誦至今。關於他的功過是非,肯定意義遠遠大於個人殘暴孽氣,一句話概括,在一統中華的道路上,嬴政始終保持初心❤️積極進取且勤奮有佳,名副其實的一代勵志君王。
自從幹掉呂不韋及嫪毐兩大心腹之患,嬴政總結會上開展深刻的反省,批評與自我批評,教訓讓他真正明白了何為權力,何為控制,沒有鬧鬧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權力全都是霧裡看花。
親政以來,國家在自己的操持之下,也是蒸蒸日上,日漸強大,即便自己已經親歷管理,也時常能感覺自己的權力依然存在邊界,且時時受到權臣挑戰。
權力到底是個什麼鬼?到底有什麼魅力讓無數人意圖有為?難道僅僅是個官宦帝王家的遊戲?帝王的權力如何平衡與權臣上下級關係?又如何防止再次出現呂不韋跟嫪毐的故事再次上演?說不通,想不明!猶如十萬個為什麼縈繞在嬴政頭頂,百思不得姐。
套用今人的意識形態,權力這個鬼,跟市場經濟背後的無形手感覺一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你卻能真真實實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想要弄清楚它背後的執行規律,那是專家學者智囊團的專業。大秦帝國的七雄時代,道法儒百家爭鳴,學界理論與實務並舉屢見不鮮。
一次偶然的機,一本手抄竹卷被一夥計呈到秦王面前。篇名赫然炸眼——“孤憤”、“五蠹 ”等,有沒有不明覺厲、累覺不愛的趕腳我是沒看明白這都✍的是個啥,後面慢慢講。
秦王隨手翻看,接下來的字裡行間徹底雷到嬴政了“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查,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為,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為重人也。智術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能法之直到勁直,聽用,矯重人之奸行。故智術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
文言拗口,看官不懂,實話告訴你,其實我也不懂翻譯過來白話後,單獨看這篇《孤憤》,絕對不是無病呻吟,流水賬法,而是一篇議論文,針砭時弊,有理有據,大氣不漏俗套。
嬴政此時都不知道這篇文章作者姓甚名誰,但從字裡行間已經看到了一個文化巨將,猶如魯迅穿越一般的感覺,文章背後的智慧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嬴政喜出望外。
這一刻,盤旋在嬴政心中的❓彷彿有了答案。
讀完卷竹,秦王嬴政感嘆道:“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無形之中,嬴政心中已經視作者心心相惜的同志啦,若能與作者一見,死而無憾。
當然了,帝王口中隨便說出來的話是不可信的,後來將這個作者送上斷頭臺的人,也正是這位自稱“死不恨矣”的秦王嬴政。
文章的作者是何許人也?
他正是後來戰國時期學術界赫赫有名的大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