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耄耋(mào dié)”,這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在古代他們將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稱為高齡。

這是因為在古代,各個朝代的平均壽命都很短,根據《生命與災禍》記載,夏朝時平均年齡18歲,漢朝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約為35歲。

古人非常喜歡做壽,他們將長方形的壽稱為“長壽”,而將圓形的壽稱為“圓壽”,並且賦予了“壽”字吉祥的內涵,中國傳統觀念的“五福”中“壽”也是排在首位,皆是古人對於長壽的一種美好願望。

那麼,“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裡面提到的數字是指年齡,意思是一個人活到73歲、84歲便會遇上壽命關口,這就是人到暮年要過的兩道坎,一旦度過便能長壽。

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名人在這兩個年紀去世,鄭板橋73歲,左宗棠73歲,慈禧73歲去世等等。郭子儀84歲,張廷玉84歲去世等等。至於為什麼會說在這兩個歲數的人閻王不請也會自己離世,民間有兩種說法。

、與孔子、孟子去世有關係‍‍

人過古稀,“七十三”與“八十四”這兩個數字猶如魔影,總在垂暮之年的老人眼前晃來晃去,“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一直在民間流傳。

其實,這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齡有關。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逝於公元前479年,週歲為72歲,虛歲是73歲。

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逝於公元前289年,週歲是83歲,虛歲是84歲。

因為古代人的年齡都是以虛歲來計算的,所以孔子是73歲去世的,孟子是84歲去世的。

我國古代,對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孔孟學說在我國也有巨大的影響,二人被尊為“聖人”和“亞聖”。連聖人和亞聖都無法過去的年齡坎,對普通人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於是這種說法便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了。

所以,很多老年人對於這兩道坎避之唯恐不及,在談到年齡時經常會“蹲它一年,或者跳它一年,對“七十三,八十四”的不承認主義。

有的老年人過這兩道坎時,會按照傳統做法紮上一條紅腰帶,以求消災避難,實現“平穩過渡”。

“男八女七”生命週期之說‍‍

“男八女七”,是中醫學界關於男女生長週期的一種說法,源於《黃帝內經》,即男性的成長週期是8,也就是每8 年有一次生長變化;女性的生命週期數是7,每7年體現一次大變化。

女性28歲身體最好,35歲開始衰老。根據《黃帝內經》上的記載,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是女性生長變化的幾大週期年齡。

男性32歲是巔峰,40歲走下坡路。“男性是8年轉一圈,8歲、16歲、24歲、32歲、40歲、48歲、56歲、64歲,是男性的生長變化年齡。

所以,按這種方式推算,女性在84歲,男性在72歲會比較脆弱。而女性趕在了生命週期的末尾期,也就是84歲;男性則是起始期,也就是72歲的下一個週期始的73歲。

健康長壽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古代有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是古人對於生命和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之情,現代有各式各樣的保健養生方法,則更加註重科學,也就很少有這種說法了。

但是人生在世,誰也逃不過生老病死,與其擔心人到底可以活多久,不如遵循自然規律去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樣才有機會健康長壽,活到99。

13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寫在聖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