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現如今已經步入一個快餐文化時代,只能發表140字的微博,最開始還被人吐槽說,一件事怎麼能用140字就說清楚,現在許多人看這一百多個字的微博都覺得費勁了。
在這種生活的高強度下,已經越來越少人能靜下心來看書了。尤其是那些中國古典文學,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變得晦澀難懂了。
許多人在小時候還看過四大名著,現在連四大名著作者分別是誰可能都已經不記得了吧。
要了解上述的問題,就要首先來了解一下是哪兩本書和四大名著一起被列為考察目錄的呢?其實,對於這兩本書,大家也都很熟悉,因為它們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後來,經過大多數的學者和專家的研究,並透過投票表決以後,就把《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給除去了。
那麼,這兩本書被除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還是跟這兩本書的內容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首先,來看看《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別名《鬼狐傳》,從這別緻的書名上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聊齋志異》成書於清朝時期,作者蒲松齡透過一些人妖戀、鬼怪戀,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或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許是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
不管怎麼說,《聊齋志異》的內容都是有很深的引導意味的。然而,讓學者不太認可的就是這些故事的進行狀態,因為這些故事大多發生在書生和鬼怪的身上,這對於國內的青少年來說,卻不是很好的引導例子。因此,《聊齋志異》就被排除在外了。
其次,再來看《儒林外史》。這部書的作者吳敬梓運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一方面揭露了人性由善到惡的改變,一方面表達了對勇於堅持的人的讚美。從作者的立意和文章內容來說,自然是有極大寓意的。然而,對於尚在成長期的學生和青少年來說,這樣的例子卻有些過於殘酷了,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和青少年成長。因此,《儒林外史》最後也被排除在外了。
不過,儘管這兩本書從目錄中被除名,六大名著變成了四大名著,但是它們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卻是不容置疑的。況且,歷史上有不少的名人大家都對這兩本書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讚美。原因就是這兩本書中所包含的重要含義,永遠值得大家坐下來細細品味。
不得不說,好書就像是美酒,越是經過時間的沉澱,越是顯其芬芳。《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也是這樣,正是因為它們所包含的內容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讀者願意去了解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