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目錄:

一、《推背圖》三個字真正含義是什麼?

二、《推背圖》成書過程(最初版本與今天版本絕對不一樣)!

三、《推背圖》作者究竟是誰?

四、《推背圖》作者為什麼會落在李淳風身上?

五、《推背圖》目前各個版本對比。(附表格)

六、《推背圖》各個版本內容變化。

七、《推背圖》各個版本影象分析。(附表格)

八、總結

一、《推背圖》書名由來

關於“推背”之義,共有四種觀點,其中前兩種說法較為流行:

第一種觀點是據《推背圖》最後一圖,圖為二人同向,一人以手推另一人之背,“推背”二字由此而來。

第二種觀點是傳說唐太宗命李淳風推算大唐國運,李淳風推算起來,一時興起,竟一直推算到千年之後,直至袁天綱從背後推了他一下,警告道:天機不可洩露!李淳風這才停止推算,故名為《推背圖》。

其實細究此二種說法,皆是以顧名思義的方式來解釋“推背”二字,其實這兩種說法可以合併起來解釋,即《推背圖》最後一圖再現了袁天綱阻止李淳風洩露天機的那一刻的畫面。

以上兩種最為流行。

第三種看法。

也有人認為《推背圖》是運用邵雍的“皇極之數”“推”算唐宋八百餘載之禍事,而此“失敗”按照歷史習慣說法叫“背運”,故名“推背”,就是推“背運”的意思。

但在文章中作者並未具體說明“推”算過程,也無足夠的文字記載作為支撐,因此顯得單薄無力。

第四種:推背圖其實為“《稚背圖》”(有論文專門論述此事,文後已附)

臺灣學者王見川根據宋陳師道(1053-1102)《後山集》所載:“宋次道曰:'推者,稚也。避高宗諱,闕而為推'",“推"為“稚”的避諱字,推論出《推背圖》可能原名《稚背圖》,即是指小孩子都能背誦的謠諺、圖讖氣王見川所引此句實出自《後山談叢》。

但在目前所見“推”、“稚”、“椎”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其關鍵證據的模糊不清,必然導致其結論的可信性降低。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在目前未發現新資料的情況下,應暫時以一人推另一人背,阻止其繼續推算為《推背圖》書名的由來較為妥當。

二、《推背圖》成書過程

先說結論:目前市面上現有資料顯示《推背圖》成書於唐代,當時有無影象暫時無法確定;

至宋其讖詩則發生了變化;

至元初而最終形成以影象與讖(chen)詩相配合的形式。

備註:讖詩,預言兇吉的詩,後面會多次出現這個詞語。

下面我把唐、宋這兩個朝代的推背圖記載分別進行論述:

1、唐代文獻中關於《推背圖》的記載

“推背圖”一詞,最早見於敦煌卷子S.2658《大雲經疏》所載:

“按《推背置》曰:'大蓄八月,聖明運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來朝龍來防,化清四海,整齊八方。''大蓄八月'者,言神皇臨朝是酉年,故云'大蓄八月,聖明運翔'也。止戈者,武也。昌者,昌盛也。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我簡單解釋一下:

“女主立正起唐唐”,唐者,國號。女就是指“女皇帝”,其實就是說武則天的!

“佞人去朝龍來防”,此明神皇屏棄讒佞,夔龍在位,這句話是說這個皇帝(武則天)非常賢明,遠離小人佞臣!

“化清四海,整齊八方”四海之內一切安寧,一片盛世景像!

所以《大雲經疏》中記載的這個《推背圖》簡單點說其實就是說武則天會當皇帝,並且會是一個好皇帝!

細讀《大雲經疏》所引《推背圖》詞句可以發現,《大雲經疏》所引詞句,並非後來《推背圖》中那種句式整齊的讖詩。這裡面引用的《推背圖》內容跟目前的《推背圖》內容相差太大!

據黃復山在《〈推背圖〉版本流傳考》的指出,《大雲經疏》所引《推背圖》詞句是雜抄諸種符命、讖緯之書而成。

例如“大蓄八月"、“女主立正"改自《易稽覽圖》中“大蓄,八月,天德明王,侯人去城,十二年天下大昌,女子立政。

“女子立正”與“女子立政”基本相同。

“佞人來朝”則與“侯人去城”相似。

“化清四海,整齊八方”又似來自於《孝經援神契》的"天子刑于四海,德洞淪冥,八方神化,則鬥霓精"氣'‘止戈武”當取自後魏寇謙之嵩山石碑銘文,原作“止戈龍”。

透過上述論述可以發現,《推背圖》最遲在武則天時期即已出現,但未署名作者,同時,在《大雲經疏》中並未提及有無影象。雖然沒有提到圖,但是不代表沒有,因為《大雲經疏》畢竟只是引用了《推背圖》裡面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引用的《推背圖》與內容目前所見《推背圖》內容,其詞句差異較大,二者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涉及到武氏稱帝一事。

在目前所見唐代史料中也並未再出現有關《推背圖》的記載,《推背圖》再次出現是什麼時候呢?

是在北宋莊綽的《雞肋編》中!

因此關於唐代《推背圖》的情況就顯得模糊不清而難以捉摸。

2、《推背圖》在宋元時期的變化

《推背圖》在宋元時期的記載主要分為兩類:

一是影象;

一是讖詩。

關於《推背圖》影象的記載最早見於《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二“石晉墜石”條。讖詩則共有四條,引用一小段給各位做參考: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二“石晉墜石”條載:“長興中,雲州雷震,一物墜地,視之,有一石如拳,自契丹界走至太原。。。耶律德光乃曰:'我聞中國有《推背圖》,欲一見之。'及視之,至一挺墨處曰:'此碑也,碑非石不立。'。。。

這段古文太長,有興趣的自己讀吧,我已經把書名寫出來了,為節約時間我只說結論:

第一,這是目前所見最早關於《推背圖》影象內容的文獻記載。(前面唐代那個從來沒有描述過影象)

第二,後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三年(93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閱讀過《推背圖》,但是沒有詩讖!

第三,耶律德光所見《推背圖》影象分別見於現存六十七圖本第五十七象,六十圖本第五十三象。

六十圖本《推背圖》第五十三象圖說為:墨一錠,跌作三段。

六十七圖本《推背圖》第五十七象圖說為:狀元墨作三段。

另外這裡特別提一點:

唐代《大雲經疏》裡面的《推背圖》、以及上文唐末時期耶律德光所見《推背圖》都是沒有讖詩的,那這裡有個問題:

讖詩是什麼時候加上的呢?

關於《推背圖》讖詩的記載則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推背圖》的讖詩出自據宋末元初道士趙道一編《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此書成於元世祖至元三一年(1294),我引用一段方便各位參照:

“先生上奏雲:'臣初奉天命而來,為陛下去陰魔,斷妖異……陛下豈不見袁天綱《推背圖》詩云:兩朝天子笑欣欣,引領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臣靈素疾苦在身,乞骸骨歸鄉。'又降詔不允。”

其讖詩為:兩朝天子笑欣欣,總領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難進退,欲去不去愁殺人。

由此可知,此讖詩在1294年(元初)之前已新增進《推背圖》中,讖詩與影象已形成固定配合。

第二種,另據清末曹元忠所稱宋朝巾箱本《五代史平話》。

這裡我也截選引用一小段供各位參考:

……忽太宗到來,唬得袁天綱急忙起來,起居聖駕。袁天綱進前將太宗背推住,叫:’陛下,不要看覷!'便口占一詩道:

“茫茫天運此中求,世代興亡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何如推背去來休。”袁天綱道:“天地萬物,莫能逃乎數。”

如果把《五代史平話》中的推背圖與現存《推背圖》相比較,袁天綱口占之詩“茫茫天運此中求,世代興亡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何如推背去歸休”。與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及金聖嘆批註本最後一象讖詩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1唐代《推背圖》讖謠為雜句,而且是雜抄諸種符命、讖緯之書而成。

唐代《推背圖》目前末發現影象,而至宋元時期則已形成影象與讖詩相配合的預言模式。因此,至遲在元至治(1321年-1323年)年間,《推背圖》影象與讖詩已全部完成。

以上是關於《推背圖》的成書過程,但這與後世普遍認為袁天綱、李淳風撰相矛盾,現有很多人普遍認為《推背圖》就是袁天綱、李淳風寫的,但是實際我個人認為唐朝的《推背圖》跟今天的《推背圖》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發展到今天《推背圖》是在不斷變化的!那為什麼《推背圖》作者會冠名給袁天綱、李淳風呢?

三、《推背圖》作者究竟是誰?

根據上文《推背圖》的成書時間,《推背圖》文體明確成熟是在宋神宗至元至治年間,因此個人認為李淳風與袁天綱合撰《推背圖》當屬後人偽託!

1、關於《推背圖》作者的三種說法

《推背圖》託名袁天綱、李淳風有一個發展過程,而且處在變化中,並不固定。臺灣教授翁常鋒(臺灣文學館館長)透過整理歷史資料,認為《推背圖》作者問題大致有三種傳說:

第一種:是李淳風,

第二種是袁天綱,

第三種是李淳風、袁天綱一起完成的《推背圖》。其中認為作者是李淳風或袁天綱的幾乎同時流行於南宋,而二人合撰之說則直至明代始出現。

(我個人查閱了他很多關於《推背圖》方面的資料,這個人在《推背圖》研究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心得,而且我找的五篇論文中有3篇提到過這個人。)

最早提出《推背圖》作者為李淳風,是南宋岳珂(1183-1243)在《程史》“藝祖禁讖記”中:

“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上曰:'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乃命取舊本,自已驗之外,皆紊其次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

什麼意思呢?

一是認為《推背圖》由李淳風作。

二是當時《推背圖》在民間流傳甚廣,搜查銷燬的方式已難已奏效。

三是宋太祖試圖透過紊亂《推背圖》次序,而達到使民眾放棄收藏一本“不再應驗”的預言書。

說袁天綱為《推背圖》作者則最早出現於南宋劉克莊(1187-1269)《後村集》,其中有劉克莊對李淳風與袁天綱感興之作,詩云:“(李淳風)逆知生女主,預說覆唐宗。誤殺五娘子,安知在後宮。(袁天綱)似有人推背,相傳果是非。請君看秘記,若個洩天機。”

第三種說法是《推背圖》由李淳風、袁天綱合撰。據個人所見清代《推背圖》本子,書前序中進呈唐太宗《推背圖》的“密呈秘記”皆題袁天綱、李淳風二人。而其中年代最早的本子當是抄寫於明末萬曆時期。

由此可以推測,至遲在明末,《推背圖》作者已由原來的李淳風或者袁天綱轉換為二人合撰。

透過上述論述可以發現,《推背圖》的作者主要集中於袁天綱與李淳風二人,目前史學界基本認為《推背圖》的作者非李淳風,也非袁天綱,而系後人依託其大名之作。

但同時出現的問題是,後世為何將二人作為《推背圖》作者,其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李淳風為什麼會被認定為推背圖作者呢?

四、李淳風歷史背景

關於李淳風被附會為《推背圖》作者,這個必須從李淳風的官職這個角度來進行考慮。我們說所有的書籍、人物如果你想研究透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

我之前文章裡面說過為什麼《子平真詮》與《滴天髓》這兩本書的風格完全不同,還是迴歸到作者本身境遇上去找內在原因!

據《舊唐書》李淳風傳所載,李淳風為唐初時人,“尤明天文、歷算、陰陽之學”,貞觀初直太史局,一直做到太史令,期間曾主持鑄造渾天儀,曾參與撰寫《晉書》及《五代史》,“其《天文》、《律歷》、《五行志》皆淳風所作也”。

太史局是幹什麼的呢?

據《唐六典•太史局》載:“太史令掌觀察天文,稽定曆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氣色之異,率其屬而占候焉。……挈壺正、司辰掌知漏刻。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候焉太史局主要負責掌管天文觀測、曆法編制、計時報時以及天文人才培養等工作。

瞭解了天學與政治之密切聯絡,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瞭解《舊唐書•李淳風傳》中關於武則天的敘述。其記載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秘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詔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關於“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深蒂固,對天的崇拜使古人相信,對於朝代更替、天命改換等重大事件,上天會對人間予以暗示,而所藉助的途徑就是天象,因此歷代統治階層高度重視天學,並且對私藏天學書籍、私習天學實行嚴厲處罰。

李淳風在民間逐漸演變為一個預言家形象,其在天學方面的特殊貢獻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推背圖》中預言後世兩千年王朝更替,在古人看來,此必須有精通天學之人方可為之。而《舊唐書》、《新唐書》中李淳風與唐太宗關於“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事的討論,則將其與《推背圖》中預言武氏稱帝直接聯絡起來。縱觀此時最著名之天學家,李淳風當居首。

另外理解了這個同樣對於為什麼會認為是袁天綱是作者,你也就可以理解了,袁天綱工於相術,據新舊《唐書》記載,他曾給年幼的武則天看相,言其“可為天下主”。至於是不是真的是袁天綱或者李淳風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歷史需要這兩個出來做代言人!

五、《推背圖》的版本

《推背圖》第一次出現在《大雲經疏》中,先後經歷了歷朝數代千年以上的流傳。從

其成書過程可以看出,其間經歷了:

a影象的替換;

b讖詩的加入;

c最終影象與讖詩的固定配合。

同時,《推背圖》因其預言朝代更迭的特殊性,遭到歷代統治者的禁燬,因此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直到清末民初才出現印刷本。

而官方史書及私家書目僅列書名、作者,缺乏其他具體資訊。正是因為上述原因,造成了《推背圖》版本複雜,使後續的研究難以推進。

1、《推背圖》版本

根據個人所收集的《推背圖》各種本子,大致將其分為四個版本。

一是《大雲經疏》所引《推背圖》,以下簡稱“經疏本”。

二是有六十七幅影象及六十七首讖詩的本子,以下簡稱“六十七圖本”

三是有六十幅影象,六十首主要讖詩的本子,以下簡稱“六十圖本”。

四是民國時期出現,共有六十幅圖,一百二十首讖詩,題為金聖嘆評點,以下簡稱"金聖嘆評點本”。

此處六十圖本又分為早期六十圖本和晚期六十圖本。鑑於金聖嘆評點本流傳廣泛,而且目前對於《推背圖》的研究多以金聖嘆評點本為基礎,故本文對金聖嘆評點本將不再做過多介紹,只在各版本對比中進行簡要分析。

備註:百度百科上是至少六個版本,它是根據時間順序來的區分的比如明末、清初等等。我直接上圖吧,如下圖:

但是如果按照時間順序絕對不止六個版本,我是根據有多少幅圖來劃分的!並且也符合時間順序!我這種劃分也是很多主流認可的方法,二者只是劃分標準不一樣,沒有優劣之分!

各位不要把《推背圖》想的玄之又玄,我們一個個拆開來看。

版本一:經疏本《推背圖》

目前僅見於敦煌文獻《大雲經疏》,其讖謠為雜句,而且是雜抄諸種符命、讖緯之書而成。

注意:此版本太簡單,簡單到只有幾句話,而且沒有今天我們見到的影象,也沒有今天我們見到的七言詩!

因為在《大雲經疏》中僅引用其中一小段,所以稱為“經疏本”。經疏本《推背圖》與圖讖本《推背圖》唯一的相同之處,即是都對武則天稱帝進行了預言,這是唯一相同之處!

這個時候的《推背圖》具體情況我們今天已經無法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大雲經疏》確實引用了《推背圖》,就是說《推背圖》在唐朝是確實存在的,而且具有預言性質!

但是內容與今天的內容相比肯定有差距,至於差距多少,很可惜,目前末知!

2、圖讖版本

圖讖版本就是指上面的版本二、三:,即:六十七圖本及六十圖本《推背圖》

(圖讖本就是說圖+讖詩的版本)

(一)六十七圖本

此處之六十七圖本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已經出版,鮑爾教授於1973年出版專著《Das Bildin der Weissage-Literatur Chinas》,將其讖文翻譯為德文,並錄有原圖,且對唐朝李淳風及袁天綱生平背景進行了介紹。

而且此版本後來被收入1994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緯書整合》附錄編為“中國大預言九種”。

個人認為六十七圖本為《推背圖》目前所見可以參考的最早版本,六十七圖本為目前所見產生時間最早的《推背圖》,其在後世流傳過程中,不斷吸收當時流傳於世的讖謠,並經眾人之手修改整理,才形成我們目前所見的六十七圖本《推背圖》。

預言石敬瑭稱帝60圖本

預言石敬瑭稱帝67圖本

(二)六十圖本

現存《推背圖》多是六十圖,但在影象順序、內容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就是說雖然這些書都是60幅圖,但是很多書這60幅圖內容卻不一致!

因此個人將六十圖本中分為早期六十圖本與晚期六十圖本兩種。早期六十圖本至遲在明萬曆年間已出現,晚期六十圖本至遲在民國元年已形成。

個人查檢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推背圖說》共六種,其中兩種未看到,其他四種中有三種為早期六十圖本,一種為晚期六十圖本,具體情況如下:(不感興趣的可以跳過,此處寫出來是為了給找書的人一個參考!)

1、早期六十圖本

(1)《推背圖說》,抄本,四冊,彩繪圖。

全書包括以下幾部分:周姜太公著乾坤預知歌,明朝歌,明推背圖說,推背圖說,正文(包括六十幅影象,圖說,頌曰,卦象,解釋)

(2)《推背圖說》,抄本,彩繪,4冊,彩圖。附錄燒餅歌,(明)劉基撰。左開口,書籤為“推背圖說”。1-4冊分別按“元、亨、利、貞”排序。影象較精美。先內容後圖像,影象、內容基本同於(1)。

(3)《推背圖說》,朱墨抄本,風篁館,6冊,有圖,彩飾。1-4冊為《推背圖說》內容,第五、六冊為鐵冠道人圖記上、中、下,有圖有詩,但並不配對出現,改用黑墨書寫,字跡潦草。

2、晚期六十圖本

《推背圖說》,石印本,東京書局,1冊,有圖。附《燒餅歌》、《黃櫱禪師詩》、《藏頭詩》、《透天玄機》、《四川出土古碑圖說》、《廣東出土古石碑圖說》等六種。影象與早期六十圖本同,內容與李連斌本則完全同。

為方便論述,以各版本第三象為例,將上述版本作一簡單對比。

表六十七圖本、早期六十圖本、晚期六十圖本、金聖嘆評點本第三象

這裡要特別注意,早期六十圖本《推背圖》與六十七圖本《推背圖說》相比,已經開始有了比較大的變化:

A是書名由《推背圖》變為《推背圖說》,“說”有解說、闡釋之意。《推背圖說》中出現了對影象內容的解釋,其解釋的目的在於證實《推背圖》預言的準確性,擴大其影響力,標誌著《推背圖》的文字形態逐步定型從而走向成熟。

B是闡釋性內容的增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頌曰、象序、卦象、卦辭、紀年方法的增加以及對影象、讖詩解釋文字的出現。

C從早期六十圖本《推背圖》開始,《推背圖說》中對影象及讖詩按預言內容的朝代順序進行了排列(六十七圖版本是沒有排列的),如“第一象”、“第二象”等等,直到“第六十象”而止。

D《推背圖說》在讖詩前新增“頌曰”,“頌曰”似與佛教用語“偈頌”有關;

《推背圖說》增加了卦象、卦辭及紀年方法,如第三象讖詩後有:“中元甲子,山風蠱。卦辭曰:茹芝餌黃,飲食玉瑛。神與流通,長無憂兇”。

還有早期六十圖本中使用三元九運的紀年方法,一百八十年為一週始,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

在《推背圖說》中上、中、下三元各為20,且皆為甲子。這種紀年方法到晚期六十圖本及金聖嘆評點本《推背圖》中則被簡化為干支紀年法,但其源頭實來自於《推背圖說》中的三元九運紀年法。

透過《推背圖》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金聖嘆批點本中卦象與卦辭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

1《推背圖》中《周易》內容的加入,並非是《推背圖》一開始的內容,而是有易經專業研究人員、知識分子參與了《推背圖》的修改,金聖嘆評點本《推背圖》即是一例。

2兩個版本在明末清初之際都有流傳,同時,六十圖本在流傳過程中借用了六十七圖本的影象,並進行了調整與修改。

很多人說變化怎麼這麼大?

文後我會統一解釋,變化雖然大,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宗不變就沒有關係!比如上面說到:

“早期六十圖本中使用三元九運的紀年方法,而金聖嘆評點本《推背圖》中則被簡化為干支紀年法”很多人說這個都變了還看什麼?

其實都是沒有關係的!說都是一回事,就像今天是農曆10月25,但是也是陽曆12月9號,這樣我說的清楚嗎?

同樣怎麼會多出一些卦辭來呢?

後人加上去的!

六、《推背圖》內容變化

《推背圖》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千年,形成了數個版本。從最初的僅有影象與讖詩,再到後來被加入干支紀年法、卦辭、卦序,其形式呈現出逐漸複雜化的狀態。比較六十七圖本與金聖嘆批註本,影象越來越精緻,我個人關於影象及讖詩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六十七圖本《推背圖》,為什麼呢?

第一是目前的眾多研究著作多以金聖嘆批註本為研究物件,相關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

第二是六十七圖本為目前所見之最早版本,影象較為古樸,讖詩也俚俗易懂,容易為普通民眾所理解。

第三,《推背圖》流傳千年之久,正是基於六十七圖本或更早之版本,因此,對六十七圖本的研究與分析,更貼近歷史的真相,所得出之結論更有助於認識《推背圖》的製作與流傳。

預言趙匡胤稱帝60圖版本

預言趙匡胤稱帝67圖版本

七、各個版本《推背圖》影象分析

關於六十七圖本的影象,前面版本一節中已有簡單論述,下面擬將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金聖嘆評點本進行對比,同時從影象與讖詩的關係角度來分析,觀察《推背圖》影象與讖詩之間關係的變化。

你發現這張圖的價值了嗎?

1、透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金聖嘆評點本三者之間呈現出如下特點,

a各個版本影象對之前的版本影象既有繼承又有修改;

b三個版本影象表達模式一致;

c三個版本之間的預言節奏逐漸加快;

d影象逐漸成為讖詩的“插圖”,預言功能逐漸減弱。

2、各個版本影象的繼承與變化

透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

a六十七圖本第十七象與第二十六象,皆為“一人乘船背劍”,屬於重複出現;(不要笑,太正常!)

c其餘五十七幅影象中,有三十三幅影象直接被六十圖本抄錄;

d六十圖本在對剩餘二十四幅影象的繼承過程中或多或少有所修改。

e同時,六十圖本新添加了三象,分別是第三十象,第五十六象,第五十八象。

3、預言節奏的變化

《推背圖》的影象變化不僅體現在數量上,其內容上的變化更值得注意。縱觀《推背圖》各個版本,其第一象及最後一象影象最為穩定,每個朝代的預言影象個數也不相一致,其預言的節奏呈現出越來越緊湊的趨勢。下表將預言各個朝代建立的影象進行簡單對比。

從上表可知,六十七圖本的預言節奏最為緩慢,而且預言明朝建立至預言清朝建立之間,只有一象,可知當是後人對六十七圖本進行修改的結果,以增加其"神驗”的功效。

同時,五代時期的預言最多,竟達十四象之多,可見《推背圖》修改者對五代時期的關注。

金聖嘆評點本的節奏最為迅速,且加關於元朝的預言也新增進來,同時,其影象中添加了更多的詳細資訊。

預言武則天稱帝金聖嘆版本

預言武則天稱帝60圖本

例如第三十三象關於清朝建立的預言,不僅預言了清朝的建立,而且將清朝共有幾位皇帝也羅列出來,可見此版本的編寫者當是清末民國初人。

個人推測,金聖嘆評點本將預言節奏進行調整的目的在於,為民國及之後事件的預言留出足夠的空間,同時也是為確保《推背圖》比例的協調,既有已驗之事、欲驗之事,同時也有未驗之事,從而進一步提高《推背圖》的可信度。

儘管《推背圖》有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金聖嘆批註本等眾多版本的分別,但都有一個基本的框架,即第一象為總論,最後一象為解釋“推背圖”之意而做,中間各象即是歷述朝代更迭,治亂相替。

此處重點說明第一象及中間各象。各個版本《推背圖》的第一象都較為固定,應是依據同一祖本。

六十七圖本《推背圖》第一象圖說為:

一王者端然正坐,左手捧日,右手捧月。讖詩為:自從盤古得希夷,龍爭虎鬥事可悲。萬代興亡盡難計,且就武后定玄微。此圖所示應是盤古開天闢地之象。

據黃劍華考證,盤古創世神話最早見於記載,是在宋代歐陽詢主持編纂的《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曆紀》,徐整為三國時吳國人氣其《三五曆紀》中載: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推背圖》製作者將此影象設定為第一象,既含有對世界起源的思考,也以此為世界起源的標誌,來對世界未來的發展做出預測。

目前很多學者教授包括很多論文、文獻資料認為六十七圖本《推背圖》呈現出一種治亂迴圈的世界觀。

而且縱觀中國歷史,基本上都延續了一治一亂的迴圈模式,創業初期,萬眾齊心,勢如破竹,而在功成業就之後,則又迅速衰落,直至國滅身亡。

為寫這篇文章我參閱了太多資料,包括臺灣很多大學教授研究成果,國內很多211、985名校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讓我收穫良多!但是目前國內大多數正統教授研究觀點為:

《推背圖》出現吉象與兇象交替出現的情況,其實是由此書製作者治亂迴圈的歷史觀所決定的,其在製作過程中,也是遵循著治亂交替的規律。

換句話說就是基本否認了《推背圖》的預言作用!認為是寫這本書的人按一亂一治(治就是和平的意思)的規律來寫的!

這一點我並不贊同!

一牽扯到《易經》《命理》《風水》國內研究的主流就一定要往封建迷信上靠!否則就感覺是**不正確!包括我寫這篇文章,第一稿居然沒有過!所以我乾脆就從歷史的角度來寫《推背圖》!

當然為什麼要往封建迷信上靠也有原因,就是不管是論文也好,還是科學研究也罷,一定要拿出證據來!(拿證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時候也要看結果)

沒有證據就是沒有!比如在沒有發現暗物質以前,你眼前沒有東西就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實際上宇宙中還是存在無數的暗物質的!暗物質比可見物質要多的多!但是暗物質會因為你沒有發現就不存在了嗎?

絕對不會!

所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中醫黑!什麼是氣?拿出證據來!經脈是什麼?拿出證據來!

拿不出來,統統沒有!

當然我絕對不會否認騙子的存在!中醫玄學這個行業騙子更多!

但是中醫真的一無是處嗎?針灸、推拿、正骨很多,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體驗過!但凡你真的體驗過,你不至於全部否定掉中醫!

科學是講求1+1=2,實事求是!但是現實世界有太多1+1不等於2!但是我相信科學會證明出1+1為什麼不等於2!會給出限定的條件,就如同是經典的萬有引力定律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是正確的!超出這個條件也會是錯誤的!

所以我相信中華文化一定會再次繁榮,中醫一定會再次得到認可!(目前來看國家近幾年有復興中醫趨勢!包括此次新冠也能得到印證。)

不好意思,跑題了!回到《推背圖》。

這裡我特別作一個解釋,很多人問我說的這幾個版本《推背圖》都不一樣,每次內容都改變還有參考價值嗎?

有!

還有人問:像八卦這些都是後人加上去的能信?

這裡我要跟各位說一點,並不是說後人加上去的就一定是錯誤的!

因為所有預測的原理是相通的!

加上八卦去的這個人可能他是真的精通周易八卦,所以他又用八卦的原理解釋了一遍,所以後面的版本中就出現的八卦這些預測術語!

再說一個簡單的道理,你看《金瓶梅》裡面預測是用紫微斗數來預測一個人的,但是到了《紅樓夢》裡面,就是用八字了,都是一樣的!我這麼說表達清楚了嗎?

還有的問:哪個版本《推背圖》是正確的?

以上我列舉的所有版本都是錯誤的!因為後人都根據自己的需求加工過了!但是又都有正確的地方!

那還有參考價值嗎?

有!但是需要一個精通五術的人利用目前幾個版本中不多的正確原理反推出來!

列位不要認為這個是我憑空臆測!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文化斷層現象太嚴重了!就是很多都傳沒了!比如《三命通會》裡面提到的書籍有幾百本,但是今天流傳下來了不到10本!連今天四柱源頭“子平術”的經典《子平總論》都傳沒有了!但是有沒有發現易經一類玄學幾千年了都沒有滅絕,要知道易經這些是為了騙人面創造的學問嗎?

列位就不感到懷疑嗎?如果它真的是一種騙術,為什麼能存在這麼久?這個世界上有什麼騙術能夠存活2000多年?為什麼總會有人相信?相信的人真就是傻的嗎?

還有易經、風水是怎麼來的?有沒有人真的去研究過?它的起源是什麼?當初為什麼要去創立這樣的數術學問?它當初創立就是為了騙人的?

這些問題我們之前都說過就不再贅述,但是今天我還是說一個:斷層這麼嚴重,這是怎麼傳承下來的?

靠的就是理論的反推與完善!

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盲派!

很多人很崇拜盲派的口訣,列位有沒有想過:這些口訣都是誰寫的?

肯定是眼睛好的人寫的!

但是很多理論書籍不見了,反而盲派的口訣卻流傳下來了!

那怎麼辦?

利用口訣反推出原先的理論來!這就是所謂的“禮失而求諸野”,只能這樣反推,也正是這樣中華很多文化才能生生不息。還有我個人觀點中國在五術文化方面,每100-200年會有一個比較牛的人出現,從清末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個人認為應該近50年會有的!(純個人觀點)

寫到這裡已經兩萬字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最後,我做一個總結吧!

八、總結:

《推背圖》最早出現於敦煌文獻《大雲經疏》,因此可以確定其在唐武則天時期已出現。唐代關於《推背圖》的記載很少,而《大雲經疏》所載之讖謠又是由雜抄各種讖緯書籍及流行讖謠而成,且僅有一小段,因此《推背圖》在唐代的情況就顯得模糊不清。《推背圖》的發展經歷了五代及宋,至元初則影象與讖詩相配合的預言模式最終形成。從宋代開始,關於《推背圖》的影象及讖詩逐漸出現,其具體面貌也逐漸清晰。

關於其作者則流傳著三種說法,一是袁天綱,一是李淳風,一是袁天綱與李淳風合著。眾多學者認為,以上三種情況均有可疑之處,個人更傾向於後人偽託。

《推背圖》從其產生至當代,時間因素、政治因素決定了其版本眾多。個人透過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後認為,《推背圖》共有四個版本,包括“經疏本”、六十七圖本、六十圖本、金聖嘆評點本。

“經疏本”因其年代較早,資料缺乏,故無法得出實質性結論。六十七圖本早於六十圖本,二者曾同時流傳過一段時間,而金聖嘆評點本則產生最晚。

《推背圖》主要依靠影象與讖詩相配合來共同指向預言物件。不同版本間《推背圖》影象差別較大。六十圖本對六十七圖本影象進行了刪改、新增,金聖嘆評點本則在繼承六十七圖本及六十圖本的基礎上,又另創制新的影象。雖然各個版本之間影象有所差別,但其表達模式基本一致。

《推背圖》從六十七圖本至六十圖本,再至金聖嘆評點本,其預言節奏逐步加快的同時,其影象及讖詩的位置也發生變化,二者由最初的共處一幅畫面,漸漸分離。

以上就是目前所有版本《推背圖》的發展與變化!

最後個人觀點:

《推背圖》是一本好書,但是很多內容已經殘缺不全,且後人修改成份較大,如果要再現《推背圖》的預測功效,必須要有一個精通五術之人利用現存的各個版本中僅存的未修改的內容反推出《推背圖》全部內容!

參考文獻著作:【1】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3】 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4】李淳風.乙巳佔,叢書整合初編本.上海:商務印書館.【5】陶宗儀.說郛.北京:中國書店.【6】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7】劉晌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8】左丘明傳,杜預注,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9】洪邁撰,何卓點校.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10】陳高華等點校.元典章.北京:中華書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論文:[1] 劉光.《推背圖史論》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2] 張婷芳.明代白話小說與讖緯文化.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3] 陳佳瑋.《推背圖》預言歷史文獻的初步整理與分析.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4]劉銀昌.蓋事雖《易》,其辭則詩一一《焦氏易林》文學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5] 施志勝.臺灣媽祖廟籤詩探殞一一以淡水河流域為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餘蕊. [6] 楊康《推背圖考論》[7] 《推背圖》中的讖言及其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影響.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附錄論文中所收集的翁常鋒教授所整理諸家觀點

附錄B翁常鋒所收集《推背圖》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道教八大神咒——具有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