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八九十年代文學來了一次大的飛躍,出現了很多文學流派,讓人們看到了更多文學的可能。那麼,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文學大興?

八十年代物質並不是非常豐富,甚至有些匱乏。物質條件不好,人們的精神倒是充足飽滿。作為精神食糧的文學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物質條件不好,人們改變不了,只能轉而關注文學。那時候有什麼好的小說發表之後,就會引來洛陽紙貴的效應。即便是一首好詩也會引得人們互相傳抄,並且背誦了。似乎沒有哪一個時代這樣重視文學,也沒有哪一個時代人們對文學這樣如飢似渴。

經歷了文革之後,人們從鬥私批修中緩過神來,幾乎沒讀過書。要讀也是讀毛主席的書和魯迅的書,其他的就讀不了了。當他們開始反思過去之後,就出現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繼而出現“鄉土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派”等。撥亂反正讓人們獲得了自由的空氣,開始關注身邊的人和事了。改革開放搞活了人們的思想,也讓他們迫切地需要讀書,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於是“改革文學”應運而生,人們的思想開放了,就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思想界也開始了大討論,帶動了文學的繁榮。

到了九十年代,下海潮出現了。人們開始關注發財致富的美夢,紛紛下海經商,開始了“淘金”熱潮。這時候“城市文學”慢慢興起,農村人也開始進入城市打工,城市的樓房也開始拔地而起了。而一旦“城市文學”興起之後,就符合了主流意識形態,迅速淘汰了“先鋒派”和“尋根文學”,成為一枝獨秀的被標榜的文學流派。越到後面越開始氾濫,不但城市的高樓越來越多,而且城市文學作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濫。過了九十年代,城市文學也就沒什麼出息了。雖然不乏精品,但這些精品已經沒有什麼革命性突破了。

資本和網路參與進來以後,嚴肅文學迅速衰落,代之而起的就是網路文學。網路文學有著眾多的受眾,也有著龐大的寫手群。只不過,很多網路文學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文學。

文學是一門藝術,不是胡編亂造的,更不是表雄心立壯志就可以弄成的,也不是砸錢就能砸出經典的,需要有其產生的土壤。可以說,八九十年代正好具有文學蓬勃發展的好土壤,人們思想也開放了,只是到現在已經有點過頭,反而弄得文學成了畸形發展的變態存在了。

而歷史上文學大興的時代就是思想自由的時代,更是文化昌盛的時代。不知道那樣的時代還能不能到來……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紅燈記》李玉和:晚年癱瘓後神奇康復,80多歲仍可登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