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品在流傳過程中成為經典,以至於被人捧上神壇,就再也下不來了。那麼,經典是不是真的具有不可置疑的性質?
當然不是。那些所謂的經典都有時代性,而且帶有典型的政治色彩,或者叫作帶了主流意識形態所宣揚的理念。譬如很多朝代提倡的四書五經,作為考試教材被書生們熟讀百遍。可是到了五四時期,那些儒家經典都被掃進了故紙堆,也就不成其為經典了。還有被統治者推行的《孝經》,到現在也不被提倡了。於是,這些帶有主流意識形態色彩的所謂經典畢竟經不住歷史的洗禮,也就淪為了笑柄。那麼,什麼樣的經典才會被歷史所銘記呢?
似乎歷久而不衰的經典才是真正的經典。但是這樣的經典還是太少了,很少能有經歷歷史而不衰的作品。因為只要是作品就會帶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就會帶有意識形態的色彩,即便如一個作家的作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並不能全都符合主流意識形態。於是,後世就有了選本,只選擇符合主流意識形態宣揚的那些作品,一個作家的不夠就選很多作家的,直到湊齊一本書,然後冠以一個名字出版。不選直接出全集行不行?當然可以,不過也要經歷選本一樣的命運,經過稽核才能出版。而稽核過程中的那些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作品或作品裡的文字就會被刪除或改寫,那麼改動後的經典還是經典嗎?況且還有一些作者坦露真性情的書信、演講稿等收錄的時候也要經過稽核,照樣不好過關。於是,一些作家的全集並不全,很多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字沒有被收錄,或者進行了改寫。如此一來,那些所謂的經典就是被人為控制的經典,而不是真的什麼經典。
經典被捧上神壇具有不可質疑性是因為有了政治導向的參與。政治導向正確的經典才是這個特定時代的經典,而導向不正確即使是人們普遍認可的經典也就不是經典了,根本就不會大流行,有時候還會遭到封禁。那麼,經典就成了宣傳的工具,而不是長讀長新的具有永恆魅力的東西。
乾隆讓紀曉嵐主持編著《四庫全書》,動用皇家的力量把全天下的好書都蒐羅在一起,集中編訂,還要擅自刪去一部分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有的好書直接被禁燬。不但如此,而且紀曉嵐等人在每一本重新編訂的書籍前幾頁故意弄出一些文字漏洞,故意寫錯字,寫錯句子,讓乾隆稽核的時候看出來,然後他們大呼“皇帝聖明。”沒成想,等他們編成之後,乾隆皇帝根本就沒有看,直接印發下去。他們也就不敢指出那些錯誤的地方了,不然就掉了腦袋。於是,《四庫全書》也就成了錯誤百出的書,更是意識形態主導之下皇家對於文化的一種鉗制,一種摧殘。
皇家主導編訂類書的活動幾乎都帶了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完全靠不住,到了民間又如何呢?民間老百姓認可的經典是不是經典呢?
很多還真的是經典,比如“四大名著”還有一些哲學著作等,大多數都經歷了很多年代,被歷代人所閱讀,所傳唱。那麼,這些經典是不是完美的呢?當然也不是,也有很多缺點和毛病。諸如《三國演義》型別化寫法讓人物臉譜化,失掉了作為人的完整性格;《西遊記》情節方面前後漏洞百出;《水滸傳》的創作思想出了問題,以至於金聖嘆腰斬水滸;《紅樓夢》是“四大名著”裡面唯一一部個人獨創性的作品,可惜後四十回迷失,成了殘本,即便後來有高鶚和程偉元的續寫也終究有些不足。其他的諸如《老子》《孔子》、《韓非子》等著作更是有些偏頗,但不妨礙它們成為經典。
可以說,經典有優缺點,也是可以被質疑的。人們不敢質疑是因為學養不夠,或者有人干涉,不讓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