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們往往能用言簡意賅的文字,表達出文人所見所思。但很多古詩詞因為流傳時間久遠,不僅當時文人的遣詞用句習慣和現在不同,便是某些字詞的意思古今也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古詩詞的理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像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便曾考過這一道題:

下列詩句中哪一項是詩人乘船出行的時候寫的?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C.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題目中出現的這幾句詩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大家都不陌生,正確答案應該是A,但是當時詩詞大會現場卻有15位選手答錯。對此,有些觀眾表示不能理解,倘若是一些生僻的詩句,那麼15人答錯情有可原,但這些詩句都是曾經出現在課本中的,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答錯呢?當年真的是白背了。

其實這道題答錯也不能怪選手,實在是這道題目中的兩個錯誤選項都很有迷惑性,尤其是C選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更是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詩人乘船所寫。其實想要答對這道題並不難,只要瞭解這三個選項分別出自哪首詩,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環境,那麼這道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三個選項中的詩句到底是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就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句是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當時的李白因為永王李磷案的牽連,被流放到夜郎。在流放途中到達白帝城後,突然收到了朝廷赦免的訊息。於是被赦免的李白便立動身乘舟返回江陵,這首詩寫的就是李白從白帝城到江陵的舟上所見。

因為是被赦免,所以李白當時很興奮,心情也從原本的壓抑沉悶變得明快。原本古詩詞中“猿啼”是悲鳴,是會引起詩人的羈旅之愁的,但李白實在是太開心了,所以這裡的“猿聲啼不住”並沒有絲毫的愁意,相反有著別樣的暢快之感。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則是出自“詩聖”杜甫入選小學課本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此前的唐朝陷在安史之亂引發的一系列戰亂中,百姓顛沛流離,當時的杜甫也正流落在蜀中。公元762年冬季,唐軍打了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鄭州、汴州等地,次年各路叛將被平定。

杜甫聽聞這個訊息欣喜若狂,於是便寫了這首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是建立在前兩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之上,所以這兩句其實是詩人的憧憬和想象,想著自己乘舟趕緊從巴峽穿過巫峽回到洛陽家鄉,這並不是實寫,當時的詩人也並不在船上。

其實我們瞭解了題目中三句詩的出處和它們各自的背景,再去回答這道題就會發現這道題其實很簡單。而現場15位選手之所以答錯,其實就是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他們只是單純從詩句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忽視了這首詩全詩表達的意思和背景。這樣的錯誤,不僅這些選手有,其實很多學生在日常考試中也經常出現。所以對於古詩詞中名句的理解,我們真的不能離開它的原詩和背景,否則我們的解讀真就成了無根之水,沒有足夠的支撐。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如今終於得到了一些解釋的7個考古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