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北宋推行改革變法,成為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其實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同樣可圈可點,和蘇軾一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最接近唐詩,文筆流暢,並不輸於蘇軾。只不過由於他的歷史功績,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歐陽修就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在《贈王介甫》一詩中,直接把王安石比喻成李白和韓愈。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可見他非常有眼光,事後也證明,沒有看錯人,王安石的確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李白在盛唐被稱為“詩仙”,而韓愈是唐朝文學家,被稱為“一代文宗”。在歐陽修的眼中,王安石是這兩個人的合體,可見評價非常高。王安石也沒有令歐陽修失望,不僅大力改革變法,在文學上的成就,早已超越了歐陽修。
王安石的詩風格多樣,而且事無鉅細,生活中很多的小事情,他都寫進了詩歌中,像這首《夢》,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由於夜裡做了一個夢,醒來後突然有所悟,透過對於夢境的描寫,以此來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這也正是王安石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看上去好像寫得很一般,可是隻要多讀幾遍,自然就會發現,這首詩其實句句有深意,全詩充滿了哲理。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古人對於夢境的理解,其實與我們不太一樣,會認為夢境中所發生的事情,會有所提示。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事物的認知,逐漸明白,夢只是一種意象,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事情,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可是很顯然古人不一樣,他們有時會對於夢產生恐懼,會認為夢帶來災難。
王安石這首《夢》,則是拋開了夢境,只是借用夢來闡述,對於人生的看法,人生就像是一場,夢很短,可是很豐富,所以如夢一般的人生,根本沒有必要去過多的索求,只重要的是做了自己。只要無所求,內心就會安寧,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在第一二句中,王安石寫得很真誠,同時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還有對於生命的感知,這種細膩的描寫,讓這兩句顯得別具一格,讀來也是耐人尋味。
最後兩句依舊還是在闡述自己的觀點,夢醒了之後,其實還是在夢中,只要是在夢中,那就只能是隨夢境。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堅守,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是要對得起自己,只有這樣才算是功德圓滿。可見王安石的創作這首詩時,思想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也讓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讀王安石這首詩,讓我想到了他組詩《擬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中開篇的幾句同樣耐人尋味:“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如遇從字面上看的話,這幾句一樣普通,可是最能夠體現出詩人的胸懷,風吹落了瓦片,正好打破了我的頭,可是他並沒有怪風,也沒有怪瓦片,而是認為那是一個人應該承受的痛苦,為此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王安石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兩次拜相,兩次被罷相,對於他來說,人生就像是一場夢,而夢很短暫,所以每個人都沒有必要去計較得失,最重要的還是面對人生的挑戰,去過一種平淡的生活,這才是生活的本質。晚年的王安石也是那樣做,沒有過多計較,隨心所欲生活平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