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你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輸出,寫收穫,寫文章,寫讀後感。通常你發現,讀了一本書,能夠或多或少說出你的收穫,而這些,才是你真正輸入的部分。如果你不進行輸出,看了好的學習方法不行動,看到好的習慣不堅持,那麼你就算讀一百本,一千本書也是無法填補你行為的空缺的。”——《習慣陷阱》

站在年尾回顧這個荒誕的2020年,我讀了132本書,而其中以下書籍讓我在2020年變得更好了一些。

豆瓣APP記錄

以下分類是我的手帳設定分類,分別為健康、知識、心靈、家庭、工作、金錢。這些分類可以更均衡地讓我看到哪裡有欠缺哪裡有進步。

1,健康:不是植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植物。

”倘若有什麼植物妨礙了我們的計劃,或是擾亂了我們乾淨齊整的世界,人們就會給它們冠上雜草之名“——《雜草的故事》

今年搬了家,最大的變化是時隔兩年我又開始養植物了。

以前只是問花店老闆如何養護,沒覺得原來養植物也需要讀書,要了解它們的習性。

瞭解植物更讓我瞭解了人類的自我中心,人類將它們按自己的需求對植物分類命名,將不需要而冒出來的植物稱為雜草。這種人與人之間互評等級方式,連植物也逃不過,要服從市場需求,不斷被修改基因,成為各異的樣子炒作成不同的價位。

人們按自己的想法構建對花草的情感,喜歡美化事物來達到逃避現實的方式。將花草的味道用香氛的形式噴在自己身上,假裝自己是一株花一棵樹。但實際上,植物界花除了有香也有臭,花與蜜粉蝴蝶它們彼此吸引也會吞噬,它們並非人類所賦予的那樣只是純潔,美麗。它們有著自己的感覺,生存能力,記憶方式。

人需要被傾聽,被安撫,而植物就是那個傾聽者,不是植物需要人,而是人需要植物。在人類無助的時候,從植物的身上獲取到了成長的力量。當你意識到,你的生命形式僅僅是和植物形態不同,你會覺得自己並不孤獨。我們實際上並不特別,不論是和其他人比較,還是和其他生命比較。我們都是生命,都來自宇宙進化。這樣的認知會幫助我們走出生命焦慮的困境,走出孤獨的困境。而專注於生命本身的更多可能性。

如何養護植物?仔細讀了《怎樣才能不殺死你的植物》和《住家植物》等好幾本室內植物相關的書,首先要了解它們原本生活在哪裡,是熱帶雨林植物,還是亞熱帶植物,是沙漠植物,還是高原植物。只有真的去了解,尊重它本身才可能和它們進行對話,養護。

如果你要在家裡養植物,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繪製家庭平面圖,搞清楚朝向,光照時長,溼度,是否有風。

按區域劃分,直射光線處,間接光線處,少量光且陰暗處。

2,在書籍中挑選你喜歡的植物,並且依據它們的習性在你的草稿紙上寫下備選放置的位置。

3,去當地的綠植批發市場看是否有你心中選中的植物,然後根據你的預算決定購買多少植物。

4,當地市場一般也有盆可購入,先買花,然後挑選盆過去讓老闆幫忙換盆加土,如果是換大顆植物需要額外付土與手工費。

5,讓商家幫忙找車運送植物回家。如果你是在小區門口購買的,一般老闆都帶有拖車可以幫忙拖上去。

6,放置托盤,然後把植物放上去,植物在一起更好養,建議三五盆放置在一起,無論是造景還是造型都很好看,儘量選用高矮層次與葉片造型不同的植物習性相同的在一起。

我家的房子朝南,陽臺也不算大,光照時長較短,所以購買了更適合間接光的植物,龜背竹,琴葉榕和棕櫚。

養植物這件事最讓人欣喜的是它冒出新葉子的適合,嫩綠的小葉子冒出來,讓你有生命的喜悅。同時也讓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看到一點新變化,提醒自己,日子從未停留在遠地,而是一點點積蓄力量,不斷生長。

2,知識: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愛之人都終將離去

“人也是一種活生生的個體,不只是身體、甚至連精神都極易腐壞。哪怕僅僅不能如己所願,或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人都會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死亡清掃日記》

因為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同時也經歷了一位親人的突然去世。我對死亡這件事有了更多好奇,於是讀了不少從各種角度談論死亡的書,有護士的《護士的故事》,有法醫《法醫報告》,接體員《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清掃員《死亡清掃日記》,殯葬業從業人員《好好告別》。

人是會死的,有些人死於意外,有些人死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延續,醉酒而死,破產而死,生病而死,抑鬱而死。死是生前的一種延續,怎麼生的,在死亡時也脫不了干係。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彷彿這件事情與自己無關。對死亡諱莫如深,不敢談論,以至於突然面臨措手不及、後悔不已,但那時,無論是多麼重大的葬禮都無法補足逝去之人的遺憾了。只有時刻記住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愛之人都終將離去,那麼在我們活著的時候,更會去想著到底這一生要怎麼活,成為怎樣的人吧。

在奧威爾的《1984》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了自由。文化成為了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在《娛樂至死》中,作者從認知的角度談論電視這種媒介並不利於學習。就好比如告訴你,糖果很甜,有時候讓你很開心,但是它真的不是營養價值高的東西。過多食用它還將影響你的判斷力、專注力、思維能力。

有一段時間我製作了VLOG來記錄我的生活,但我發現面對鏡頭,我太想修飾我的生活了這種討好他人展現自己生活的誘惑力太強了,我怕我僅僅為了美好畫面而花費太多不必要的錢去購買那些好看的物品,疲於應付,所以停止了記錄。

你可以透過問自己一個問題來了解這些資訊對你的影響:早晨的廣播或電視,有多少次為你提供了需要改變一天計劃的資訊,或讓你決定採取本不準備採取的行動,或幫助你更加了解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它們到底是你的談資,還是你改變決策採取有益行動的重要內容?

3,心靈: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必須從意識和思維開始。

”人生遍地是苦難,正是因為了解這些痛苦存在的普遍與真實,我們才不會妄想建設一個幸福的烏托邦。“——《只有心理醫生知道》

去年我還是會被內心的小小人困住,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打擊與自我厭惡,經過不繼的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執迷》《情感勒索》《超越自卑》《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自我邊界》《了不起的我》等心理書籍,以前經常跳出來的否定小人已經很少出現,甚至經常我會鼓勵自己,失敗了沒什麼,繼續學習就好了,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的,否定和責備自己對改變沒有幫助。

在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和人際交往中我開始看到了自己隱形的邊界,我意識到怎麼是逃避,美化現實,降低事情的嚴重性,選擇性遺忘都是逃避的一種,人們只能承受自己能承受的痛苦。所以當真實世界超出個人認知的痛苦時,自我的保護機制會本能選擇逃避。有些逃避可以,但是有些問題無法逃避,它會一直跟著你追著你,甚至因為逃避拖延而從一個小小的豆子般的問題變成大象般的問題。所以看清楚現實,勇敢面對真相,才是我們破除現實困境的第一步。

今年讀了《超越自卑》,這本書讓我啟發很大,自卑有時候並非個人能力不行,而是在外界宣揚的矛盾的文化內容。”自卑的文化是由恐懼、指責和疏離所驅動的,而它往往是完美主義、刻板印象、八卦和成癮等問題的強大孵化器。“ 讓我們產生困惑,錯誤的標準,引發個人的焦慮而進行消費活動。這其中對於女性的尤其嚴重。在生活中也碰到的是很多優秀的女生說自己能力不行。

如何超越自卑?

1,能夠認清自卑誘因

2,對自卑網有高度的大局意識

3,願意與他人溝通。

4,敢於表達自卑。

理解為什麼我們會產生自卑感,以及自卑感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由此我們產生的行為、想法和感覺才能更好地走出自卑這種自我打壓的情緒中。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述一個隱形自我折磨討好他人的人如何經過心理諮詢而慢慢擁有力量的過程。

這本心理諮詢小書讓我瞭解了兩個概念:

第一個自我狀態,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分別是父母,成人,兒童。你內心的責備來源於你的父母模式,父母模式不是自我攻擊就是攻擊他人。兒童模式讓你以為自己失去了力量需要依靠他人,如同兒童般無法為自己負責的行事,比如過度依賴他人,要他人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而只有在成人模式中,我們才可能能夠吸收有建設性的評價,學習的新事物,真正為自己負責,不抱怨他人,看清現實克服困難繼續努力。

“我不好,你好。”的座標的人會暗示“我真不幸”,玩這個遊戲的人確信他們是不幸的,會隨時給你報出一長串遭遇過的不幸事件。他們記住了那些悲傷和不快樂的事件,而忘記或忽略美好的時光。比如有些朋友一直會告訴你他的運氣有多不好,羨慕他人的出身,但實際上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收穫。

“可憐弱小的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他人對自己很苛刻。明明不是自己的錯卻全把問題往身上攬,不斷地自我指責。“不論我做什麼都要愛我。”有些人生活一團糟,惹上麻煩,想看看別人的底線在哪裡,什麼時候會排斥他們。接著他們就會說:“我早就說過你會這樣對我,證明我是真的很差勁很愚蠢。”在親密關係中常見這類一方面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對愛人有不切實際的完美設想,想要對方能包容自己的一切。

處於“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座標,經常玩“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的遊戲,他們小題大做,證明別人是無能且不可信的,把斥責和懲罰別人視為己任。“你為什麼總讓我失望”的遊戲加強他們的道德優越感,而且常和另一個遊戲一起玩,那就是“你怎麼敢”,他們總是需要攻擊或譴責別人。這一類人會站在道德制高點去審判自己和他人,費盡心機尋找他人弱點。

《只有心理醫生知道》是臨床經驗豐富的女心理諮詢師寫的書,處處體會到她的溫柔與智慧。書中提到自我療愈的方法:

1,用寫作回顧人生。

回顧自己的來時路,可以幫助你更瞭解自己; 而瞭解自己,也有助於你的人生和工作。

在讀文學小說時,我們更容易看清楚他人的命運,看到他們所處的成長年代、環境、家庭,甚至我們還能以上帝視角知道旁人的好壞。但我們很少意識到,我們自己就是某一個故事中的角色,分析自己的童年與家庭,就是在試著用上帝視角看一看自己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

2,分清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認清自己並非萬事通,並且我們也不是救世主,就算你的建議與幫助出自好心,他人也不一定就要接受你的意見或幫助。

3,不要把人生當成一場比賽而疲於奔波。這種過度的類比把人生框限在競爭、暴力和輸贏上。使得人與人的關係成為一種零和博弈,資源爭奪。人生也可以比作一本書、一支舞、一次旅程、一首歌、或一座花園。

我們該主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讓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來掌控我們。

4,家庭:成為成年人,並非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 真正的人生是活生生永不止息的,是不斷成長改變的。唯一的永恆,只有死亡。死亡才能停止一切改變,讓誓言所捍衛的一切果真永恆不變。因此,我們所憧憬的那些愛情故事,那些不違背說出口或沒說出口的誓約的愛情,無一不是以死亡為結束。”——《晚熟時代》

《好的婚姻,要守護財產和愛》,這本書是離婚律師為保護女性財產而寫的書,太多女性熱著腦袋就進入了婚姻,而當婚姻面臨危機時,發現自己人財兩空,被吃幹抹淨。掌握財產比靠著虛幻的愛更能讓人安全地生活下去。作者發現奪不走的只有自身的無形資產——可實現財富、地位、名聲等元素的自身價值。熱愛生活,熱愛自己,掌握法律才能更好的生活。

其中需要注意的點是:

1,強化私有財產的隔離。

父母婚前或婚後給子女一方買房屬於該子女的個人財產。也就是假如小明無論婚前婚後只要是父母只寫小明的名字就屬於小明。新婚姻法的出臺為了徹底解除依附性婚姻。

結婚前,買房寫上夫妻兩個人的名字,父母出錢的首付款表示對個人子女的贈與,依據所出款項比例而歸為其一方子女個人所有。如小明和小紅一起婚前買房,那小明父母出了的首付款的佔比為小明一人所有。

2,婚姻中也會產生剩餘價值,只是被共同財產制所掩蓋。

法律就是不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市場需要你的走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時,才給予相應的報酬。你無法要求伴侶因為道德上的虧欠而給你額外補充。我們自身當然有價值,但卻會置於自己被動的情形。不僅要面臨與市場的斷聯,以及能力成長緩慢,還要面臨家庭中的隱形剝削。產業中,資本家主要透過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來賺取利潤。而婚姻中,一方主要透過強迫另一方延長家務勞動時間的方法來賺取無形資產。

3,有限的財產知情權

不能以名查房。配偶查房要提供房產證號碼或不動產單元號,每個不動產都有一個唯一的單元號,比居民身份證號還長。不能以名查賬戶。配偶一方如果不向法院提供具體的銀行賬號,法院就不會去調取流水。

2021年1月1日正式實行離婚冷靜期,在民政局協議離婚後30天內任意一方不容易離婚則無法離婚。如果因對方錯失而離婚,1個月內足以讓對方從愧疚到爭奪財產從而失去更多有利條件。所以進入婚姻需謹慎。

愛很偉大,但愛情與婚姻卻很脆弱,瞭解它應用的規則、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去行動。

《晚熟時代》講述了這個時代的成年人內心依舊是未成年人的原因,找不到自我,無法為自己負責,逃避社會的責任,躲進自己創造的烏托邦中。成年不僅僅需要年齡上,身體上的成熟,更需要認知上,心理上的成熟。成為成年人,並非僅僅是年齡之後順水推舟的事情,需要了解心理狀態從而改善認知與行動。

母女關係可說是最為特殊的關係,相互間的嫉妒,厭惡,怨恨與愛交織在一起。這本《超越讓你備受折磨的母女關係》講了各種型別的母親,母親是家庭的主要養護人,其對後代有更為深刻的影響,而女兒因為性別一致,更容易被母親代入相比較,女兒也很容易討厭母親,但卻最終無法在內心斬斷與母親的界限而成為母親,同時因為父權社會的影響,母親與女兒會存在相互競爭的關係,這種影響如空氣般不易察覺。

仔細思考,在我最初的育兒模式中,我內心決定要做和母親不一樣的母親,結果有一次我發怒,對孩子怒吼,說出我難以置信的話,那一刻我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我害怕的東西。但那時候並不清楚母親對於我的何種影響。

瞭解母女關係對自己的影響並不是為了批判父母,追責父母。母親也曾是一個小女孩,一個少女,一個有過夢想與憧憬,希望得到承認與愛的人。她也是被現實,被家庭,被時代裹挾的一部分,無論過去怎樣,我都已經長大,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讓他們為我的人生負責。

分清母親是母親,我是我,這是重新獲取母女關係影響的一種新方式。

今年讀到到女性主義類的書很多,對我的影響很大,《知曉我姓名》《妻子們的思秋期》

《厭女》《她的名字是》《我將獨自前行》《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雖然很想哭,但更想喝一杯奶茶》《愛說教的男人》以及小說類《醒來的女性》《鞋帶》《那不勒斯四部曲》、

原我來一直在遵循一些非常離譜的規則生活。在這個環境裡,厭惡女性,厭惡自己,卻覺得理所應當。但實際上卻並非正常。看到了以前忽略的女性困境,這讓我重新理解家庭,婚姻,母女關係以及自我力量。

5,工作:多瞭解自己一點,從此刻你喜愛的事情出發

“人生的道路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自己按照規劃,一步步捏出來的。”

——《20歲,光陰不再來》

《20歲,光陰不再來》提供了全方面發展的建議,比如工作上要選擇更有價值的事情,婚姻要慎重,要擁有成長型思維,認為失敗是學到新知識的方式而已,並非個人能力的否定。這本書對於20出頭的年輕人有非常切實的指導意義。

《習慣陷阱》是一本讓你困於過往生活時找到新思路的方式,從與自我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這3個方面入手,讓我們在被舊有思維困住的時候開拓新的出口。

當你陷入瓶頸時,不妨回顧目前狀態的你,有什麼東西在消耗你的能量?試著開始捨棄舊的物品與思維方式,遠離讓你情緒消極的環境。

要達到自我更新,需要我們從自我,他人,世界的互動關係中不斷提升。

與自己,多瞭解自己一點,從此刻你喜愛的事情出發,

與他人,瞭解他人的困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但請捨棄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的念頭。

與世界,事業成功不是由於多高的技能,而是他是否對自己有信心,是否有自己的特質。

《寫你想讀的文章》是日本人氣作家寫的寫作指南,這位作家可以說是非常佛系,他以多年從事廣告業的經驗推翻以往人們認為寫作要有使用者思維等內容,而是直接說,其實我們第一個寫作物件是自己,如果自己看著都不被打動,那麼又能夠打動誰呢?並且說寫文章更多是要調查而不是埋頭抒發自己的感情瞎寫一通,大家對純粹的內心世界毫無興趣。多調查,多站在更高的見識上寫文章,而不是單方面的自我感動。

《把24小時裝進錢包裡》看名字是講時間管理,實際上是講述如何開始輕創業,什麼是輕創業,就是投入成本低,但是打造自己的長期收益的事情。作者以平實的口吻鼓勵我們要建立信心,別等著考個證再創業,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再創業等等,而是一邊做一邊調整,以實際生活中的反饋來建立自己的信心與品牌。其創業核心是為他人創造稀缺的價值,有人為之買單,那就有收益了。

6,金錢:向富人學習什麼是富習慣

“ 有件事情我一直在注意觀察,

那就是人們並不像你認為的那樣是為愛情去自殺的。

這種說法純粹是小說家們的胡思亂想。人們之所以要尋短見,是因為他們沒有錢。”

——《人性的枷鎖》

重塑對金錢的理解與行動,《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從思維著手,讓你意識到之前對金錢有哪些理解誤區。

1,停止抱怨,每當想要抱怨的時候就用手指以卡住喉嚨的樣子表示停止抱怨。開始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2,與有錢人交友,讀有錢人的傳記。和有良好消費理財習慣的人交友。

3,就算害怕也不要停止行動。從踏入行業大門開始,改善你的服務,提高你的服務質量,以及為你的服務提高價格。

4,去造一臺自動取款機,挖掘被動收入的管道。

5,按結構分配自己的收入,10%為未來而儲蓄,10%為享樂而儲蓄,剩餘的用於日常消費和自我投資。

6,時常閱讀這本書,用來潛移默化使得這些觀念入腦

7,掌握銷售技能,要善於推銷自己。財富就是要與人分享你的知識,所得。

《習慣致富》側重講到有錢人的習慣,兩位作者有長期對有錢人的調查採訪,以及針對這些內容他們和其學員都驗證了這些可以讓人變得富有的習慣。有些習慣聽起來平平無奇,比如每天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每天要讀30分鐘的書學習新知識,每天都要朝著目標有所行動,結交益友,請教導師等等。但當你去行動時才發現,就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習慣構建了一個人的核心能力。

1,覺察自己的習慣

寫下自己的日常習慣

意識到什麼是窮習慣

向富人學習什麼是富習慣

2,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改變窮習慣意味著要改變窮思維,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從何而來,是怎樣的,然後再進行思維的改變。

3,要想成功,就要去向那些已經成功過的人士請教,而不是僅僅靠自己的個人經驗來走。

這意味著我們用他人的後見之明作為我們的先見之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導師,書籍,更好的人脈資源)

4,不做什麼與做什麼同等重要。一個窮習慣可能就會讓人生走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5,常見的對富有的誤區

不是要等學歷高了才能富裕。富裕的人更為心善,富有的人更為勤奮,(這讓我想到吳軍老師在書中寫過學歷高一級的同學比其他級的普遍更勤奮。所以說逆襲意味著你要超越你階層的努力)

6,富習慣(在此處我將按照金字塔專案分別歸類)

健康類:有氧運動,健康飲食,冥想,力量運動

知識類:每天花30分鐘學習行業內的新知識,進行迭代更新

每天輸出。寫作,演講,做領域的專家,開創副業。設想未來5,10,20年計劃詳細寫清楚細節,然後寫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願景板,寫一份僕告。設定好目標,避免壞目標

心靈:維持平衡,不發怒,不抱怨生活。感恩所擁有的,當個快樂的人。寫成功日誌自我激勵。

事業:維持好的人脈,尋找事業上的導師,建立一份不做事情清單。每日行動與目標有關的事項

家庭:關心親朋好友。

金錢:存20%的收入為了未來。

我的指數基金年平均收益

今年股市有了較大波動,正好在低值買入,

投資理財是件長期的事情,所以繼續努力工作賺錢理財吧。

最後,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希望在2021年和大家一起進步,快樂讀書,自在生活。

也許你感興趣:

專注思維成長,關注還有更多思考讀書乾貨等著你~!

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孔子是如何解讀乾卦和坤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