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huì)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xī); 行(xìng)成於思,毀於隨。
1、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元和七年(812年)春,韓愈再任國子博士;唐朝時,國子監(jiàn)是設在京都的最高學府,下面有國子學、太學等七學,各學置博士為教授官; 2、太學:此指國子監,唐朝國子監相當於漢朝的太學,為國家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3、館:指國子館; 4、“業精於勤”句:學業精進來自於勤奮,學業荒廢始於玩樂;德行有成需要多多思考,德行敗壞則由於因循隨俗;嬉:戲樂,遊玩;行:德行;隨:因循隨俗,不加思考,缺乏嚴格要求。
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chóng)俊良。佔(zhàn)小善者率(shuài)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1、聖賢:指聖君和賢臣,是恭維最高統治者的話; 2、治具:法令,《史記•酷吏列傳》:“法令者,治之具”;畢張:全部得以實行; 3、登崇 : 舉用推尊; 4、佔小善者:有一點兒優點的人;佔:有;率:都;錄:錄用; 5、名一藝者:有一技之長的人;無不庸:無不任用;庸:同“用”。
爬羅剔抉(jué),刮垢(gòu)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xìng)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1、爬羅剔抉:梳爬、蒐羅、剔除、挑選;指努力發現,選拔人才; 2、刮垢磨光:指培養和訓練人才; 3、孰雲多而不揚:哪裡會有賢德而沒有被選用的人呢;多:作“賢”講;揚:選用; 4、有司:指負責選拔人才的部門及其官吏。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1、未既:未終; 2、笑於列:在行列中笑; 3、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4、披:翻閱;百家之編:指儒家經典以外各學派的著作;《漢書•藝文志》把儒家經典列入《六藝略》中,另外在《諸子略》中著錄先秦至漢初各學派的著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派興起,著書立說,故有“百家爭鳴”之稱。
紀事者必提其要,纂(zuǎn)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guǐ),恆兀(wù)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1、紀事者:記事一類的著作,主要是史籍;要:綱要; 2、纂言者:以立論為主的著作;鉤其玄: 把玄遠幽深的理論或含義揭示出來; 3、貪多務得:是說廣泛學習、務求有所收穫;細大不捐:無論重大 的還是細微的都不丟棄;捐:丟失; 4、焚膏油:點亮燈燭;晷:日影;是說即夜以繼日; 5、恆:長久;兀兀:辛勞勤苦的樣子;窮年:終年;是說雖然疲勞還是不肯休息。
觝(dǐ)排異端,攘(rǎng)斥佛老。補苴(jū)罅(xià)漏,張皇幽眇(miǎo)。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勞矣。
1、抵排:抨擊抵制;異端:不合乎儒家的學說,即下文“佛老”; 2、攘斥:排斥;佛老:佛家和道家的並稱;佛家以佛陀為祖,道家以老子為祖,故稱; 3、補苴:彌補;罅漏:裂縫、缺漏;指前人學說還有不夠完美的地方,加以補充; 4、張皇:張大;幽渺:精深微妙之處;把深奧的道理闡發光大出來; 5、墜:失落;緒:指儒家的道統;茫茫:無有頭緒的樣子; 5、紹:繼承; 6、“障百川”句:是說疏導百川東流人海,將傾瀉的狂濤挽轉過來。
沉浸醲(nóng)鬱,含英咀(jǔ)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sì),渾渾無涯,周誥(gào)殷盤,佶(jí)屈聱(áo)牙,
1、沉浸釀鬱:借酒為喻指內容豐厚的儒家經典;醲郁:酒味醇厚; 2、含英咀華:指細細玩味、領略典籍的涵蘊與真諦;英、華:都是花的意思,此指文章中的精華; 3、規:取法;姚是舜的姓氏;姒是禹的姓氏;此指《尚書》中的《虞書》和《夏書》;渾渾無涯:指書的內容深廣淵博; 4、周誥:指《尚書•周書》中的《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等文;殷盤:指《尚書•商書》中的《盤庚》三篇; 4、佶屈聱牙:形容文詞艱澀生僻、拗口難懂。
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pā)。下逮(dài)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xiàng)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hóng)其中而肆其外矣。
1、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官記載而整理成的史書,文筆簡煉,一字之中寓有褒貶,故稱謹嚴; 2、左氏:即(左傳》,左丘明闡述《春秋》的文字,《左傳》記事詳盡,文辭鋪張華美,故稱浮誇; 3、易:即《周易》,是古代占卜兇吉的書,由八卦演變為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卦詞取象於一切事物,變化無端,而又按陰、陽說明道理,故說奇妙而有法則可循; 4、詩:即《詩經》,三百零五篇;正:指其內容純正,像孔子說的“思無邪”;葩:花,此指辭采華美; 5、莊騷:莊周作《莊子》,屈原作《離騷》; 6、太史:即司馬遷;太史所錄指《史記》;子云:是揚雄的字;相如:即司馬相如;揚雄和司馬相如是西漢大辭賦家;同工異曲:借音樂作喻,指以上五位作者的文章各有特色,都很工妙; 7、閎其中而肆其外:是說韓愈的文章內容宏大而形勢奔放;“中”指文章內容,“外”指文章形式;閎:宏大。
少(shào)始知學,勇於敢為;長(zhǎng)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疐(zhì)後,動輒(zhé)得咎(jiù)。暫為御史,遂竄南夷。
1、長通於方:長大後通達事理;方:此指行事的規矩法度; 2、見信、見助:被信任、被幫助;“見”在動詞前表示被動; 3、跋前躓後:指進退兩難;跋:踩;躓:被絆倒;語出《詩經•豳風•狼跋》;動輒得咎:常常獲罪惹禍;咎:罪過; 4、竄:被貶,放逐;南夷:南方邊遠地區;韓愈因上疏請對關中寬徭免租獲罪,由監察御史貶為陽山令(今廣東陽山)。
三年博士,冗(rǒng)不見(xiàn)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háo)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huō),竟死何裨(bì)。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1、三年博士:元和元年(806年)至四年(809年),韓愈任國子監博士; 2、冗不見治:意為處在這種閒散的職位上,無以自現其治才;冗:閒散; 3、命與仇謀:意謂命運不順,似與之相仇;取敗幾時:意謂屢次受到挫敗; 4、頭童:頭髮脫落;山無草木曰童;齒豁:牙齒脫落; 5、竟:終;裨:補益; 6、為:語助詞,表示疑問、反詰。
先生曰:籲(xū),子來前!夫大木為杗(máng),細木為桷(jué),欂(bó)櫨(lú)、侏(zhū)儒(rú),椳(wēi)、闑(miè)、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1、籲:嘆詞; 2、杗:屋樑; 3、桷:屋椽子; 4、欂櫨:斗拱;侏儒:樑上短木; 5、椳:門樞臼(jiù);闑:門之中央所豎短木;扂:門閂;楔:豎在門兩旁的木柱。
玉札(zhá)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1、玉札:地榆;丹砂:硃砂; 2、赤箭:天麻;青芝:龍芝;以上四種是名貴藥材; 3、牛溲:牛尿,亦說為車前草;馬勃:馬屁菌; 4、敗鼓之皮:壞了的鼓皮;以上三種是價賤藥材。
登明選公,雜進巧拙(zhuō),紆(yū)餘(yú)為妍(yán),卓犖(luò)為傑,校(jiào)短量(liáng)長,惟器是適者,宰相(xiàng)之方也。
1、登:提拔; 選:選用;意謂提拔人才明察,選用人才公正; 2、雜進巧拙:無論靈巧的和笨拙的人都能得到錄用;雜:混雜在一起; 3、紆餘:形容人有才氣從容不迫;妍:美好;卓犖:超群出眾;二句是說穩重謙遜的人為美好,超群出眾的人為豪傑; 4、校短量長:指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 5、惟器是適:凡人才都能獲得合理適當的使用。
昔者孟軻(kē)好(hào)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1、“孟軻好辯”四句 :孟子為了維持儒道,奮力同當時的各種異派學者進行辯論,以致轍環天下四方,在旅途中度過一生;《孟子•滕文公下》載:孟子有好辯的名聲,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說:自己因為捍衛聖道,不得不展開辯論。轍:車輪痕跡; 2、“荀卿守正”四句:謂荀子在齊國被讒逃到楚國,春申君黃歇讓他做蘭陵令,春申君死,被廢為平民,著述數萬言,老死於蘭陵; 3、絕、離:都是超越之意;類、倫:都是“類”的意思,指一般人; 4、優入聖域:說孟子和荀子兩位大儒言論成為經典,舉止行為成為準則,高超無比已進入聖人的境地。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yāo)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縻(mí)廩(lǐn)粟(sù);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zhǒng)常途之役役,窺(kuī)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歟(yú)?
1、不由其統:指不成系統; 2、不要其中:這裡指不切合要旨;要:切合;中:指合乎道理; 3、俸錢、廩粟:指俸祿;縻:耗費;廩:米倉; 4、從:跟隨;徒:奴僕; 5、踵:作動詞,追隨;常途:指世俗之道;役役:拘謹的樣子;這句是說謹小慎微地追隨世俗; 6、陳編:古籍;盜竊:剽竊,抄襲;7、誅:責罰。
動而得謗(bàng),名亦隨之。投閒置散(sǎn),乃分(fèn)之宜。若夫商財賄(huì)之有亡(wú),計班資之崇庳(bì),忘己量(liàng)之所稱(chèn),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是所謂詰(jié)匠氏之不以杙(yì)為楹(yíng),而訾(zǐ)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xī)苓(líng)也。
1、謗:毀謗; 2、名亦隨之:名譽也跟著被敗壞; 3、分:名分。指安置在閒散的職位上,是分內應當的; 4、商:計較;財賄:財貨,指俸祿;亡:無; 5、班資:等級資格,指官位品階;崇庳:高低;庳同“卑”; 6、己量:自己的能力;稱 :相稱(chèn); 7、詰:責問;杙:小木樁;楹:柱子;訾:非議,詆譭;昌陽:菖蒲,古人以為食之可以延壽;豨苓:豬苓,利尿藥,與延年無關;這兩句是說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應計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該埋怨主管官員的任用有什麼問題。
《進學解》全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huì)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xī); 行(xìng)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chóng)俊良。佔(zhàn)小善者率(shuài)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jué),刮垢(gòu)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xìng)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zuǎn)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guǐ),恆兀(wù)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觝(dǐ)排異端,攘(rǎng)斥佛老。補苴(jū)罅(xià)漏,張皇幽眇(miǎo)。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勞矣。
沉浸醲(nóng)鬱,含英咀(jǔ)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sì),渾渾無涯,周誥(gào)殷盤,佶(jí)屈聱(áo)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pā)。下逮(dài)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xiàng)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hóng)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shào)始知學,勇於敢為;長(zhǎng)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疐(zhì)後,動輒(zhé)得咎(jiù)。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rǒng)不見(xiàn)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háo)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huō),竟死何裨(bì)。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先生曰:籲(xū),子來前!夫大木為杗(máng),細木為桷(jué),欂(bó)櫨(lú)、侏(zhū)儒(rú),椳(wēi)、闑(miè)、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zhá)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zhuō),紆(yū)餘(yú)為妍(yán),卓犖(luò)為傑,校(jiào)短量(liáng)長,惟器是適者,宰相(xiàng)之方也。
昔者孟軻(kē)好(hào)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言雖多而不要(yāo)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縻(mí)廩(lǐn)粟(sù);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zhǒng)常途之役役,窺(kuī)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歟(yú)?動而得謗(bàng),名亦隨之。投閒置散(sǎn),乃分(fèn)之宜。若夫商財賄(huì)之有亡(wú),計班資之崇庳(bì),忘己量(liàng)之所稱(chèn),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是所謂詰(jié)匠氏之不以杙(yì)為楹(yíng),而訾(zǐ)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xī)苓(líng)也。
清 林雲銘《韓文起》評:
《進學解》首段以進學發端,中段句句是駁,末段句句是解,前呼後應,最為綿密。其格調雖本《客難》《解嘲》《答賓戲》諸篇,但諸篇都是自疏己長,此則把自家許多伎倆,許多抑鬱,盡數借他人口中說出,而自家卻以平心和氣處之。看來無嘆老嗟卑之跡,其實嘆老嗟卑之心,無有甚於此者,乃《送窮》之變體也。至其文,語語作金石聲,尤不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