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中有一段奇特的橋段,病關索楊雄出場時,一派鼓樂,有人替他拿著許多禮物花紅,捧著緞子綵繒,一群人攔著他敬酒賀喜,楊好漢究竟何喜之有呢?答案是他沒有任何喜事。
一出場就披紅掛綵
這要從他的職業說起,楊雄是一名押獄劊子手,任務是把死刑犯從獄中押赴刑場,並等監斬官下令時將人犯斬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呢?是一個一般人不敢做、有地位的人又不屑做的工作。他的妻子潘巧雲是二婚,前夫是王押司,(裴如海就是給王押司做功德時,與巧雲一見來電,進而發生婚外戀)。一般來說,女子二婚找的丈夫比原配要弱一些,從而也能發現楊雄的地位比王押司要低,王押司是小吏,可推斷押獄比押司略低。
楊雄妻子潘巧雲
既然地位不高,為什麼興師動眾、眾星捧月一般呢?原來楊雄是剛剛執行完任務(殺人)回來的路上。那執行任務又為什麼搞這麼大動靜?有以下原因。
清朝、民國時還有這樣的習俗:行刑穿紅衣
一是凡是執行死刑的人一般是惡貫滿盈的重罪犯,比如江洋大盜、採花淫賊,民怨太重,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參照楊志殺死牛二時,眾鄰居都願意為楊志做證,還自發集資上下打點為楊志開脫,為楊志送吃的,總之一句話人們把殺死惡人的人當英雄看待。所以認識得不認識得都來向楊雄賀喜敬酒,因為楊雄為民除害,功德無限,用敬酒賀喜來表達內心的感恩,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只要執行一次這樣的任務,必有眾多群眾前來賀喜敬酒。眾人來敬酒賀喜、送紅綢緞相當於送錦旗,也是紅的。
第二個原因是古人相信人死後有鬼魂,鼓樂、披紅掛綵都是為避邪。另外行刑都選在午時三刻,大約在中午11點45分,是一天中陽氣最重的時間點。防止鬼魂纏上行刑的人或監斬官。有的劊子手還會放鞭炮,不回家先到城隍廟燒香,請神靈保佑。死者已矣,希望保佑他生死輪迴,重新投胎做好人。
人們寄託哀思
現在山東還有這樣的習俗:人去世後,每逢去世天數七的倍數要去上墳,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特別是三七、五七為重點上墳日期。人們認為人的靈魂要真正走要七七四十九天,這個階段一直在附近徘徊,上墳時一是表示追思,二是安撫亡靈早登極樂世界。
隨著科學的普及,這個習慣後來就逐漸淡化了,所以現在看來彷彿是奇談。讀古書的意義就是理清時代發展的趨勢,進而做到明白事理、提高智慧。
今日一悟:一提到劊子手大多給人的感覺是作惡多端、做事殘忍或是罵人的!文中體現了它的另一面!看來事物往往有多面性,要綜合全面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