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食魚之味

秦延安

古人云:“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如此盛譽,足可見其味之驚豔。在中國,沒有哪一種動物像魚這樣廣受追捧、雄霸餐桌,既可以作寵物進行藝術觀賞,又可以做成盤中佳餚供人享用。在鄉間,人們可以窮過日子,但過節餐桌上必須有魚。“無魚不成宴”,有魚即餘,“得鯉(利)有餘”,“鰱(連)年有餘”,“富鱖(貴)有餘”。人生不張滿,日子有節餘,財富有積攢,便是一個家最好的期冀。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魚在南方是家常菜,在北方便成珍餚。而人們很多時候做魚,也並不是為了吃,而是將它作為一個擺飾、一個希冀。日子有貧賤,富貴有盈餘,舊時吃不起魚的人家便用木雕魚盤、魚飾的方式,進行思想寄託。“魚”“羊”合為“鮮”,“鮮”字的本義是生魚片的滋味,這種生猛的鮮味,大多數人還是難以接受。發現熟食滋味更好的國人,早在春秋時便拋棄了吃生魚的習俗。專諸刺王僚的故事顯示,清蒸是吃魚的最早方法。南宋食譜《山家清供》中記載的“蓮房魚包”,便是一道清蒸名菜。唐朝長慶三年,元稹赴越州任刺史途經杭州,好友白居易設船宴款待。宴會的菜品十分講究,其中就有“蓮房魚包”。新摘的蓮蓬將蓮子小心取出,不能有破損。剛捕的鱖魚宰殺乾淨,切成肉丁,用酒、醬、香料拌和攪勻,填入掏空的嫩蓮蓬中,上屜去蒸。熱氣氤氳,魚肉混入蓮蓬的清香,蓮蓬的清香滲入鮮嫩的魚肉。熱氣散盡,展現的便是一道噴香的“蓮房魚包”。鮮白的魚肉,點綴於嫩綠蓮蓬中,星星點點猶如萬鬥星空,煞是好看,吃起來更是清香四溢。只可惜,現在這道菜很少有人去做。

因為氣候的關係,四川、湖南等地多食麻辣,吃魚也是以麻辣魚為主,有名的當數香辣豆花魚。快刀剔魚成片,用蛋清、鹽、料酒、澱粉漿上。將豆花鋪在盆子底部。熱鍋倒油,放朝天椒炸香,加乾紅辣椒炸香,撈出。放豆瓣醬炒製出紅油,加入薑片、蒜片,炒出香味。加水燒開,將魚片一一入鍋。煮至變色之後,連同湯一起倒入放有豆花的盆中。把先前炸過的花椒、辣椒、蔥段一起放在上面。用熱油澆潑。熱油刺激,麻辣相撞,噴湧而出。紅油相攜,滑嫩的魚肉汲味入內,鮮白的豆花隱約起伏,湯汁濃郁、麻辣味厚、鹹鮮而香的香辣豆花魚片便成了。那又辣又麻的感覺,直入腸胃;又鮮又嫩的魚肉,進口即化。這種深入骨髓的麻辣味道,讓人神魂顛倒,雖然舌頭在哆嗦,但手中的筷子卻言不由衷,直到腹脹得再也塞不下。一辣蔽之,自有王者霸氣;麻辣相混,便讓魚味登峰造極,這何嘗不是一份人間至味。

北方人嗜酸,所以,酸菜魚是他們的最愛。宰殺好的草魚切塊,用鹽、胡椒粉和生粉拌下。炒鍋下油,爆香蒜片和薑末,放入酸菜。炒出香味後加入適量的水或高湯。開鍋後放魚片,熟後加胡椒粉盛盆。用花椒和幹辣椒炸香的熱油淋上,撒上香菜即可。酸菜魚讓北方人在酷熱的夏天會吃出清爽的綠意,在冬天會吃出陽春的暖意。用魚味改變肢體的溫度,你不得不佩服他們餐飲的智慧。

南方人喜歡甜淡,當北方的酸與南方的甜在魚中相遇時,便是糖醋魚。宰殺好的魚平放,一手按住魚身,一手持刀緊貼魚骨橫向將魚身的肉片下。按“十字花刀”法打花刀,魚皮朝下,先朝一個方向斜著劃,間隔一致,再反方向劃,使魚肉藕斷絲連般的呈“麥穗狀 ”,這對烹飪者的刀功是一大考驗,若沒有幾年的精湛刀功,是很難做成這道菜的。然後均勻拍上澱粉,入鍋炸制。油浸魚體,慢火上色,直至定形,撈出裝盤。將番茄醬、香醋、白糖、鹽、料酒、鮮湯等兌成的糖醋汁,淋在魚身上,一盤入口酥軟鮮香、酸甜開胃的糖醋澆汁魚就成了。

不管是鮮香魚,還是麻辣魚,亦或是酸甜魚,都只是國人吃魚之法的冰山一角。精通於庖正技能和懂得生活的玩家,能將一條魚做出百種花樣。不管什麼味道,它都凝結著中國飲食的智慧,展現的是萬家煙火。

雲浮融媒中心

音訊:賴秀梅

責編:潘偉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陌上誰家年少 足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