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說到秦始皇陵,很多人一想就是兵馬俑。

的確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象徵,但秦始皇陵實在太大了,兵馬俑並不是皇陵的中心,對於秦始皇本人而言,自己長眠的中心地區不可能有戰爭,因此兵馬俑只是駐守陵墓周圍。

而陵墓中心更多是一些青銅器陪葬品,為此在秦始皇帝陵K0007陪葬坑出土的秦始皇陵青銅鶴,入選了《國家寶藏》第三季,國寶守護者是富大龍。

一隻銅鶴,何以如此珍貴?

要知道作為東方獨有的一種精神文化象徵,鶴一直都寓意著長壽忠貞、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

而自古以來,鶴是由天地精氣化生的,七歲小變,十六歲大變,一百六十歲變止,一千六百歲定形,定形後的鶴就可馱著仙人們雲天逍遙。

因此秦始皇將青銅鶴作為陪葬品,只不過是想著自己駕鶴西去,騰雲昇天,從而實現“園生時長壽,死後成仙”的心願。

而根據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所記載,秦始皇陵東北側有條河叫魚池,儘管歷史的更替如今很難尋覓曾經的河床。

而這座青銅仙鶴的銅禽坑,模擬就是魚池水禽所處的生活環境。

根據《透甲開山圖榮氏解》中記載:“降北有陽石山,中有神農池。黃帝時,遺雲陽先生養龍於此。帝王歷代養龍之處,國有水早,不時祀池請雨。”

因此一個水池連線著天上人間,這隻青銅仙鶴便可能就是銜接民間與仙界的媒介,不僅體現出了秦始皇想要借鶴為輿、死後成仙的心願,也進一步反應出當時秦朝人民“事死如事生”的思想。

這隻青銅仙鶴,究竟有什麼文物價值

青銅鶴通高77.5釐米,通長102釐米;踏板長47.5釐米,寬32.5釐米,厚1釐米,銅鶴站在鏤空雲紋長方形青銅製踏板上,呈現出長曲頸下伸至地面作覓食狀。

透過這樣藝術造型,帶給人們首先是一種“空靈”的視覺體驗,銅鶴上的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就連羽毛描繪也都細緻入微,彷彿就是一隻仙鶴正在覓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驗出秦朝工匠們的極高雕塑手藝。

而這隻銅鶴倒“S”造型與“曲中有直”的雙腿,很好詮釋了中國古代藝術造型的“曲直”理論,曲中帶直,直中存曲。

或許當時秦朝工匠可能未必瞭解到這些理論,但在細心觀察鶴的一舉一動之外,才選擇這個瞬間的動作,展現仙鶴的優雅之美。

因此,這隻青銅仙鶴的出土,促使我們對秦朝青銅工藝有新的認識,不僅能夠多種鑄造技術於一身,又能表現出秦朝工匠們的多種藝術塑造。

或許能真實展現出金戈鐵馬的秦始皇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的豪邁,這隻銅鶴最終被選入國家寶藏,背後文化深邃意義不可非凡。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雲衫直立,百花盛放,小溪蜿蜒,蜂蝶飛舞,庭院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