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這話不僅是在說“道”得用非常語言去說,也是在說“道”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面學問。研究透了不僅利己還能利萬物,兩千年前老子就已經給“道”指明瞭一個方向。

根據後人對儒釋道三家核心的總結,《道德經》核心是“無為而治”,提倡的是“無為”;儒家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倡的是“努力”;佛家的核心是“四大皆空”,講究隨緣。因此說《道德經》中沒有“努力”這個概念,是用儒家思想來解讀道家,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任何文化思想都是具有遮蔽效應的,儒家文化統治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人們仍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只是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因此各種思想都會相應地產生。今天的人們都在追求上進,鼓勵人們要努力,要奮鬥,唯有努力和奮鬥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可是我們讀《道德經》卻發現,《道德經》中壓根就沒有努力這個概念,是不是今天的人和“道”背道而馳了呢?《道德經》究竟又該如何理性的解讀呢?

努力這個概念和儒家思想是息息相關的。儒家思想強調的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格物致知,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要讀書要學習知識,知道事物的發展規律和道理;正心誠意是指要一心一意端正態度的求學和做事,修身則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今天的社會上往往都是學歷越高素質修養也偏高;齊家成了現代的成家立業,治國平天下則指現代人要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為祖國繁榮昌盛出力。

可見努力是儒家思想賦予它完整的含義,因此我們提倡努力才會顯得有意義。可是《道德經》所講的是“道法自然”,是道派生了天地萬物,天地間的一切都順應“道”的思想,因此不存在什麼“努力”這樣的儒家行為。“努力”和“道”是相反的方向。

《道德經》所闡釋的是人要順應道的作為,你努力只會讓原來的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比如窮人會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這種現象始終無法解決。比如說加大富人的稅收和增加對窮人的扶持,可是這樣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尤其思想存在巨大差異。而變得富有往往需要很多外在條件,比如教育,機遇和環境等等。人類的努力所能改善只是基礎設施,比如醫療、交通、養老等,富人和窮人都能享受一樣的基礎待遇。

“道”和“努力”的關係就好比莊子所說“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道”就好比是大海,魚就好比是人類,能在大暢遊無阻,自生自滅,而“努力”就好比是人類非要進入陸地相呴以溼,相濡以沫,這種努力不僅感動了自己,還感動了別人,於是人類都跟著一起在陸地上“努力”,卻也因此和“道”越離越遠。

《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這和“努力”的概念有點類似,但是勤而行之的方向卻是順應著“道”的方向,因此行之才會有結果。而今天的“努力”的概念已經變成了為美好的生活,為幸福的未來而奮鬥的意思。

然而,《道德經》的思想太難世俗化了,中國兩千多年都沒幾個人能真正理解老子《道德經》。即便是現今社會人們認知水平普遍的提高,仍然沒幾個人能讀懂道,甲說甲有理,乙說乙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道德經》即便是在現今的社會也根本不可能被世人所理解和接納。反觀儒家思想,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懂,也都能按照儒家思想去做,去努力,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實我們探討《道德經》中為何沒有“努力”的概念,前提都是在《道德經》是正確的情況下探討的,因為《道德經》是對的,是人們認同的,所以去探討其中有沒有“努力”這個概念,探討會顯得有一定意義。但是如果《道德經》本身就存在侷限性,它本身就不一定是對的,你還去探討其中有沒有“努力”的概念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就好比西方的神學,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神的旨意,但是如果神壓根就不存在,你還去探討神的旨意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道德經》提出“道”的思想是對,“無為”的思想是遵循順道的規則,那麼科學所提出科學探究世界的方法就一定是錯的嗎?科學界所作出的“努力”就一定是不對的嗎?老子李耳又不是神,他提出的道德經思想是對是錯,用現代科學思想去探索萬物發展規律才是唯一檢驗“道”最可行的方法。

今人未必勝不了古人,今人也未必就一定是對的,但是隻要人們努力去探索,真相遲早會有出現的一天。

不要把《道德經》當成神一樣高大上,也不要把科學當成垃圾一樣低下,兩者都抱著同樣的眼光看待,所謂“道”本就是一個模糊概念,你永遠也探究不明白!但是科學卻有出真相的一天!所以“努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在檢驗《道德經》是否正確,是否可取的意義所在!今天的人所作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仙人張”大筆舞芳菲 翰墨情動海陵城—張執中花鳥畫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