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薔薇翻拍圖薔薇翻拍圖

去上野西洋美術館原本是衝著莫奈的十多幅作品去的,裡面包括莫奈的兩幅《睡蓮》,卻偶遇梵高之《薔薇》原作,可算是意外收穫。

文森特梵高的《薔薇》如同一首散文詩,具備看似安靜其實倨傲甚至於摻合著不安的混雜情緒。鮮綠與粉紅兩種色調的互動不是靜止而是隨距離與方位的不同而流轉。

該畫對色彩與佈局的處理已達到圓熟程度。

彼時站在《薔薇》前,以“看圖寫話”的形式記下畫中情景,邊觀察邊用筆記錄,從色彩到構圖,從景物到意境細細揣摩,以手中筆記錄這場偶遇。

薔薇區域性圖

原作終究與網路及畫本上的圖片不同,第一眼看到《薔薇》時,遠遠一瞥便被其清新奪目的綠所吸引,未曾一下子反映過來那是梵高的《薔薇》,當我在遠處被此畫吸引不由自主穿過隊伍走近看畫作名稱與作者名字時,我心想:可真是意外收穫,在此處得以一窺梵高的《薔薇》真容。在畫本上看到的梵高畫作,我尤其喜歡《薔薇》、《鳶尾》、《柳樹》及《絲柏》等作品,喜歡以上系列更勝過《向日葵》系列,有時,梵高會把薔薇和鳶尾兩種植物被畫在同一幅畫中,我眼前的這幅《薔薇》便是。

好一陣子我一直站在畫作旁邊盯著那一片鮮綠,那次的展覽美術館裡的真跡展品不讓拍照。我看到旁邊幾步一個安保人員,雖然面帶微笑,但十分警覺,尤其是一旦有人拿出手機那些安保就上來。好在我經常隨身帶著筆記本和水筆,便拿出筆來“寫畫”。展廳裡一片安靜,人們只是安靜欣賞畫作,偶爾低聲交語,也有人與我一樣用筆在本子上記錄畫中情形。在現場對著畫作寫下畫面當中的細節,與回去後看著圖片或憑藉記憶寫又不一樣了,“莫奈與梵高是印象派畫法,我這算是印象派寫法吧”,我在心裡這樣想著,一字一句地記錄,觀察顏色與花相,觀察畫作的構圖安排,觀察畫中的細微景緻,畫中的意境略顯詭異,風格清新獨特。記完畫面與意境,我又站在畫作前看了甚久,後來因為還要看其它畫作並且惦記著莫奈的部分還沒看的作品,尤其是一幅壓軸的《睡蓮》作品,這才隨隊伍繼續前行,旁邊的人安靜有序,依次移動,說話聲很低。

薔薇放大區域性圖

過了數天,我仍惦記著那幅《薔薇》,覺得自己可以更專注地看那畫作,便打算再去看一次,因為每一次看肯定會有不同的收穫。

畫展看一次門票日幣1600元,按匯率人民幣大約112元。

第二次進館,當然要再細品一下梵高的這一幅《薔薇》,時間很充裕,除再次欣賞莫奈的作品外,我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薔薇》上,從那個展示《薔薇》的展廳後門剛進去,大約隔著4、5米遠的距離,看到《薔薇》前參觀者隊伍安靜有序地移動。

我在展廳口站住,從較遠的距離,映入眼簾的是兩種主色調:鮮綠、粉紅。這種鮮綠給我一種明快清新的印象,乍一看,很是醒目、惹人注目。遠遠看,《薔薇》是清鮮寧靜的,但略帶不羈,慢慢走近,那種清新不羈的味道漸漸改變。及至到其面前,色彩依舊明亮清新,但筆觸己顯示傲岸古怪。

我停下來邊看邊記,這一次,我觀察得更仔細,記得更多,一會兒,突然有人走到我面前,原來是一位安保人員用日語及手勢提醒我把手中水筆收起來用美術館裡提供的鉛筆寫。不知是不是我這一次在這幅畫前消磨太久時間,令人生疑。梵高生前落魄,畫作無人問津,現在他的作品卻是高價也不一定能購得。日本人這麼謹慎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收起自己的水筆,換上安保人員給的鉛筆,繼續觀察並記下畫中景物,畫作中主要物件是薔薇與鳶尾:簇擁在一起的薔薇與鳶尾,幾乎淹沒石徑,那隱約的花徑被淹沒,原先的那種寧靜被打破了,從容之態全失,那一株最大在畫最前面的墨綠鳶尾突兀地立於薔薇叢前,但薔薇叢也暗藏風波,粉色薔薇顯得驚恐無邪又呈現強烈的生野氣息,這大概是我的個人主觀感受吧。再細看,暗綠枝葉和淺粉薔薇花中,有紫黑色的鳶尾花朵,帶一點說不上是邪惡還是隨意的況味,而且,在我的視野當中,仿若有一條花徑被隱於畫面之內,我不由自由想像那不曾出現的花徑,它應當是被這繁鬱糾纏的花木淹沒。扭結厚重的油彩所畫出的粉色薔薇與紫黑鳶尾在我看來體現出一種欣喜與驚恐交織在一起的情緒。

童年梵高

此畫的標籤上所注時間是1889年,彼時梵高己住在聖雷米修道院進行精神治療,身份是一名精神病人。但於此期間,在不曾發病時,他被獲准在醫院花園及附近散步,也可以畫畫,這期間他依舊畫出不少傑作,與以往一樣,會相同的題材畫多幅作品,成為一個系列。《薔薇》也是一個系列,這幅《薔薇》是其《薔薇》系列畫作中的一幅。

世間人自然不會忽略他的精神病人這一身份,然而拋開那可說是過於與眾不同的性情與品格不說,梵高的確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這一點有時會讓我讓我略覺諷刺,因為現實生活中,此類人的確有時會讓普通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偏偏他又創作出讓人為之驚美的作品。

恰好在不久前讀了兩位美國作家史蒂芬・奈菲和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傳》,這是一本內容翔實的人物傳記作品,從中我獲得一個較為立體的梵高形象。它有點像一部以散文筆法寫就的長篇小說,但也許更是一部嚴謹細密的人物傳記。於此書中,可以窺探到梵高一生的經歷及其性格當中被世人誤解包括被世人拔高的成份。他的性格極其複雜多面,的確是讓人覺得難以親近的,不能用單一、片面的標籤去標識梵高這個獨特的藝術家。對梵高作品有興趣的人應該仔細讀讀這本史蒂芬・奈菲和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合著的《梵高傳》,會對梵高及其藝術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他或許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但的確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青年梵高

梵高有獨特敏銳的藝術感受力,他自小喜歡閱讀,尤其是小說與詩歌,他會把喜歡的詩歌抄寫下來,喜歡某個作家的作品,他會找來作者的系列作品進行閱讀,他也擅長文字表達,如果有志於寫作,完全可以同時當一名出色的作家,從他所寫書信來看,描寫景物細緻入微,文筆優美動人,他對美的東西有敏銳獨特的感悟力,有詩人和哲學家的氣質。其藝術作品風格鮮明,極具隱喻色彩與藝術之美,但他其實也不是天才,他的畫作有一個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這當中有他付出的凡人難以理解的艱辛與努力。他生活放蕩不羈,與父母關係惡劣,與朋友難以相處,性格怪倨,難以為世俗所容。《梵高傳》中稱他是一位“黑天使”,放在現在也是一樣,幸虧他有一個弟弟資助他,他對畫畫有一種狂熱,他是靠著一種殉道者一樣的精神投入繪畫創作當中的,也許這與他從事過牧師和他的生理及精神疾病有關,這二者使得他具有一種宗教般、異於常人的熱忱和敏銳,這樣的敏銳觀察力和宗教般的狂熱,使得他必須找到一個物件發洩,繪畫是他的狂熱愛好和精神寄託,他只能不停地畫啊畫啊,這大概是一種命運,也或許是性格使然。總之於繪畫創作上,他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熱情與智慧的。一個聰明而勤奮的畫家,他最終在藝術創作上達到極致,當然,他的作品在短時間內不被人接受是正常的,無論人與作品,給人過於狂熱過於脫離世俗之感,也許有時候,哪怕是喜歡畫的人也需要一個緩衝段才能意識到其美吧。

但他的畫作,終究成了傳奇。

我在畫前久久凝視。

時光流逝,《薔薇》依舊。

作者簡介

2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