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人到中年,如果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看到這句話的人,大機率會吐槽我沒看過《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連他自己都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苦難怎麼可能少得了?

話雖如此,但我卻想說,正因為是唐僧,才會只有九九八十一難。若是換作別人,苦難或許就要翻倍了。

為什麼?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因為唐僧是金蟬子轉世,觀音菩薩欽點,大唐皇帝的御弟,關係硬得很?

當然不是。

因為客觀因素只能錦上添花,而真正能幫助你少走彎路、直達成功的,往往是你自己。

在《西遊記》中,唐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作家蘭迪曾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就能夠承受任何一種生活。”

人到中年亦是如此,若是你到了不惑之年,仍然不知自己想要何種人生,那你便只能在混沌中,經歷更多的苦難。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作家赫伯特·喬治曾說:“做你所應做的事情,能有什麼結果在其次。”

那麼,對唐僧而言,什麼是“該做的事”呢?

除了西天取經,還有一件事,就是報仇。

唐僧的父親陳光蕊,是新科狀元;母親殷溫嬌,則為宰相之女。這樣的出身,本該無憂無慮的長大。奈何命運多舛,艄公劉洪因垂涎殷小姐的美貌,而殺掉了陳光蕊,並搶了他狀元的身份。殷小姐生下唐僧後,則將其放在了木板上,順水漂流而去。

唐僧被金山寺的和尚收留後,取名江流兒、法名玄奘。十八歲時,他從母親留下來的血書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並找到了母親和外公。為了給父親報仇,唐僧在江邊“活剜了劉洪心肝”。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因為劉洪,毀了他原本幸福、平靜的童年;因為劉洪,他必須要經歷與父母的分離之苦。在唐僧心裡,若想結束這些苦難與傷痛,就必須要解開劉洪這個“結”。只有這樣,他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在此之後,便有了唐僧,也有了取經團。

毫無打怪經驗的唐僧,對付劉洪尚且需要6萬精兵協助;對付妖魔鬼怪,簡直毫無勝算。然而,為了能取上真經,他必須一路向前,不能回頭。即便大徒弟離他而去、二徒弟鬧著分家,他也要去西天取經;即便途經女兒國,也沒能誘他還俗娶妻。

無論是為父報仇,還是不畏艱難、一路向西,唐僧的內心都無比堅定。若是在這過程中,他有過一絲的猶疑,那一定會多走許多彎路,平添更多的苦難。因為人在猶豫之時,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人在混沌狀態下,做出的事,更很難靠近終點。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出家人時時要有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辜平人,取將經來何用?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白骨精原為白虎嶺上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兒,後被富戶強行淫虐遺棄後,便成了荒山野嶺的孤魂。不同於《西遊記》裡其它的妖魔鬼怪,還有機會被修道者,選為坐騎,迅速飛昇上仙。白骨精只是一副白骨,沒有人會把白骨當坐騎。所以,即便唐僧知道她為妖孽,在“度脫罪苦眾生”的意念下,他也斷不會趕盡殺絕。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而正是這份堅定,才讓取經之行,少走了彎路,也少了許多苦難。

現實生活亦是如此,一路走來,人生過半,中年已至。卻很少有人像唐僧一般,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追求什麼。於是,有些人在茫然中,選擇了怨天尤人;有些人則在渾渾噩噩中,接受了得過且過。

這樣的日子看似輕鬆,實則卻苦難連連。因為得過且過會生“苦”;怨天尤人則會生“難”。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認清“該與不該”,全憑你如何“修心”

“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這世上最難把持的,就是自己的內心。在《西遊記》中,唐僧之所以能對目標堅定不移,完全在於他懂得如何“修心”。

所以,女兒國國王再國色天香,唐僧也“思量即時脫網上雷音”;魑魅魍魎再多,唐僧也沒忘記自己“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那麼,“修心”的關鍵,在於什麼呢?

在我看來,《西遊記》裡講的“修心”,關鍵在於“忍耐力”的修煉。因為忍耐力不夠,心就會浮躁;心若浮躁,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更無法實現人生的追求。

誠如《大學》有言:“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西遊記》: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豬八戒忍耐力亦不夠,“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這世上最容易受到的誘惑,就是慾望。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慾望太多。豬八戒遇到美色和食物,便邁不開腿;稍遇苦難,便想要撂挑子打道回府。為了能助豬八戒“修心”,唐僧採取的是“規勸與懲罰”結合的策略。因為世人皆會被慾望所惑,若是強行壓制,反而會愈加氾濫。只有透過“規勸”,讓他自己意識到慾望只會帶來苦難,才能安撫浮躁,平心靜氣。

人到中年,會有很多無能為力的苦難,令我們心浮氣躁。因為心太浮,所以很容易未到終局,便已放棄;因為心太躁,更無法分辨“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因此,為了讓人到中年的苦難少一些,像唐僧一樣學會“忍耐”,修好“心智”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人到中年,若想少點苦難,勸君學學唐僧。

1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大觀園發現繡春囊,邢夫人如獲至寶,為何王夫人根本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