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讀三毛是從《撒哈拉沙漠》開始,當時不過小學的年紀,連三毛是誰都不知道,卻被其筆下瑰麗的沙漠與自由不羈的生活所吸引,至今埃及都是我最想去的國家。

長大後慢慢了解了三毛的履歷,也讀了她的其他一些作品,包括她寫的劇本,但卻沒有了當初讀《撒哈拉沙漠》時的那股嚮往。

三毛作為臺省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除了表達對自由的嚮往以及描繪自己的流浪生活外,她與愛人荷西之間的愛情也是一大"重頭戲"。荷西是西班牙人,他小了三毛8歲,二人相識於三毛去馬德里留學,荷西對其一見鍾情。

但荷西當時只是個小孩子,三毛並不認為荷西對自己的感情能有多熱烈,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她再次因感情受傷去到馬德里療傷時,又碰到了荷西,而荷西對其感情依舊,這讓他們最後走到了一起,並且相伴去到撒哈拉的沙漠小鎮中完婚,在這裡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三毛跟荷西的生活中不僅有愛,還有浪漫,有著被生活所壓迫的世人們所向往的那些東西,因此當三毛將自己的生活記錄下來發表後,立刻就收穫了無數粉絲,而她與荷西之間的過往,尤其是荷西去世後她也開始精神恍惚,最終選擇自縊之事,更是被粉絲們心疼不已,唏噓的同時也肯定了他們之間的真愛。

然而某些少數人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三毛在書中所描述的東西都是虛構杜撰,三毛本人更是個欺世盜名之輩。這其中就包括了一位名叫馬中欣的旅行作家。馬中欣為了論證三毛的一生只不過是"表演"、"作秀",親自花五年的時間"複製"了三毛曾經走過的道路,親自去走訪"真相",並將他的想法寫進了《三毛真相》中。

根據馬中欣的觀點,三毛並非她書中所寫的那麼完美,真實的三毛虛偽、醜陋得可怕。

在三毛的描述中,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戀情乃是始於荷西的堅持不懈。就像上面說的,荷西的年紀比三毛小了8歲,三毛讀大學的時候荷西還在讀高中。但是荷西對三毛一見鍾情,並發動了猛烈的愛情攻勢,最終讓三毛打開了心門,接受了荷西的心意。

隨後兩人的生活十分甜蜜,一邊全世界旅遊一邊撒狗糧,雖有爭吵但也床頭吵架床尾和。他們後來定居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群島上,荷西在這裡從事著他喜歡的潛水工程師一職,而三毛則每天陪伴、照顧著自己的丈夫。

然而在馬中欣的《三毛真相》中,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感情卻是假的,是三毛杜撰出來的,三毛稱是荷西追求三毛,而馬中欣卻說是三毛倒追的荷西。同時他還對荷西的高材生學歷存疑,因為馬中欣沒能在學籍檔案中查詢到荷西的資料。

另外兩人雖然確實在迦納利群島上定居,但是他們之間的日常生活卻並不和睦,馬中欣去走訪過三毛他們曾經的鄰居,而鄰居們則聲稱他們倆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就算沒有吵架也是在冷戰,三毛並不愛荷西。

荷西不愛回家,能呆在工作地就呆在工作地,要不就是想辦法出去睡旅館;三毛本人也十分神經質,小肚雞腸愛發脾氣。最終馬中欣給三毛做出了總結性的評價,大意是說三毛老、醜、行為乖張,且喜歡穿奇裝異服。

在《三毛真相》一書中,馬中欣最後還留下了一段十分歹毒的文字:"今世有報:剋夫,無後,自縊。"也許三毛並不完美,但許多網友還是認為馬中欣最後的批語還是太過分了一點。

那麼三毛的一生究竟是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樣浪漫、灑脫、夢幻,還是像馬中欣所揭露的那樣虛偽又可悲醜陋呢。

首先大部分人並不認可馬中欣的觀點,因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批判三毛,其立場從一開始就並不公正。他雖然聲稱自己尋訪五年,重走了三毛曾經旅居地點,並且採訪了三毛曾經的鄰居,但這些鄰居們的證言有多少為真,且證言中又混入了多少馬中欣的杜撰,咱們都不得而知。

其次然後他批評三毛又老又醜,然而每個人的長相都是父母給的,且所有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這種詰難指責他人年齡和長相的行為實在不敢恭維。嘲諷三毛奇裝異服和行為怪異這兩點更是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畢竟每個人都有穿衣自由,只要不違反法律和公德,穿什麼衣服又有什麼好嘲諷的呢?行為怪異更是沒話說,標準的"莫須有"罪名。

最後馬中欣給三毛強加的所謂"罪名"大可不必,因為三毛自己早就說過,作品是作品,她自己是她自己:"我最大的創作是我的生活。"三毛販賣的從來不是她的人生,而是她筆下所描繪出來的世界,她也沒有親自上場給人灌雞湯,她的粉絲所追逐的也不過是她書中的那份自由自在與隨性灑脫罷了。

70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詩評家陳澤亮談詩人的專業成長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