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王羲之《遊目帖》,又名《蜀都帖》,11行,102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數較多的一件。

王羲之《遊目帖》

又名《蜀都帖》,摹本墨跡

作為王羲之最傑出的草書作品,《遊目帖》一經問世,就成為世人覬覦的物件。可惜該帖真跡早佚,僅存的摹本出自唐代。

唐貞觀初年,太宗李世民下詔命人到民間廣泛蒐集王書真跡,最終找到三千多張,其中就有《遊目帖》。北宋淳化三年,太宗趙光義下旨鐫刻的一部古代書法叢帖,《遊目帖》也被收錄其中。

摹本墨跡 區域性1

明末,《遊目帖》流傳到收藏家徐守和手上。此時的《遊目帖》幾經顛沛,灰塵矇蔽,受損已經非常嚴重。

徐守和收得此卷時“印識累累,眯目難辨”,便洗去浮垢,將它重新裝裱。

摹本墨跡 區域性2

到清朝乾隆十二年時,乾隆帝從民間獲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乾隆最喜《快雪時晴帖》,得此帖後稱其與《快雪時晴帖》“難分伯仲”,並多次題跋鈐印。

咸豐、同治年間,《遊目帖》被出賜恭親王奕訢,後又傳給奕訢次子載瀅。至此《遊目帖》結束了它長達1300多年的顛沛流離,入住恭王府,重登廟堂,被重重看護,和這個帝國共享最後一個半世紀的太平歲月。

摹本墨跡 區域性3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它流出北京恭王府,被日本商人收購,流入日本後,又被廣島的安達萬藏氏購得。

1913年4月9日,日本京都的文藝界人士舉行了“蘭亭詩會”,紀念東晉永和九年癸丑(公元353年)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盛會。

到會人士紛紛拿出收藏的珍品公開展覽。安達萬藏也帶著他的《遊目帖》赴會,當這幅帖子在桌上攤開時,全場學者為之震驚,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學者王國維、羅振玉。

廣島原子彈投下前

此後,《遊目帖》一直由安達萬藏氏收藏。1933年,他曾攜原件走訪日本著名漢學家內藤虎請求題跋。1934年又印行“珂羅版”的複製品,這是後人所能知道的《遊目帖》最後一次公開現世。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廣島上空三架飛機飛過。8時15分,一顆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火球迸出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八倍的輻射熱。

在爆炸中心1.6公里半徑內,鋼架軟癱,混凝土化為齏粉,砂子熔結為玻璃體,樹木變成焦炭,人體化為灰燼。爆炸三分鐘後,天空中落下黏膩烏黑的輻射雨,帶來致命的核塵。

廣島原子彈投下後

住在廣島的安達萬藏一家,由於被政府提前疏散而逃過一劫,但他們卻來不及將倉庫裡儲存的物品帶走,《遊目帖》就在其中,和14萬生命一起化為了塵埃。

之後,日本二玄社在廣島的報紙《中國新聞》上尋找安達萬藏氏的後人,最終找到安達家的孫媳婦。老太太當時已經80多歲,神志不是很清醒,但她確認安達的藏品確實都在那次爆炸中盡數被毀。

至此,《遊目帖》毀於原子彈已成定論,留在世上的僅為三件《遊目帖》珂羅版黑白復件。在原帖已毀的情況下,其價值已同真跡。

(注:珂羅版是一種感光技術,它最大的優勢在於沒有通常平版膠印產品無法避免的網點痕跡,因而更為接近原作,尤其在表現中國水墨畫和書法上更是細微逼真。)

《遊目帖》(珂羅版高畫質掃描)

前世

《遊目帖》是王羲之中年時期與益州刺史周撫往來書信中的一封,信中表達了王羲之對西土山川奇勝的嚮往。全帖102字為: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譯為白話,大意是:

“您信中所說的巴蜀山川的種種奇勝之處,揚雄《蜀都賦》、左思《三都賦》都沒有記敘。貴地山川奇異,更使人感到遊覽觀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當請閣下迎接,如果遲誤這一機會,真當度日如年了。足下鎮守巴蜀,朝廷不會有調動之理。真想趁閣下在巴蜀任上時與您一起登汶嶺、峨眉山而還,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燕趙名人傳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