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皓月當空,涼風颯颯,不覺中秋又至。

以前要說幹啥大家想到了一起,會異口同聲地說:“八月十五殺韃子,齊了心!”依民間傳說,當是元末朱元璋一夥反元所為,十五的晚上以吃月餅為號動手殺韃子。此傳說倒也不一定全虛,因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朱皇帝先喊的,推翻元蒙統治也是事實。當然如今這樣的話鮮有人提及了,中秋更與殺韃子不再有半毛錢關係了,再咧咧這樣的話,恐生有礙民族團結之嫌。可現在史學界對那場戰爭,其實也並未否定它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性。

過中秋賞月的習俗始自何時,囿於知識淺陋不能有過多的瞭解,至少從唐就有了。有詩詞為證:“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這是白居易說的,至宋代那就更多了,大凡能跩幾句的,藉著中秋幾杯小酒,都會哼哼兩下。要說名氣大的,我看還屬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了。挺羨慕古人的,想問明月幾時有,那時還可以喝著小酒問問青天,眼下呢,我這邊鄙荒裔之地見個青天還不算難,要說在都市,或一些多汙染的地方,天地盡是汙突突的,再想把酒問青天,很難成立了。

幼年時的八月十五,月餅是不能管夠吃的。通常是一個月餅掰開兩瓣或幾瓣,每人一塊。我們姊妹多,兄弟們可以得個大瓣的,至於姐妹幾個至多是小小的一塊。記憶中的月餅吃起來香甜可口,味美不能言。兒時八月節餐桌上不能少的,還有炒豆蟲。這算是家鄉有名的小吃了,中秋節家家不能少的好酒餚。豆蟲,學名豆天蛾,生長在黃豆地或洋槐和刺槐樹林裡,大小如食指,色青黃,白露前停食避宿,鑽入土中冬眠。這時持钁頭刨回來水洗醃鹹,油一烹即成上好的美食了。父親尤愛此味。平時我等除了讀書寫作業,就是做些務實的勞動,如去自留地裡剷草或是放牧鵝鴨 ,若是抓青蛙、撲螞蚱都會遭到嚴厲喝斥的。而惟獨中秋前捉豆蟲是例外,父親不但不喝斥,還報以讚許。豆蟲吃起來綦香無比,齒頰留芳,回味久久。某年回到山東老家,表兄招延至酒店,特意上了盤炸豆蟲,食之卻不復有昔年之濃香。表兄坦言,吃得就是個回味啊!誠哉斯言!每吃豆蟲,都會想起中秋,儼然成了特定的記憶。

中秋的月圓之夜,還凝聚著親人團圓的期盼,吃月餅也寄託了這般美好的寓意。作為悠久的農耕文明國度,農夫們歷經稼嗇之苦,此刻迎來五穀豐登,真該歇下來喘口氣聚在一處慶賀一番。這也許是人們對中秋節之重視僅遜於大年的緣故吧。那些不能與親人們團聚的,只能吟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之類的歌子回望再三了。好在如今通訊業無比發達,即便身處萬里之遙,手機一捏,音容立現如咫尺,無數離愁別緒儘可消彌殆盡了。傷離別自來是文學作品的一大主題,真不知道以後的人還會吟唱些啥東西,哈哈。(圖片來自網路)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文字之下的悲憫情懷——彭浪花中篇小說《回家路漫長》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