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國古代內衣使用的材質是隨著所處時代紡織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變化的,同樣,內衣成型的縫製技藝與當時手工工藝的發展密不可分。

(一)主要材質

中國古代很注重內衣的功能性,因此十分注意材料的運用,古代內衣,注重柔軟舒適,但由於遠古時期染色技術不高,內衣貼緊肌膚,受汗易掉色,反而汙濁了面板,所以要求暑天近汗之衣應該是無色的,多采用本色葛布製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製作內衣的材料也不斷的發展變化,至商周時期,絲綢紡織技術已經具有了相當的水平,絲織品開始成為貴族使用的面料,內衣材質的重心從此實現了從葛、麻織物向絲織物的轉移,絲織品成為中國古代女性對內衣的首選材料。這是由綢類的品質決定的。它肌理柔軟、手感滑爽,與肌膚的接觸舒適性強;另方面,絲綢的外觀,顯得高貴華麗,成為歷代女性情有獨鍾的面料。自漢魏時期始,絲織、印染技術日益進步,至隋唐時,絲織品已經有了空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絲綢多樣化的時期,這為內衣材質的選擇提供了廣泛的條件和基礎。在宋元之後,內衣開始選用棉布作為主要面料,特點是質樸挺括,易於造型。從此,內衣的所選材料已經多種多樣,有棉、麻、紗、絲絹、綢、緞等等。內衣的材料除了上述主要面料外,還包括一些輔料,主要指襯料、花邊、裝飾材料、填充材料、絲帶、繩帶、盤扣、穗帶等,選材更為廣泛細緻,例如:用花邊裝飾下襬、領緣、衽緣等邊緣;用珠粒串成肚兜的吊帶:以絲帶、繩帶或者布條用作內衣的繫帶;以棉花等做填充物用以保暖:以不同質地的綴飾來豐富內衣的層次等等。

總之,內衣的材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不斷演變更新和多樣,然而高貴順滑的絲織物始終屬於貴族階級和富豪之家的女子,並非人人得而服之。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對於窮苦百姓來說,能夠穿上麻、棉織物的內衣就已經很值得慶幸的了。

(二)各種技術手法

中國服飾史上留下了許多美輪美奐、獨具風采的服飾實物,卻很少留下對縫製工藝的記載,這是因為服飾縫製的絕妙手藝是透過師傅帶徒弟,母親帶女兒的方法一代一代承襲下來,沒有詳細的體系和教科書可循。對於內衣也是如此,中國曆代婦女默默地透過一針一線創造著一件件內衣,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也進行著自我感情的抒發。經過漫長的歷史傳承,中國古代內衣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成衣技藝。

以一件精良的內衣來說,必須經過巧妙的剪裁、精美的刺繡,再加上鑲、絡、貼、等諸種工藝才能完成。良好的技藝主要體現在手工針腳鬆緊適宜、大小一致、平直均勻,使布面外觀服帖、沒有皺褶。

1、刺繡技藝

刺繡作為一種獨特的手工藝,歷史悠久,最早的刺繡出現在殷商和西周時期,至秦漢,就已經繡有龍、鳳、虎、花草、幾何形、人物等不同素材,圖案形神兼備,層次分明、綺麗多變。證明刺繡在中國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工藝門類。明清之際,刺繡更為普及,生成大量的地方性繡種。

刺繡是我國古代內衣裝飾中最主要的工藝手段,這種手繡工藝在內衣上的廣泛運用,使內衣形象更為精細雅潔,多彩而富麗。刺繡應用到內衣上的針法相對外衣來講比較簡單,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大致有直針法、環針法和打籽針法三種,分別形成不同的效果。

另外,在內衣中常用的還有釘線繡和貼布繡。從字面理解,釘線繡就是指用線做出圖形,然後用另外一種顏色的線加以固定。被釘之線常常選擇金線,因此稱作釘金繡。貼布繡的方法是先按所需花樣用布、絹、縷、羽毛等剪成花型,再沿貼花邊緣縫繡在內衣上。這兩種繡法的針法相當簡單,只是上下穿繞而已,它的主要的變化在於所釘之物的質料與造型以及釘物之線所選擇的顏色上。這種繡法最大的優點是省時省力,視覺效果突出,雖然簡單,但在內衣上的應用極廣,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內衣的裝飾語彙。

2、其他縫製技藝

在中國古代內衣中的裝飾技藝中,還有許多除刺繡之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銀、絡、貼、盤、抽絲等方法。

鑲指鑲邊,就是把某一裝飾用的布條、花邊等縫在內衣邊緣構成裝飾;絡指用布條將內衣的邊緣包裹起來的工藝,也就是俗稱的“滾邊”,起到美觀裝飾作用,又強化了內衣邊緣的耐磨性(如圖4-3);貼亦稱“貼補”,就是以絲綢、絨布等小塊布料貼於內衣表布之上,再經過“釘線繡”縫綴成各種圖形的工藝,實際上也可以認定為是上述“貼布繡”;盤扣在內衣製作工藝中主要用以連結前後衣片。“盤扣”的造型也很多樣,同時起到點睛的裝飾效應;抽絲手法一般運用於平紋織物的內衣上,將緯線抽除,留有經線,再將其按設計意圖編出不同的流蘇效果,極富創造力。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內衣的縫製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圖紋的繡制上精心細緻,在邊緣及接縫的處理上匠心獨具,在扣祥的花樣設計中不拘一格……其技藝的精巧與講究更好得演繹了風形團安的性佔,提升了內衣的品味和藝術價值。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夜讀 | 有一種聰明,叫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