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明的轉變

在古代朝鮮半島和中原政權,北方民族有過非常頻繁的文化交流,中國戰國至秦漢時期文獻中就已經有大量關於朝鮮的記載,根據這些記載,朝鮮是周朝分封殷商貴族箕子的所在地,《漢書》記載箕子在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開啟了朝鮮半島的文明教化之路。

後世中華文化與儒家思想在朝鮮半島開始廣泛傳播,塑造了朝鮮半島的文化與歷史。

但發展到今天,韓國社會中的主流文化卻並不是孔孟之道,而是基督教思想。2012年韓國普查結果顯示,韓國新教徒的人數已經達到1100萬,此外還有500萬天主教徒(基督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

這個資料還在不斷的增長,2014年,三分之一的韓國人都已經成為了基督徒,如今這個數值甚至可能已經達到了二分之一,毫無疑問,現在的韓國,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東亞各國基督教的發展史上,韓國的成功都是無出其右的。

這樣的結果非常意外,文化歷史上,韓國更多的是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響,和基督教並沒有多少歷史淵源,地緣上,周邊的中國,日本都沒有大規模信仰基督教的情況,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雖然同屬基督教,但有和韓國主流的新教,天主教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兩國之間也並沒有過深刻的文化交流。

僅僅用受美國影響並不能說明清楚這個問題,現在的韓國雖然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嚴重受制於美國,受美國文化影響非常深,但全球國家中受美國影響的非常之多,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基督教在這片土地上會異常繁盛。

尤其是日本,美國對日本的掌控程度遠高於韓國,但日本依舊更多的屬於東方文明體系。

基督教在韓國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結果,它與朝鮮半島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宗教的流變

基督教崛起前,韓國的主要宗教有三種,佛教,巫教和儒教。

這裡有個認識上的不同,中國一般並不將儒家看成是一種宗教,只是將它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但是在韓國知識界看來,儒教以四書五經為經典,並且伴有各種祭祀儀式,有自己的一套倫理道德規範,完全可以視為是一種宗教。

巫教是韓國的本土宗教,各個文明早期都會出現類似的思想,在儒釋道傳入朝鮮半島後,巫教逐漸衰落,慢慢變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遊離在文化邊緣,不再具有宗教色彩。

佛教的發展也非常坎坷,新羅,高麗王朝時期,它一度成為了國教,但到了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尊儒排佛,在李氏王朝此後5個多世紀的統治中,佛教一直都被打壓,遠離社會主流。

高麗王朝之後的韓國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儒教國家,儒學是政府規定的國學,官員大多是儒教和程朱理學的擁躉,國家的政治體制建設也完全仿照中國。

空前的信任危機

19世紀末20世紀初,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帝國主義完成了原始積累,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擴張,朝鮮半島逐漸被蠶食殆盡,西方勢力也趁機入侵,封建勢力完全不能對抗,整個社會的精神支柱儒學也隨之受到極大震動。

由於此時的儒學已經成了各個派別官員們勾心鬥角的工具,脫離了民眾,對普通民眾再沒有什麼吸引力,因此在面臨民族危亡之際,它也再不能鼓舞人心,團結民眾。

傳統宗教的衰落,使韓國社會出現了空前的信仰危機,人們迫不及待想要找到新的精神慰藉,這就給基督教提供了契機。

在這段時期,基督教不斷的發展壯大自己,他們傳播教義的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現代科技,思想,給腐朽的朝鮮社會帶來了久違的新鮮空氣。

他們支援民主事業,致力於改善平民生活,很快就積累了最早的一批信徒。在這個過程中,西方醫學起到了很大作用。

20世紀初期,現代醫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發展,傳教士們為了拉近與平民的距離,常常會採取免費施藥治病的方式,親身感受到西藥的"靈"後,民眾也逐漸開始潛移默化的接受傳教士們的思想。

西方醫學的發展推廣,直接動搖了中醫在韓國社會中的統治地位,傳教事業伴隨著醫藥事業發展壯大,由於他們是面向所有民眾,因此即使是非信徒對這些傳教士的印象也很好。

1886年朝鮮被迫與法國簽署《朝法友好通商及航海條約》後,基督教在韓國擁有了合法的地位,開始尋求更多的認同。這一時期,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事讓韓國民眾開始認識到,東方已經沒落,現在的世界由西方來主導。

他們對西方有了更多的興趣和尊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西方模式。

平等教育與女性地位

傳教士們受到了更多的認可,他們開始在韓國社會中大展拳腳,其中有兩件事影響深遠,第一是平等教育,韓國傳統教育中,只接納貴族子弟,平民根本沒有受教育機會,傳教士們不同,他們提倡平等教育,很多缺乏教育的平民看到這個機會,都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教會學校。根據資料記載,1901年到1910年之間基督教會設立了601所普通學校,40所高等普通學校等等,遠超當時的官立學校。

韓國很多領袖人物都是從教會學校中畢業的,大韓民國第一任總統李承晚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是女權運動,勞動民眾和婦女,一直是傳教士的重點傳教物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朝鮮一直是父權社會,多重勢力壓制下,女性地位長期低下,一直處於附庸的地位,在家庭和社會中都是邊緣化的角色。基督教提倡的平等思想打破了這種束縛,他們提供了很多的場所和機會,使大量的女性得以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很多婦女在走近教會施洗後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在教會中,她們可以像男性一樣工作生活。

很多女子學校也在這一時期被建立起來,梨花女子大學的前身就是傳教士瑪麗·斯克蘭頓建立的梨花女子學堂。

愛國愛族的宗教

但真正使基督教紮根的是1910年後的民族抗爭運動。

1910年,朝鮮正式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帶來的是徹底的災難,韓國社會的階級分化,極度貧困化程度嚴重加深,在殘酷的壓榨剝削下,韓國民眾民不聊生,他們面前只剩下三條路,逃往中國,參加社會革命和加入基督教,尋求精神慰藉。

此時基督教順應韓國社會的發展,轉變了自己的傳教理念,將救亡圖存,爭取民族獨立作為了傳教策略,民族主義成為了此時韓國基督教最鮮明的特徵。基督教逐漸成為了當時勢力最強的宗教團體。

基督徒們成為了反抗殖民的領頭人,教會則是逃脫日本迫害的庇護所,對日本殖民者們越仇恨,對民族主義者就越親近,對基督教也越認同。

1911年日本殖民者釋出"教育令",強制在韓國教授日語後,教會站出來反對,堅持用韓語進行祈禱,揚起了反日的大旗。

1919年,社會各界和各大宗教在漢城,聯名發表獨立宣言,開啟了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此次運動中,核心領導之一就是基督教,運動的場所也以基督教會為主,這次運動讓這個在韓國僅有35年曆史的新教,在韓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極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韓國民族獨立的旗幟。

自此韓國基督教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動力,據統計,1919年韓國社會中基督新教徒是19.6萬,1925年增加到26萬,1934年達到33萬。

對於韓國民眾來說,基督教早已不是外來宗教,而是愛國愛族的宗教,是韓國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後基督教在韓國社會不斷髮展壯大,影響力不斷加深,最終使韓國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文化的割裂與殖民

但儒家思想並未就此泯滅,作為基礎和先入的影響了韓國文化的思想,韓國社會中新興的宗教,在不同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受到了它的影響。

雖然基督徒接近人口的一半,教會遍佈全境,但接觸過韓國,就會發現,在他們的社會中依舊保持著非常強烈的儒家倫理思想,最典型的尊卑綱常,嚴重程度甚至都超過了中國,兩套原本相互衝突的文明體系,在這裡達到了一個和諧,形成了一種中西結合的精神格局,外耶穌,內孔孟。

從實質上來說,儘管基督教在韓國包裝的非常完美,但它的本質是依舊西方文化的擴張,是文化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

工業革命以來,由於東方國家的式微,人類文明的格局開始由西方國家來塑造,西方掌握了絕對的話語霸權,成為了主體性的"自我",而所有的非西方的世界被他們視為了"他者"。伴隨著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擴張,東方甚至逐漸接受了這種看法,將自己也視為了"他者",為了接近主體,選擇用西方話語來表述自己,透過學習西方來找到自己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身份。19,20世紀,韓國在遭受苦難後,便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不得不說是殖民主義時代和後殖民主義時代一種特有的悲哀與無奈。

在未來的時間裡,韓國能否脫離這種文化殖民,回覆本民族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拭目以待。

8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城南長安常寧裡文創中心舉辦迎新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