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廣施愛心那是有能力的人乾的事,跟我們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在研讀《弟子規》的《泛愛眾》篇後就會明白,其實,愛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是人人都可以有的。
《泛愛眾》中具體有哪些愛心建議?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先來欣賞原文。
一、原文欣賞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二、整理歸類並解析我們可以把《泛愛眾》篇中的180字整理成四大類,並逐一進行解析。
(一)愛心具備的條件凡是人,都必須要有愛,因為大家都是天地所生。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隆盛,受人敬重,並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聲望自然不凡,被人信服,並不是會說大話。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自私,別人有才華,不要嫉妒誹謗。(二)愛心的個人要求不要去討好富人,不要看不起窮人,也不要喜新厭舊。別人正忙碌,不要有事打擾他,別人心情不好,就不要用言語干擾他。別人有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不要到處說。讚揚別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知道你讚揚後,會更加勉勵自己。傳揚別人的過失就是過失,如果傳揚得太過分了,還會給招來災禍。(三)與人交往的愛心朋友之間相互規勸行善,雙方德行都會提高,有過錯不規勸,雙方的德行都會損失。凡是拿別人東西還是給別人東西,一定要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麻煩別人,先要反省問自己:換作是自己願不願意,如果連自己都不願意,就不要勉強別人。受人恩惠要想著報答,對別人有抱怨要忘掉,怨恨不要停留太久,感恩要常記不忘。(四)寬以待人顯愛心對待婢女與僕人,要以身作則品行端正,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三、普通人也可以廣施愛心嗎《泛愛眾》篇開門見山提出了觀點:“凡是人,皆須愛”,就是說所有的人,都必須要有愛心。
假如這個觀點讓人有疑惑,接著就說到了原因:“天同覆,地同載”,意思是大家都是天地所生,別人能夠有愛心,你為什麼不能夠有?
假如還不能夠理解,接著又用到了三個道理:
有很高德行的人,並不是外貌出眾,而是名望隆盛受人敬重。有才能的人,也不是隻會吹牛,而是聲望不同凡響被人信服。假如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自私,別人有才華就不要嫉妒和誹謗。從這三個道理中,足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可以有愛心的,只不過各人能力有大小,有德望和才能的人有愛心,是因為有名望和聲望,而自己呢?有能力就應該無私奉獻。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愛心既然愛心是每個人都可以有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愛心的日常修養很簡單,是做好我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一些小事。
謹言慎行顯愛心比如有些人愛富厭貧和喜新厭舊。這對於貧困人群和老朋友來說,是很沒有愛心的行為。
再比如別人有事正忙,你要去請別人幫忙做事,別人心情不好,還故意刺激別人,甚至有些人喜歡揭穿別人的缺點,別人的隱私到處亂說……
這些也都是沒有愛心的行為。
這樣的事,在我們身邊會看見很多。
就比如很多人喜歡背後說別人壞話,有可能說的都是千真萬確的事情,最終的結果,肯定不是愛心,而是招惹災禍上身。
換位思考顯愛心交朋友結友,是最能體現一個人是否有愛心的。
比如遠小人,我們才能不會同流合汙,才能使自己的個人修養之路不會走入歧途。
日常生活中,朋友相處的一些小事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愛心:
比如兩個朋友去挖冬筍,一共挖了九隻,有些斤斤計較的朋友就會每人分四隻半,而有些有愛心的人朋友就會無所謂,拿了兩三隻夠吃一餐即可,不會計較太多。
再比如求人辦事,有些人貸款找朋友簽字擔保,這樣的事換位思考一下,假如別人貸款找你擔保,你憑什麼給別人簽字作保?
寬以待人顯愛心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
現在有些老闆們,在健全的制度下,對員工的一些獎懲無可厚非,但是卻做不到待人寬厚,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實際對待,比如簡單的遲到問題,有可能家裡有事,或者是堵車,但從來都不聽,這是沒有愛心的表現。
還有一些人對一些事物耿耿於懷,不能放下,一方面使自己很累,另一方面,會使自己沒有愛心。比如你教育孩子讀書,你的觀念中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很長時間了還耿耿於懷,怎麼能夠有愛心教好自己的孩子呢?
《弟子規》解讀系列連結:
五、寫在後面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廣施愛心其實很簡單吧。
對,很簡單,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做一個很有愛心的一個人吧。
明天我們將繼續研讀《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