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詩意與通心》系列講座之三

時間:2020-12-21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通心與詩意》講座的第三講。在第一講的時候,就已經有網友提出這個問題,寫詩,包括與大自然通心,寫關於大自然的詩歌,有沒有什麼步驟?到底怎麼操作?到底怎麼樣通心?今天我就先說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工作人員請把那個通心的黃金三要件課件發進來,這個題目可能對有的朋友比較困難。

因為學習“通心”,只從頭腦上、理性上明白怎麼樣通心是非常容易的,聽起來是很簡單的,但是“通心”的問題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不是概念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可以這麼說吧,如果你沒有上過我的工作坊,沒有進行過通心實操的練習,你沒有體驗過我們用通心輔導的方法和你通心,給你處理問題,甚至給你做個案,你是難以真正深刻理解通心的。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們也已經遇到很多,很多人他自以為看了通心的書就看明白了,實際上,他來參加過我們的工作坊以後,才發現通心原來是那麼深邃、那麼豐富,自己還不能夠算是真正的明白了通心。

“通心”簡單說,它的操作定義就是這個課件。它就是:一、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場和狀態。二、換位體驗;即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到對方的情緒與狀態。三、有效影響;透過對方能夠接受甚至樂意接受的態度方法方式來影響對方。這個道理一講,好像大家就一下就懂了,其實未必。實際上這個通心是可以貫徹在一切行為裡面的,如果體悟不到這一點,不能夠算真正懂了“通心”。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就只有兩種關係。簡單說,一個是通心,一個是不通心。不通心,那你就是在糾纏,最多中間還有一種狀態,稍微好一些,就是你能維持,維持的含義就是麻木。那麼既然通心適合人類的一切行為,那麼當然也包括人審美的行為,包括寫詩的行為,寫詩它更需要通心。這個為了讓大傢俱體瞭解什麼叫通心?什麼叫與大自然通心?在大自然中如何通心?我先講一首我寫的詩歌,這首詩歌就叫《鳥兒的角度》。這首詩非常典型地體現了我在大自然中是怎麼通心的?我先把這首詩發在裡邊,然後再請工作人員發一個影片。這個影片我是用很好的裝置錄製的,我自己朗誦的。大家先看看,然後再做一點解釋。我先把這首詩歌放到群裡:

《鳥兒的角度》

我行走在鳳凰山麓,

茂密的樹叢不時遮擋了路途,

清新的空氣充滿了綠色,

鳥兒的歌聲因此更加突出。

大山中如此多歌唱家,

但聽眾卻大概屈指可數,

除了你們彼此偶爾的應答,

還有誰因你們而駐足?

天空中不時有飛機掠過,

轟鳴聲有沒有震動你們的耳膜?

這些和你們同樣能飛的東西,

是否被你們看成是同樣物種?

當我不自覺地變換了角度,

一種心靈拓展的愉悅悄然浮出心頭……

2018年1月16日於廣州鳳凰山

這個工作人員已經把這個影片的連結發進來了,大家點開看一看。

(略)

好,大家看完這個影片了嗎?會不會多少有一點感覺?當時情況我還得補充一下:當時我行走在鳳凰山麓,茂密的樹叢不時遮住了路途,這個鳳凰山是在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後面,山 腳下是一片墳場,一般是沒有遊人會到那個地方的。因為一般人都有點忌諱,看到墳墓這些都不願意去,所以那個地方非常安靜。這剛好合我的意,安靜,沒有人。我是不忌諱墳墓的。這些墳墓把遊人們的腳步給擋住了。越過這些墳墓再往上走,就沒有墳墓了,但是路也沒有了。所以,我這兒寫的是樹木擋住了路途,因為我完全是在不斷撥開樹枝,走一條沒有走的路,當你越往深處走的時候,完全就聽不到人世間的喧囂了,全都是大自然的聲音……這個時候我就先靜下心來聽鳥叫。在這裡 ,我隨便提一個建議,大家去旅遊的時候,首先第一個你要利用這個大自然,練習你的靜心的能力。——“靜心”怎麼練習呢?你走到沒有人的地方,你就聽鳥叫,聽鳥叫的時候,你要學會分辨一共有幾種鳥?這個是有一定難度的,你心靜不下來,你覺得鳥叫全都是一樣。一旦你靜下心來,你就會分辨出來,這個鳥是這個鳥,不是那個鳥,儘管音色比較 接近,但至少節奏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鳥叫的那個聲音,音色聽起來都差不多,很難分辨的。即使音色差不多,但是它的節奏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所以首先就是分辨鳥叫,就是這種非常有樂趣的一件娛樂。那麼與大自然通心,那麼到底怎麼樣清晰自己?這個所謂清晰自己,就是指我們到一個地方去旅遊,我們有什麼樣的目的?你到底想幹什麼?你自己作為一個通心者,當你在大自然中的時候,比如說面對這個山川、河流、大海,面對這個植物、樹、鳥兒、動物等等。你面對這些的時候,你想不想通心?你想不想寫詩?其實你就是不寫詩,你練習一下通心也是非常有樂趣的。當我們面對大自然的時候,通心的活動大致可以分成兩大目的,上次我在廣州的時候,就在鳳凰山下,我就辦了一次與“大自然通心工作坊”。

這個通心分成兩大類,第一個你希望自己能夠為對方,也就是“通心物件”提供某種幫助,這個叫“幫助性通心”。當然這個幫助最後對自己也是有利的。比如說很多自然科學家,他們做的工作就是這一類,他們要去做那個科研工作,要去研究大自然,他就要儘量去與大自然通心。例如這個有些大學,本身就有一個專業,這個專業就叫“野生動物保護專業”,它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這個是一種通心。

還有一種通心,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通心,就叫求助性的通心。就是我們要藉助一個通心物件來進行娛樂、來做遊戲、來從事藝術活動、甚至進行藝術創作、寫詩,或者我們用這個藉助通心物件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心情,甚至對自己進行治療。比如說我們面對這個大海的時候,怎麼樣利用大海來對我們進行心理治療?這個好像以前講過,在大海中,大海最好的治療就是幫助我們練功,練什麼功呢?一個叫謙卑功,一個叫自信功。

為了研究這個“與大自然通心”的這個主題,我專門讀過關於美國自然文學的一些著作,凡是我能夠找到的,我都找來讀了。所謂自然文學,美國自然文學,是美國18世紀19世紀開始興起的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就是隨著美國這個工業化程序的加劇,人們追求金錢,追求發財。與此同時,也出來一些逆反的人,一種逆反的思潮,包括那個惠特曼、梭羅、愛默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作家叫梭羅,他寫了名著《瓦爾登湖》。我們現在國家總理的夫人就是一位研究美國自然文學的專家,她翻譯了大量的關於美國自然文學的作品,她的書我幾乎全都買了。

清晰自己有個關鍵是什麼呢?這個目的有嗎是很容易樹立的,但是我們要做到清晰自己,不光是你的目的明確,最關鍵的是你能不能夠放空、把自己雜念這些全都拋開?這個做到比較難,這個沒有平時的一些功夫,你做不到。包括我們如果自己有一些心理問題、心理情結的話,就很難靜下心來。關於這個靜心的意義,清晰自己的意義,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佛學的詩,這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實際說的就是一個清晰自己。只要你能夠做到清晰自己,就能夠做到放空,放下,這樣,你看到的東西都是具有詩意的。這裡邊比較關鍵的一個詞是那個“閒事”,“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個“閒事”不是指“休閒”的閒,是指與你當下的事情無關的事情,是與“正事”相對的。你當下是在大自然中,你要享受 大自然,就把與這無關的事情都拋開。“若無閒事掛心頭”就是說沒有負面情緒來干擾你。如果你能夠做到沒有任何負面的情緒來干擾你,那你肯定到處都是詩意了,只要你願意寫詩,你的詩歌就會源源不斷地寫出來。其實這個功夫不是一兩天的,需要經過歷練,就我自己來說,其實我寫詩,在沒有提出通心的理論之前,雖然也寫,但是寫的比較少,有時候一年就是一首、兩首,三首、四首,最多就是十首。當知青的時候寫的比較多,兩年大概寫了三十首。但是自從我自己提出通心之後,我感覺我的血液裡邊有通心了,我的詩就開始大量的湧現。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2003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在全國舉辦“通心工作坊”,當時爆發了這個非典,單位就放假不上班了,當時我就想我到哪裡去呢?我查了一下這個全國的疫情,湖南省是疫情比較少的,而且湖南省是我沒有仔細停留過的一個省份,我就一下飛到了長沙,在那個嶽麓山下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住下來,大概住了兩個月左右吧,當時我就寫了很多詩歌。到最近,寫詩就更加流暢了,每一年至少都要寫一百多首。前天我應邀去廣州參加一個論壇,閒著沒事兒,到廣州去的路上三個小時,沒有事我就寫詩,共寫了四首。關於這個怎麼樣學習寫詩?我講的這些大家聽明白了沒有?尤其是那些還沒有正式的學習過通心,甚至都沒有看過關於通心文章的人,是不是會有一些不太好理解?大家可以多提問。

那天就在上一講的時候,有一位學員提了個問題,他說“我自己就是一個小學文化,後來參軍,但是我非常喜歡文藝,我高興的時候我也喜歡詩歌,但是喜歡詩歌寫不出來,我就借用別人的詩歌,用詩人的詩歌來表達自己,看這個對不對?”那當然好了!你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你心中有詩意了,我們完全可以引用別人的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個是第一步。如果你在某種場景之下,你突然想到了別人的詩句,那說明你心中就已經有詩意了。但是我這個地方要把關於寫詩引用的問題,專門再講一下,實際上關於寫詩,你引用別人的詩句,這個是分成幾種境界的,至少可以分成三種境界和層次。

第一種境界,就是你直接拿來用,完全搬過來就用,比如說傍晚的時候,你突然看到夕陽非常壯觀、美麗,這個時候你突然就冒出來,禁不住要朗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你首先要做到了這一步,把這兩句詩朗讀出來,那個時候你至少體驗到一種狀態,一種詩意湧動的狀態,能量上升的狀態。

引用的第二種境界,第二個層次,就是“間接的引用”,什麼叫間接的引用呢?就是你引用別人的東西,你在其中又加入了自己的東西加以發揮,這個叫間接的引用。所謂間接的引用就是透過借用別人的東西,把自己的東西啟發出來。舉個例子吧,就舉我自己為例。有一次我到青島去,我走在海邊上,我就脫口而出,開始唱那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大家都知道這首歌吧?就是“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我當時不由自主就唱出來了,唱出來還不盡興,要有自己的發揮,我就結合當下的情景發揮了一段,大家稍等一下,我發進來。

《從草原到大海》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馬兒跑,

揮動鞭兒響四方,

百鳥齊飛翔。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白雲下面浪滔滔,

對著大海高聲唱,

歌聲隨風揚。

大家看到了,這就不光是純粹的引用了,就是加了自己的發揮了,這種狀態也很好。最近我還發展出一種寫詩的方法,就是讀那些名家的詩,包括泰戈爾、紀伯倫等等大師的詩歌。如果感到有不滿意,我就在他們的詩的基礎上再改寫一遍。這個也是一種產生詩意的方法,你把他們東西改寫了,把它們提升了,在他們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體會發揮,加以創新,又近了一步。或者至少體現某種新的感覺吧。

《幻影》

你站在山頂看風景,

看風景者拿著望遠鏡在另外一山看你。

白雲環繞在你的腳下,

你像幻影飄進別人夢裡……

本詩模仿了著名詩人卞之琳的構思。富有創造力的作品總是容易激起再創造,模仿常常也可以充滿美感與情趣。

下面是卞之琳的原詩:

《斷章》

你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於黃山。)

黃山

還有一種境界,我認為是“引用”寫法的最高的一層,就叫借他人詩句來“畫龍點睛”。就利用他人的詩句,把自己的詩歌的高潮推出來。這是什麼意思呢?我還是以我自己為例吧,就是三毛去世以後,我受到很大的觸動,三毛的那首歌《橄欖樹》我很喜歡,但是我更喜歡她那種灑脫的情緒,而且是敢想敢做的精神感動我,尤其是她知道王洛賓之後,《在那遙遠的地方》他很早就唱這首歌,後來瞭解到王洛賓的情況,就決定去找王洛賓。臨行之前,她還專門定做了一套這個藏族的服裝,她見到王洛賓把這個服裝穿出來對王洛賓說,我就是卓瑪,這個顯得三毛很可愛。她死了以後總覺得自己有什麼被觸動,而且她的死還促使我產生了一種心理學、哲學的思想,這就是關於四種死亡的理論,但今天這個不在我要講的範圍之內。大意就是第一種死亡就是“生物學的死亡”,就是人停止呼吸就是腦死亡,大腦死亡。第二種死亡就是“社會學的死亡”,就是說作為生物學的人還存在,但是不能進行勞動,不能創造社會價值。比如說一些植物人,一些非常嚴重的殘疾人等等,他們只需要別人來照顧他,他自己創造不到什麼價值,就是他在生物學意義上存在,但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已經死亡了。但是我這個說法只是借用“社會學”“心理學”這些詞彙,不是很嚴格的,就是一種意會的詞彙。第三種死亡就是“人本心理學的死亡”,就是說一個人他在生物學上是活著的,在社會學上他也活著,他在工作,他能夠創造社會財富,他有正常的工作,但是他每天工作沒有創新,都是做一樣的事情,按部就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為人本心理學的精髓,就是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要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含義就是指潛能的充分發揮。就這樣的人,他在生物學的意義上、社會學的意義上都是活人,但是人本心理學意義上他是死人。我覺得三毛的死亡就是屬於第三種死亡,她感覺自己無論是感情上或事業上都不能再進行突破了,這樣活著的話還不如死去。她在事業上受到一個重大挫折,當時她拍了這個《滾滾紅塵》那個電影,《滾滾紅塵》就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的一個電影,三毛是編劇,這部片子發行過後很奇怪,得了很多獎,但是唯獨就是沒有編劇獎。這個事情對三毛的打擊很大,沒有編劇獎,因為她是編劇。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她跟王洛賓的感情,當時是失望而歸吧,感情上也找不到安慰,她就選擇這個道路。那還有一種死亡,就是最高形式的死亡,就是我稱之為“全人心理學的死亡”,就是生物學上活著,社會學上也活著在工作,甚至在人本心理學上也活著,也不時有一些創新。但是沒有終極關懷,或者沒有在終極關懷上找到突破,也就是沒有發現這個世界有什麼新的意義感、價值感。所謂終極關懷就是你問這個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方面的死亡可以舉一些大家,比如作家茨威格,他就屬於這樣的死亡,他是在1942年的時候,茨威格是享譽世界的一個名作家,他寫的小說感情非常細膩,我非常喜歡看。我們國家著名的演員也是導演姜文就根據他的一部小說,就把他拍攝一部中國的電影,就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大家都看得到,他改變成中國電影,情節是完全搬那個小說的。還有二站的時候,他感到人類居然墮落到這個程度,他覺得沒多少意思,他也覺得活夠了,所以在巴西的時候,他跟他的妻子就一起服毒安靜的離去了。剛才講了這個三毛,由三毛又扯到這個四種死亡理論。——我本來是講那個“引用”的三種境界,第三種還沒講出來,這裡我也舉一首我自己的詩歌為例,大家稍等一下。

《自由——三毛之死》

市聲喧囂中你突然終止了歌唱,

滾滾紅塵頓時也顯得明靜清朗,

獨特的個性總愛走獨特的道路,

平凡的詩句留下了永恆的迴響: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死亡,並不意味著已經結束,

活著,並不意味著能夠成長。

生命,永遠可以自由地選擇,

自由,唯有自由者才真正崇尚。

自由者可以自由地選擇死亡,

不自由者總是瘋狂地追求數量。

死亡,很少是自由的選擇,

不自由的選擇都是鳥籠中的飛翔。

自由的死亡可以激起無邊無際的遐想,

正如大量外星人突如其來會引起普遍驚慌。

(1995年)

這首詩也是我寫的比較滿意的一首詩,你們看我是怎麼引用三毛的?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朗誦)

大家看出來了吧,我就把她最著名的兩句歌詞引用進去了,正是由於這個引用,我後面就來勁了,就寫出了一些自己認為是很得意的句子:

“朗讀”:

最後一句“自由,唯有自由者才真正崇尚。”你不自由的人,在這談自由都是空談,真正自由的人才體驗到什麼叫自由?

“自由者可以自由地選擇死亡,不自由者總是瘋狂地追求數量。死亡,很少是自由的選擇,不自由的選擇都是鳥籠中的飛翔。”這幾句也是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就是說我們寫詩,你如果能夠結合她人的詩意,你的詩歌常常就會顯得非常豐富。在這首詩裡面,我就很自然的把三毛的兩句融合進去了,而且正是她這兩句,把後面的高潮推出來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她這裡體現了一種“不斷創新的流浪精神”,實際上我們活在世界上,我們都是一個流浪漢,除非你在通心,這什麼意思呢?

自然文學有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人與人的關係,是怎麼說呢?“什麼是大城市?所謂大城市,就是上百萬的人擁擠在一起,體驗孤獨的地方。”他就說出這個人與人關係的困難性。法國哲學家薩特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我也非常喜歡他,他特殊在什麼地方?好多人雄心勃勃,一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得諾貝爾獎金。但薩特是頒給他都不要。諾貝爾文學獎曾經頒給他,他拒絕了,他說我不接受任何組織的恩惠,因為這樣就表示我跟某種組織有聯絡,我就不是絕對自由的了,他以這個理由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薩特說了句名言就是,“他人是我的地獄!”。這句話說的非常好,“他人是我的地獄”,你不能說這個大自然是我的地獄,植物是我的地獄,不會的。但人不一樣,人是一個有意識、有目的、有意志的人,每個人都想按照自己的世界觀來改造世界,每個人都想用自己的世界觀頑固地改造世界。所以說在一定意義上,多一個人你就少一份自由。所以就有了所謂的錢鍾書老先生的《圍城》,《圍城》的名言:所謂婚姻就是一座城堡,外面的想跑進去,在裡邊的想跑出來。你結了婚,兩口子在一起就開始糾纏了,然後稀裡糊塗地生個小孩兒出來,又多一份糾纏,多一個人少一份自由,因為他人是我的地獄,這句話說的非常尖銳。說的尖銳,但是正確不正確呢?大家說正確不正確呢?它尖銳、極端,有提示的作用,有警醒的作用。但是它是不對的,怎麼不對呢?這就是我們通心的理論和方法的價值了。通心的理論和方法,就是可以把這個“地獄”進行轉化,最低限度就是轉化為“人間”。什麼是人間?大家至少可以和平相處,大家不要打架,大家有規矩、有秩序,遵守就行了。當然最好的就是“天堂”,所謂天堂就是大家都能通心的地方,就叫天堂。所以通心就是和“他人就是地獄”對著幹的,所以運用現代科學那個理論來說,通心是一種反熵,好像我上次都講到過了。“熵”是自然科學、熱力學的概念,就是指一個系統的混亂的程度,就叫熵。通心它就是反熵,減少你的混亂程度,讓你變得更加清晰,讓你變得簡單,直到大道至簡。不知不覺已經講了一個多小時了,我們現在是開始提問的時間了,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誰越開放誰的收穫越大。

提問環節:

1、珠:老師剛剛說到,引用別人的詩句,有三種境界,第一是完全照搬,第二是間接引用,那第三種呢?

許老師答:第三種剛才講了,就是借用別人的詩句來畫龍點睛,作為高潮推出你自己的高潮。有一句話說的是:“我注六經,六經注我”。這個前面兩種引用實際上還是以別人的詩句為主的,相當於“我注六經”。所謂“六經”就是指中國的六部經典,這兩句話講的是我們這個國家傳統文化裡做學問的兩種方式。這個地方我也可以引用來說明這個“引用”的問題,我注六經,就是我來解釋六經。“六經注我”就是我借用這些經典來表達我自己的東西。

許老師答:我們靜下來就可以體會自然界花草蟲鳥的感覺嗎?體會到說出他的話就有詩意了嗎?是的!就是這樣!你們可以試試看,就那次在廣州舉辦的工作坊,我就教大家按照這種方法來寫詩,結果我們一共十幾個人,大概是十八個人,反正是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寫出來了。

3、抗抗:請問許老師,您覺得高考語文中的“詩詞鑑賞”題目設定 對培養學生詩意的幫助/意義大嗎?

許老師答:高中語文中的詩詞鑑賞題目設定對培養學生詩意的幫助意義大嗎?這個意義大不大?至少是有意義吧,只能說有意義,我對這個沒有研究。關鍵就是詩詞鑑賞也好,什麼鑑賞也好,鑑賞活動也就是一種通心,比如你要鑑賞李白的詩,你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李白,那你的狀態是最好的,你鑑賞的最好的,而且你不僅變成了李白,你還超超越了李白,寫出比李白還好的詩歌,那不就是更加奇妙了嗎?

4、薪宇:詩意也要隨緣吧?不能逼著母雞下蛋呀

許老師答:詩意也要隨緣吧?不能逼著母雞下蛋,那當然是要隨緣,但是有的時候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你寫不出來的時候你想用這種通心的方法逼自己一下,你的狀態會發生變化。到時候你從沒有詩意可以發展成有詩意。剛才說了,我剛才講了薩特的問題,薩特說“他人是我的地獄”。薩特還有一句名言,可以把它記住,包括對寫詩都有好處。這什麼話呢?大家都知道,薩特的哲學叫存在主義,存在主義的一個主要的原理和命題就是“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活在世界上,總是要給自己下定義,所謂下定義,就是說自己認為自己是什麼什麼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我是一個詩人,我是一個作曲家,我是一個思想家,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是一個聰明的人等等等等。薩特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能夠說你是詩人,你就是詩人,你必須寫出詩來,而且要寫出好詩來你才算是詩人。如果你只是認為你是詩人,你卻不寫詩,那你只是一個“認為自己是詩人的人”,大家聽明白了嗎?所以說,我在上一講的時候我談海子談了很多,為什麼談海子?就是要強調一種精神,用我們傳統文化的話說,就叫“知行合一”,用存在主義的話來說,就叫“存在先於本質”。海子老寫:從明天起,我要餵馬、劈柴、還要有一個房子,春暖花開,面朝大海。問題是你那麼熱愛大自然,你去做了嗎?所以我就舉了個美國自然文學家梭羅,作為一個對比,梭羅那樣想,他就那樣做,他就是一個真正熱愛大自然的人,但海子他算不上,他只是一個“幻想自己熱愛大自然的人”。大家聽明白了沒有?他不具有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的本質,因為他沒有那種存在。梭羅就不一樣了,他熱愛大自然,他要過獨處的生活,他就一個人跑到瓦爾登湖,在那個地方就是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他蓋了一座木頭房子,本來他是可以借用其他人幫忙的,但是他不願意,他就是要一個人來蓋。

5、心理中醫:可以說:“存在是超越本質”?

許老師答:你說“存在是超越本質”,這個話就變成另外一個意思了,這怎麼理解呢?就是說你在沒有新的存在之前,你是原來的那個人的生活的本質,但是你一旦有新的存在,你的本質就發生變化了,超越原來的本質了。存在先於本質,存在超越本質,都是能夠講得通的。

5、問:“為做新詞強作愁”對嗎?

許老師答:為做新詞強作愁,這個也是可以的。你強迫自己一下,就是發揮你的意志力。我們全人心理學,我自己獨創了一個理論,就叫人格三要素理論。所謂人格三要素理論,就是講一個人的智慧力、情感力、意志力是人的三種基本心理素質。我們一輩子能活出什麼樣的生活質量?就取決於我們的智慧力、情感力還有意志力。只會發揮其中一種力量的人,他只能算一種片面的人格,不能算一個全人。所以有的人他寫東西,如果只強調靈感的話是不夠的,很多作品都是經過很多打磨才出來的,歌德寫這個《浮士德》他寫了六十年。光靠靈感,有的時候很難完成一個好的作品。但是我有的作品是一氣呵成的,包括那個三毛那首詩,就是一氣呵成的,還有《熱愛生命》這些都是。有人說這個是在準備比較充分的前提下,因為我原來已經有很多智慧力、意志力、情感力的積累,這種情況一下爆發。我當時寫那個《真誠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凌晨兩點鐘的時候我就睡不著覺,我半夜起床,凌晨兩點的時候開始寫,到早上八點鐘,我寫了一萬四千字。還有那個《痴人說夢》我也是一口氣完成的,這種情況下是有的,但是應該說機率不是很大,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由於很多積累,突然一下就爆發了。大多數情況還是需要運用我們的意志的,包括調動我們的情緒。馬斯洛他說了句名言,這個名言我好像以前也用過,他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但是《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從靈感到它的成品、到它的完成,中間是令人生畏的巨大的勞動,它中間改了很多遍《戰爭與和平》。這個馬斯洛還提到一個概念,就叫“原發性創造力”和‘繼發性創造力”,這個你光是有一種還不行,原發性創造力就僅僅是指你的智慧力,原發性的你靈感很豐富。繼發性的創造力就是原發性的創造力過了之後你還有後勁兒,這個後勁兒就是靠你的意志力量,還有你的情感力量來支撐的。這個不知不覺時間又到了,時間雖然到了大家可以繼續提問,這個提問,我承諾是都要回答的,有可能是在你提問之後,我在群裡來回答。有的可能放在下次講座的時候來回答。今天講座就先到這個地方吧,講座雖然結束了,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尤其是我今天教的寫詩的方法,通心寫詩法。大家可以去試一試,大家記住一定儘量找沒有人的地方,哪怕是對著一棵樹,對著一朵花,或者是在傍晚的時候對著夕陽,或者對著天上的幾朵雲,你都可以試試看,你來寫。寫了的話你可以發到群裡面,我下一次就可以來幫助你分析分析。好,各位朋友,再見!

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盤點希臘神話中的10大神奇生物|一探古希臘的《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