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如今的越南從文化視角看是個頗為奇怪的地方:在越南隨處可見寫著漢字的中國式建築。越南和我國一樣使用農曆,而農曆春節則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熱鬧的傳統節日。臘月三十貼春聯、除夕守歲、放鞭炮、吃團圓飯、看電視晚會節目等習俗都和中國類似。越南還有一部分人有用漢字寫春聯的習俗。在越南不僅隨處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蹤跡,與此同時越南中國當下的影視、音樂等流行文化也極力模仿。

中國的四大名著、金庸小說等題材都被越南翻拍成影視作品,音樂方面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革命老歌到當下的流行歌曲只要在中國唱紅了幾乎就會被越南人拿去翻唱。什麼《好漢歌》、《上海灘》、《鐵血丹心》、《刀劍如夢》、《錯錯錯》、《黃昏》、《芒種》、《渡我不渡他》全都被越南人翻唱過,不過讓我最意外的是越南人還曾翻唱過劉德華那首《中國人》。

我就不知道他們唱出那句“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時是什麼感覺,反正我作為一箇中國人聽到他們唱出這句歌詞時總感覺怪怪的。奇怪的事不止於此:中國人在越南旅遊一看到當地寫著漢字的古建築就會下意識停下來駐足觀看,這時旁邊往往會圍著一群越南本地人一臉懵逼看著中國遊客在那兒唸唸有詞,因為他們壓根就看不懂自己祖先留下的這些文字。

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實是相當深遠的。說起來“越南”這一國名都是中國給取的:1803年越南阮氏王朝的君主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其實嘉慶皇帝之所以將越南人自己選定的南越國號倒過來改成越南其實大有深意:中國古代在在今天的江蘇、上海、浙江、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曾生活著古越族。

越族內部分為于越、揚越、甌越、閩越、南越、駱越等不同支系(合稱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派遣將領任囂征服了嶺南地區的百越部族,隨後秦王朝在嶺南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這其中的象郡所轄之地已延伸到如今越南北部地區。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趁秦末天下大亂之機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由此建立了包括今天的中國兩廣和越南北部地區在內的南越國。

南越國的領土包括今天的兩廣地區以及越南北部,嘉慶皇帝把“南越”這一國號倒過來變成越地之南就是明確告訴越南:從今往後不要再打越地的主意。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滅南越國之後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此之後長達千餘年的時間裡歷經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等朝代越南北部地區一直是中國各朝代的直屬領土。

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越南的靜海軍節度使政權逐漸發展成為獨立國家。宋朝在南征失利後不得不承認了這一既成事實。此後的越南儘管是中國的藩屬國,但在內部事務上是完全自治的。正是歷史上與中國的特殊關係使越南相對於其他東南亞鄰國一直以小中華自居並優越感爆棚。他們一直強調自己和中原文明同為炎黃後裔,儘管歷史上越南也像其他藩屬國一樣對中國稱臣朝貢,但其國內史書一直記載著:自古南北各帝一方。

在古代東亞的宗藩朝貢體制下只有中國君主才能稱帝,藩屬國君主只能稱王。越南所謂的南北各帝一方實際上相當於把自己放到了和中國平起平坐的位置上。越南史籍一貫稱中國為北朝,說白了就是認為自己是和中國平起平坐源於同一文明體系下的南北並立的兩個王朝。1284年越南陳朝抗蒙將領陳國峻發表的《檄將士文》中寫道:“坐視主辱,曾不為憂;身嘗國恥,曾不為愧。為中國之將,侍立夷酋,而無忿心!”

歷史上越南自稱中國、中華可不是隻有這一次。1334年陳朝太上皇陳明宗征討哀牢(今寮國),得勝班師後命阮忠彥刻摩崖紀功文劈頭就寫道:“皇越陳朝第六帝章堯文哲太上皇帝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內外,罔不臣服”。1804年越南使臣陳文龍出使永珍王國時私受饋贈而遭彈劾,國王阮福映則說:“中國之於外夷,治以不治。彼以誠來斯受之,朕不以此為爾等罪也”。

越南人不僅自稱中國、中華,而且還常引用中國的典故。陳國峻的《檄將士文》中寫道:“紀信以身代死而脫高帝,由於以背受戈而蔽昭王,豫讓吞炭而復主讎,申蒯斷臂而赴國難。敬德一小生也,身翼太宗而得免世充之圍;杲卿一遠臣也,口罵祿山”。這其中提到的紀信、豫讓、申蒯、尉遲敬德、顏杲卿等等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人物。由此可見越南自古以來就深受中華文明薰陶。

然而越南的歷史是具有兩面性的:歷史上越南本就曾是中國郡縣直接管轄的領土,而當越南在政治上獨立於中國之後也逐漸萌發了要在文化上獨立的念頭。越南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不斷在吸收中華文明和突出民族特色之間搖擺的。越南在作為中國郡縣的上千年間一直是以漢字為官方文字的,然而這一時期越南人的口語卻並不是漢語。秦始皇混一華夏後實行了“書同文”,但從未實行過“語同音”。

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越南語與漢語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然而其詞序卻恰恰與漢語相反置。越南儘管在書面文字上吸收過漢字元素,越南語和漢語的語法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各自屬於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事實上與漢語同屬漢藏語系的藏語、苗語、緬甸語、泰語反而在語言歸屬上比越南語更為接近於漢語。越南人用漢字記錄本民族語言就出現了口語和書面語的衝突問題。

早在公元2世紀左右越南人就發明創造了自己的喃字。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發展成為獨立國家之後為突出本民族特色而大力推廣喃字。越南胡朝統治時期(1400年~1407年)首次把喃字確定為官方文字,然而此後漢字又恢復了官方文字地位。從15世紀的越南後黎朝時期開始喃字得到很大推廣,從而形成了一種“雙重架構”的文字使用情況:漢字和喃字分別作為官方和民間文字一直在越南並行。

事實上越南人發明喃字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替代漢字的動機。與之類似的還有日本人根據漢字偏旁部首創制假名,朝鮮半島創制了自己的訓民正音(朝鮮諺文),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也都曾根據漢字的偏旁結構創制了自己的文字。儘管這些文字的創制過程都不同程度受到漢字的影響,然而這些文字畢竟是不同於漢字的文字。這些民族的文字既然都深受漢字影響,那麼為什麼不直接使用漢字呢?

歷史上古壯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漢文化影響:一開始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往往直接用漢字記錄本民族的語言,然而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在漢字形體的基礎上發明創造自己的文字。漢族周邊的民族和國家儘管都深受漢字文明影響,但在文化上突出本民族特色幾乎是這些民族共同的訴求。事實上越南很早就出現了希望有自己的國家文字這樣一種呼聲。

越南本就是在唐末五代時期作為割據藩鎮從中國獨立的,而在政治上獲得獨立地位的越南自然也會有在文化上獨立的訴求。這種訴求絕不是在現代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後的近幾十年才出現的。然而如今越南人所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漢字,也不是越南人自己根據漢字結構創制的喃字,而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這就和越南在近代歷史上被法國殖民的經歷有關了。

如今的越南文字母起源於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於1651年編著的“越南語-拉丁語-葡萄牙語辭典”。法國殖民越南時期這種越南字母曾被法國殖民當局強制推廣,然而在推廣過程中這種字母文字遭到長期在越南流傳的漢字和喃字的阻擊,所以直到越南獨立時這種字母的推廣進度仍相當有限。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人胡志明就是一個典型的具有高度漢學功底的人。

胡志明的漢學功底來自於家學淵源:胡志明的父親曾參加過越南的科舉考試且中過舉,而在當時參加越南科舉是必須要能熟練使用漢字的。胡志明的父親從官場隱退後遷至越南南部當漢方醫師,所以對漢語、漢字、中醫這些漢學都相當熟悉。胡志明受父親的影響也能熟練使用漢字,在口語方面會說漢語的粵語方言,加之後來胡志明長期在中國生活,所以他的漢學造詣其實是頗為高深的。

胡志明在中國期間不僅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瞭解,也與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胡志明在本質上是一個民族主義政治家。胡志明漢學功底深厚不假,和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友誼深厚也不假,可作為越南領導人首先考慮的必然是越南的國家利益:胡志明鍾情於漢文化,也致力於維護與中國的友好關係,但在越南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工作上首先考慮的必然是越南的實際情況。

要知道在當時的越南有胡志明這樣深厚的漢學功底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當時的越南和當時的中國一樣絕大多數人其實是不識字的,所以越南的漢字文化長期以來所影響的都是當地的知識文化階層,事實上漢字並沒在越南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底層民眾心中紮下根。胡志明再深通中國文化也沒改變他是一個越南人的基本事實,所以他和其他越南人一樣對中國漢字有一種複雜的心態。

一方面越南在過去的兩千多年間一直深受漢字文化影響,另一方面希望在文字上突出本民族特色也是越南人一貫的訴求。當時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南領導層其實真正想推廣的既不是漢字,也不是由法國人帶來的拉丁字母文字,畢竟喃字才是最能體現越南民族特色的文字。然而在獨立後的掃盲的過程中越南人發現的確是法國傳教士當年的辦法更加行之有效。

其實沒任何一種文字是十全十美的。拼音文字在推廣普及方面確實有優勢,因為只要會說話就能比較容易地學會寫字。當然拼音文字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表達意思不精確、同音字難以區分。越南在獨立之初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人民識字率的問題,所以在胡志明的堅持下越南最終還是決定將這種拉丁字母文字推廣開來,由此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國語字。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如果想讓您的人生變得更加地從容,那麼一起來了解“道可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