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於天聖八年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成就與其古文理論相輔相成。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歐陽修晚年,還經常拿出自己年輕時寫的文章來修改。夫人心疼地規勸道:“這麼大歲數了,還費這個心。難道還是小孩子,怕先生罵你嗎?”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生笑。”正是這種文學史意識和認真的態度,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

諸君欣賞下對自己要求甚嚴的歐陽公的詞作《採桑子》:

群芳過後西湖好 狼藉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簾櫳:窗戶。櫳,窗欞。

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講座回放|四維顏真卿——從考古新發現《羅氏墓誌》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