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圖講壇|四維顏真卿——從考古新發現《羅氏墓誌》談起
講座回放連結:來自http://t.cn/A6qloOha下載地址 http://t.cn/RfICp6n (須用一直播觀看全集回放)
時間:2020年12月26日(週六)14:20
地點:陝西省圖書館二層報告廳
主辦:陝西省圖書館
主講人:
@於賡哲 《顏真卿其人》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
@陳根遠 《留在西安碑林的顏真卿》
——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碑帖專家
@許衛紅 《與顏真卿的偶遇》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咸陽城大遺址考古領隊
@楊兵 《顏真卿早期書法溯源》
——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書畫家
主講人簡介:
許衛紅,1980年隨父母遷居甘肅隴東。1989年畢業於吉林大學考古專業,至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從事秦漢考古工作,現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都咸陽城考古隊隊長。參加或主持的發掘有兵馬俑二、三號坑發掘、華縣東陽墓地發掘、寶雞地區秦文化遺址調查及發掘,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湖北段考古發掘等。2009 -2011年任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執行領隊、領隊,期間兵馬俑發掘獲2009年度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社會獎。
主編完成《華縣東陽》、《南水北調中線河南平頂山墓地》、《秦始皇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2009-2011年)》等發掘報告。代表論文:《“事神致福”與“事死如生”--也談秦始皇陵出土銅車馬的性質》、《論先秦時期葬具附飾品的使用》、《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出土弓弭初考》等。出版專著《說說秦俑那些事 —— 一號坑第三發掘記事》、《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等。
於賡哲,武漢大學(博士)、南開大學(博士後),現任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隋唐史、魏晉南北朝史。曾先後八次獲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陝西省高等院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三等獎項,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並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專案一項,參與橫向專案多項。出版有《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從疾病到人心》。多次登陸百家講壇主講隋唐歷史。
陳根遠,1965年出生於咸陽,1988畢業於山東大學考古專業,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著名文物專家。主要從事碑版、璽印、瓦當、銅鏡等文物藝術研究與鑑定。著有《中國碑帖真偽鑒別》《西安碑林博物館珍品講讀》等圖書三十種及百餘篇專業文章。曾受邀赴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2018)、安徽博物院(2016)、西安博物院(2016)、黑龍江省博物館(2015)、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等,系統鑑定館藏碑帖。
發起組織“石墨鐫華——2016古代碑帖大展”“豐碑大碣——歷代金石拓本全國巡迴展”(2017~2018)、“豐碑……顏真卿名碑拓本特展”“藝舟雙楫……康有為眼中的書法名碑”(2019)、《渭華翠色——陝西渭南名碑拓本展》(2020)等重要碑帖展覽。現任終南印社副社長、西泠印社社員、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古籍碑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
楊兵,1969年4月生於西安,1993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書法研究中心書法家,陝西省博物館展覽陳列設計專家庫專家,西安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合作導師,美國費城“藝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訪問學者(2016年)。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史和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研究及藝術創作的實踐活動。舉辦“古意新書——楊兵書法作品展”等多項展覽。出版有《孔廟內外——楊兵書法·詩文作品集》等著作六部。撰寫《西安碑林藏呂紀〈九鷥圖〉石刻畫辨析》、《帝王品格與明代院畫——明代院體畫風階段性變化原因探析》等論文三十餘篇,發表於《考古與文物》《文博》《榮寶齋》《收藏》《碑林集刊》《書畫世界》等核心專業期刊。
內容簡介:
11月13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釋出會,正式公佈:在西鹹新區發掘的一處唐代家族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一方顏真卿書丹墓誌。
這是目前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期書法真跡。訊息一出,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墓誌是如何發掘認定的?墓誌主人羅婉順是誰?這塊墓誌與現存顏真卿真跡有何異同?顏真卿書法風格的發展脈絡是怎樣的?
圍繞這些學者研究及公眾關注的焦點,本期講座“陝圖講壇”特別邀請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咸陽城大遺址考古領隊許衛紅老師;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於賡哲老師;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碑帖專家陳根遠老師;西安碑林博物館副研究員、書法家楊兵老師齊聚陝圖,分別從“考古”、“歷史”、“碑帖”、“書法”四個維度,深度立體的解讀顏真卿其人其書,以及《羅婉順墓誌》背後的故事。
唐 顏真卿 羅婉順墓誌原石(區域性)
唐 顏真卿 郭虛己墓誌天寶八年(749)朱拓
唐 顏真卿 多寶塔碑拓本(部分)
唐 顏真卿 東方朔畫贊碑陰(部分)天寶十三年(754)拓本
(部分圖片來自《中國書法》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