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瀏覽歷代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晰地看到他與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髮展,外來文化的不斷融入,掙扎在物質金錢生活中的人們開始越來越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意識到文化渲染與浸泡對於提升自身知識修養和藝術薰陶的重要作用。而書法做為中國傳統文化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本身存在的藝術性與實用性,使它愈來愈受到現代社會人們的親睞。
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 ;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在來秦漢衚衕之前,書法對於我而言是模糊而又遙遠的,隨著對書法知識的不斷增加與對書法學習時間的不斷加長,我越來越感到書法魅力的無法抵擋,也越來越沉迷於書法的文化浸泡。 書法是極其具有藝術性的,中國文字的點畫、結構和形體與外文不同。它變化微妙,形態不一,意趣迥異。"透過點畫線條的強弱、濃淡、粗細等豐富變化,以書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字形字距和行間的分佈,構成優美的章法佈局,有的似玉龍琢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麗,有的氣勢豪放,這些都有使書寫文字帶上了強烈的藝術色彩。"書法己是民族藝術中一枝永開不敗的鮮花,世人賞以欣慰,可從中領略其精神風度,心靈意境,生活情趣,審美追求,時代氣息······這樣一種觀之激人感奮,聊以勵精自慰的藝術,何樂而不為呢!
不管是對於成人還是少兒而言,書法又是極具實用性的。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而寫字首要的目的是為了記事和交流感情,起碼的要求是把字寫得規範、整潔、清楚,使人看了樂於接受,如果把字寫得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胡亂造字,讀者如釋"天書",無法辨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有些人認為寫字用毛筆不如用硬筆方便,硬筆完全可以代替毛筆,只有寫毛筆字才學書法;有些人認為書法是"天才"的專利,"咱不是學書法的料"。特別是一些年歲稍高些的朋友,受"人過三十不學藝的"陳腐思想的束縛,認為學書法為時己晚。也有人認為書法及神秘,高深莫測,神不可徵,形乃難表,好事難成。所有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只要寫字就有法則可言,特別是有不少場合沒有書法"門面",絕對不行。例如,商標、廣告、標語、對聯、字畫條幅等都離不開書法。不可否認,使用鋼筆、圓珠筆及其他工具寫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麼工具寫字其法則基本與使用毛筆相同,所以無論用何種方式寫字都應該學習書法。關於學書法年齡問題,從幼年或少年開始學,無疑優勢很大,但上了年歲的人學書法,也有不少長處;有知識、有生活、有閱歷、理解快、感受深、善抒發等,年輕人是無法可比的。書法家梅湘涵答:至於"天才",是專指"有這種才能的人",任何聰明智慧都是靠熱情、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換來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條心,不怕事不成"。梅湘涵書法家答學生問時幾句短語很有教益,言簡意明,回味無窮。問"什麼年齡學書法最適合?"答:"從識字起,任何年齡都適合"問:"我能成為書法家嗎?"答:"你認為你能---你準能!"學習書法和學習其他藝術一樣,只要我們不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熱情,加上方法得當,定會獲得成功。千萬不要被一些壟斷者的玄學所嚇倒。他們把書法說得神乎其神,傳授抽象,捨本求末,昧於閉合圈內迴圈,貽誤後學。其實書法也像"窗戶紙",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韻可徵,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達。"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學習書法對我而言,不僅提高了我對古老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感悟,而且對於提高我的身心健康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讓我意識到,在當今充斥著網路與金錢的社會生活中,除了那些虛無的空幻的不切實際的東西之外,還有書法這一高雅藝術的存在。學習書法,使我心靜,學習書法,是我心安,學習書法,使我對極致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更深的感悟。作為中華炎黃子孫中驕傲的一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極致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傳統文化極致奢華,讓傳統文化極致燦爛的走上世界,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