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在疫情反覆不間斷的這個冬天,海外眾多博物館紛紛閉館,但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卻反其道行之,大刀闊斧宣佈開展“秋季館藏更替(Fall Reveal)”,預測未來藝術發展趨勢,趕在全球革新的前列。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區別於其他博物館萬古不變的藝術品,MoMA將每隔6個月替換一部分展品。策展方式也將更傾向於以主題為導向,並加入大量新銳設計師、藝術家的作品。

這些都預示著隨著21世紀10年代的結束,藝術界將面臨很大的改革,不只是博物館,各個方面都會有很大的轉變,這也是作為藝術留學生要密切關注,且時刻緊隨的。

接下來將為大家解讀行業預測的2021年藝術界的五大趨勢,供大家參考。

接受多元,開啟全球化視野

從MoMA的策展方式改變的背後,說明是博物館不再執著於單一的藏品展示,也不只是為觀眾提供藝術教育,而是以開放的態度引導他們自由地去探索,感受藝術的內涵和文化的交融。

促進藝術多元化最根本的在於藝術家,很多歐美的博物館和藝術館,在選擇藝術家作品時,會有側重地傾向白人藝術家和男性藝術家。有色人種和女性藝術家的佔比僅有不到10%。

著名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

如今隨著新時代的降臨,藝術無國界,藝術無性別成為更多人呼籲的口號。以全球化視野推動藝術作品多樣性,摒棄原本以西方為中心的理念,將更多來自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藝術品展現給世人,並極大增加女性藝術家作品的比例。

日本知名女性藝術家—草間彌生

除此之外,藝術家也應放眼全球,站在更高更遠的視角創作出讓更多人感受到共鳴的作品。在藝術留學中很多頂尖藝術院校也將全球化視角列入申請要求中,要求申請者在製作作品集時,採用原創性表達,全球化視角,批判性思維來完成自己的設計作品。

不僅是藝術流行趨勢如此,藝術類院校早已經在這方面開展課程進行研究。倫敦藝術大學的“第九子”Decolonising Arts Institute就是致力於研究殖民和國家遺產,並推動文化,社會和制度變革。

縱觀世界全域性,透過UAL和其他領域的合作伙伴關係建立跨學科的合作和研究驅動的專案。

跨學科的媒介碰撞

單一的平面藝術作品和靜態的裝置作品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的感官需求,加上互動沉浸式的技術日益升級,藝術展現方式越來越多樣。

《梵高·星光燦爛的夜晚》

法國巴黎光之博物館

時代在進步,藝術圈也將有新的發展方向。互動設計的加入將改變藝術的本體危機——作品被降維成可大可小、動態的影象,更好地展現作品的內涵和創作主題。傳播、欣賞、批評和交易都將建立在對作品的全方位基礎上,更加吸引人,也更能展現藝術的本質。

人們透過媒介進行藝術互動

而且透過這種形式的藝術展現更能使作品在“短平快”的網際網路節奏中獲得第一眼矚目,進而影響到藝術家觀念的傳達和作品的認知度。

RCA的醫療設計專業

同樣在當今海外藝術教育中,跨學科也成為熱點之一。區別於藝術只是單純地滿足審美需求,現在藝術類專業在教學上更崇尚以人為本,透過設計達到社會性目的。這也是藝術與科技結合,與醫療結合實現更大的社會利益,推進社會發展的重大改變。

復古經典VS新潮時代

如今時代在不斷進步,年輕人在追逐新潮時尚的同時,經典的佳作也一直在大家心中屹立不倒。那如何將經典與時代相結合,順應時代的潮流呢?

我相信大家對《美猴王》、《神筆馬良》就算沒看過,也都有所耳聞。這都屬於中國動畫片的創世佳作。但是由於時代的進步 ,傳統的動畫作品在角色設計和畫面製作上已經遠遠被超越。

於是由國際頂尖策展人吳洪亮先生親自操刀,為“中國漫畫鼻祖——張光宇”策劃的誕辰120週年藝術展,採用了最傳統的機械方式與數字技術、光聲風電的視覺互動,打造全方位的“前未來感”,讓經典作品“時尚新潮”了起來!

半個多世紀以前的藝術家們可能想不到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會被人們奉為經典,而前衛、新潮等詞語則也被新晉藝術家們佔據。那麼經典就要被遺忘嗎?

其實並不然,在藝術留學生申請製作作品集中,就吸取了了很多藝術佳作中的元素。比如在建築設計中採用中國明清建築的特色元素,動畫設計角色提取吳道子壁畫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再創作。

這些未來藝術家與知名藝術大師作品的相互碰撞,既可以體現對經典之作的傳承,又可以將經典重造,展現藝術設計的進步。

千禧一代接管業界主流

即將進入21世紀的20年代,千禧一代不再是人們口中奇葩的存在,已經成長為新一代的社會力量。

作為在電子螢幕和數字內容的環繞中長大的一代,千禧一代展現出與父輩不同的口味偏好和行為習慣,為線上藝術交易的指數型增長做出莫大貢獻。

兩年前,千禧藏家尚被視為異軍突起,他們在藝術創作和藝術品競買上都逐漸佔據主要力量。當下數字生態中的踴躍證明了其對藝術的渴求,以及對藝術收藏的慾望。

如今的藝術留學群體就是這代熱血的年輕人,他們對於藝術的觀點非常獨特而新穎,以自己的興趣點出發,透過學到的設計方法開發自己的設計思維,創造更具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

由此產生的“超當代”藝術家就是很典型的存在,他們並不刻意追尋先鋒性命題,也不再糾結於精英還是大眾、學術還是商業,而是真正從自己所關注的事情或觀點出發,進行個性化創作,表達自己的藝術態度。

“超當代”藝術家

艾迪·馬丁內斯《Untitled》

儘管如今的藝術市場,知名的老一輩大師仍然穩坐高位,但後起之秀們仍不容小覷。從80後到90後,這些新銳藝術家的藝術概念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援,我相信在千禧藏家的鼎力相助下,新生力量一定會實現質的飛躍。

學術or商業?價值觀拒絕標籤化

其實說到藝術圈的價值觀,有點為難。因為評判標準各式各樣,有人說按照斷代來評判,有人選擇按照藝術家的知名度來評判,更有說按照拍賣行的價格來定奪。

我覺得藝術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學術角度的選擇往往和商業角度不同。儘管網紅展、街頭藝術的出現被很多藝術家詬病,但卻最真實地反映著當下成為主導的藝術消費模式——以流量和社交屬性為主導的藝術消費。

超酷炫的“時空穿越”展

藝術品的價值在於懂得,所以無論是學術還是商業化,價值自在人心。藝術創作源始於藝術家對於事物的理解,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並不能決定藝術作品的價值。

沒有人可以壟斷藝術的定義,也不能單純因為線上生態就註定以追逐流量為基本準則。所以藝術無價,發自本心創作的藝術就是最好的作品。

今日小結

即將告別2020年,新的一年新的時代藝術圈將帶來更多不一樣的發展改變。從以上幾大趨勢可以看出,藝術圈將以更加自由的態度,更加開放的接納藝術家們帶來優秀的作品。

大家可以綜合以上的趨勢分析,創作更具個人風格的作品。申請藝術留學的同學,在製作作品集時也可以順應潮流趨勢,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嘗試創作跨學科的多元素專案,將經典再創新。

2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理學家寫海鮮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