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蘇軾

1.神秘才子

這一年,是公元74年。

在大宋帝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一個身穿朝服的判卷老師在貢院內倒吸一口涼氣,繼而搖頭苦笑----他被一份考卷擊敗了。

這是判卷以來讓他為最激動的一份卷子,作文題目叫做《刑賞忠厚之至論》,行文極具文采,觀點清新脫俗,見解獨到深刻。其中最出彩的是此篇文章的旁徵博引,顯示出其讀書之深之廣,但正是這點,讓判卷老師陷入了抑鬱。

因為其中一個"皋陶殺人"的典故,這位判卷老師竟然不知道。俗語說後生可畏,考生比老師懂得多,也並不稀奇。但是這卻足以讓這位判卷老師崩潰,因為他是梅堯臣——宋詞的開山鼻祖,<新唐書>的編纂者。

皋陶殺人的典故是講帝堯救人,讚揚君主慎刑愛民,別人不知道也就罷了,作為為國家編寫史書的教授也不知道,這就不是單純的學識修養問題了,而是業務能力問題。

心急如焚的梅堯臣恨不得立馬回家翻書查典故出處,但在宋代,一旦進了貢院批卷,就與世隔絕了,吃喝拉撒只能在貢院裡面,直到公佈了錄取名單,才能重獲自由。

不過還好,貢院裡面還有一個人一定能告訴他出處,這個人是新唐書主編,也是此次的主考官歐陽修。

歐陽修

一臉慚愧的梅堯臣端著這份卷子來到歐陽修的面前,說道:這份卷子尤為精彩,其中用的“皋陶殺人”典故更是貼切至極,可惜我才疏學淺,並不知道出處。

歐陽修瞬間來了精神,展開卷子細細品讀,然後笑了:這種文章,肯定是曾鞏寫的啊。

梅堯臣聽完更受打擊,歐陽修是自己的老朋友,曾鞏是歐陽修的學生,自己學識還不如朋友的弟子。

但求知心切的他繼續問道:可否現在就揭開典故出處?我這兩天睡不著覺,苦思冥想,如鯁在喉啊。

梅堯臣幾近懇求的盯著這位當朝第一博學之人,可他萬萬沒想到,歐陽修得意的表情突然消失,突然深深嘆了一口氣。

接著,他擺擺手,笑道:聖俞(梅堯臣)啊,出處肯定是有出處的,可惜……我也不知道啊。

《老學庵筆記》:“此郞必有所據,更恨吾輩不能記耳”。

科舉時節,大宋最頂尖的大佬匯聚貢院批卷,但在主考官的房間裡,第一文豪和第一鼻祖兩個巨佬卻同時捻鬚苦笑,但眼中又閃爍著喜悅的光彩,他們知道,考卷的作者曾鞏可能是合適的接班人。

若論人才,勤學苦讀做中規中矩的文章是第一層,掌握方法精益求精是第二層,博學多才觸類旁通是第三層,曾鞏引用冷門典故,已達到第二層,若多加培養,必能登上第三層,成為引領大宋文風的人物。

但是張榜之日,試卷的糊名依次去除,認主歸位,歐陽修才發現自己錯了,既猜錯了文章作者,又猜錯了作者的層級。

2.我在第五層

文章的作者不是歐陽修親自培養的曾鞏,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二十一歲年輕人,叫做蘇軾。

梅堯臣見到蘇軾,問出了那個困惑已久的問題。

蘇軾告訴他,不知道是正常的,因為那個典故,是他編的。

梅堯臣聽完心裡一沉,這個年輕人雖然文章寫的好,但這麼嚴肅的考試怎麼能胡編亂造?

但蘇軾接下來的解釋,不僅打消了梅堯臣的疑慮,還顛覆了梅堯臣的認知。

蘇軾說:雖然是我編的,但這個典故肯定是歷史上發生過的。

梅堯臣眉頭皺在了一起,沒有史料,你怎麼知道發生過?難道你穿越過?

蘇軾似乎猜出了考官的想法,他繼續說:《孔融傳》裡說,曹操攻下鄴城,將袁熙的甄宓許配給兒子曹丕,但一直擔心別人說三道四。最愛說三道四的孔融上書暗諷:曹公不必擔心別人亂說,當初周武王滅了紂王,把紂王妃子妲己也嫁給自己的弟弟。

曹操高興的問:“這典故哪裡來的?”

孔融說:“是我自己編的,當朝能做出的事情,想必其他朝代也能做出來。”

蘇軾繼續說:皋陶殺人、帝堯救人,是講君主慎刑愛民,當朝君主聖明能做出來,想必古代帝堯也能做出來。

梅堯臣聽完,愣了一陣,覺得雖然邏輯詭異,但竟十分有道理。

這位被洗腦的判卷老師回去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便告訴了主考官,年近半百的歐陽修反應激烈,激動的拍了桌子,連連感嘆:這個小子太會讀書,太會用書了。

兩個巨佬讀了半輩子書,被一個二十一歲的小夥子說暈了,最開始他們以為自己在第三層,小夥子在第二層,沒想到小夥子在第五層。

沉思片刻,歐陽修給出了一個篤定的預言:此子的文章,以後必定獨步天下。

《誠齋詩話》: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憑空創造皋陶殺人的典故用來凝練觀點,就已經達到了第四層,事先預料到考官對假典故的疑問,用真典故的邏輯證明假典故的合理性,還讓對方無法反駁,無疑已經達到了第五層境界。

3.八面受敵

蘇軾從此便受到歐陽修的極度欣賞,在第一文豪歐陽修的孜孜不倦的誇讚下,蘇軾成了京城家喻戶曉的明星。

大宋人民群眾對蘇軾擊敗兩大文豪,到達第五層的事實津津樂道,但更感興趣的是蘇的讀書方法,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都是十年寒窗同一道考題,為什麼我頻頻落第,你卻秀翻天下?

幸虧蘇軾是個風趣豁達從不藏著掖著的人,他主動公佈了自己的讀書秘籍。

這個方法蘇軾給起了一個非常威武的名字:八面受敵讀書法。

曾有個叫王癢的年輕人一直給蘇軾寫信請教,王癢十三歲喪父,閉門苦讀,讀爛經史百家,但下筆成文雖然"筆力有餘,出語不凡",但離出彩還差得遠,蘇軾善意的寫信點撥他,這封信叫做《又答王癢書》。

大意是這樣:你讀書是讀一本啃一本,書裡包羅永珍,你在每本書裡只能八面出擊,每一面都淺嘗輒止,況且全天下那麼多書,如汪洋大海,你不可能讀完,讀完也不可能對每本書精通。我卻相反,我是一次讀一堆書,讀書前想好自己想了解哪一方面,就只讀每本書中有關這個方面的內容,如同八面受敵,其他的部分視而不見。比如興亡之亂、賢者的影響,待這個問題攻破了,再去攻第二個問題。所以一本書我可能讀多次,但從沒從頭到尾讀完過,但不要緊,你破解過的問題肯定會樣樣精通(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

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方,類似於百度或知網的題目搜尋,當然,在宋代沒有網際網路,如果要使用八面受敵法,家裡就需要有大量藏書,但恰巧蘇家藏書出了名的多,所以,一家子用領先時代一千年的網際網路搜尋讀書法,用降維打擊的方式碾壓了整個宋朝。

這種方法真有那麼神嗎?

其實,被歐陽修誇成明星不僅是蘇軾自己,而是蘇軾全家。

那年科舉張榜後,所有洛陽群眾陷入震驚之中,倒不僅是驚訝於蘇軾考場的自創“皋陶殺人”,而是蘇家的學霸滿門,俗話說五十歲進士,五十歲考上進士都算年少,但讓人抓狂的是蘇軾和弟弟蘇轍首次考試就雙雙金榜題名,一個21歲,一個19歲,就算合起來也才40歲;而且兩人都考進了前五名;更氣人的是,歐陽修說帶他們來京考試的老爹蘇洵,也是個學霸,文章不在二人之下。

(後來蘇洵學霸之名被寫進了《三字經》)。

幾年後,天下第一難考的制科考試開始了。如果說科舉是高考,那麼制科就是高考勝利者重新參加奧賽。這次,蘇軾和弟弟蘇轍又雙雙重新整理了洛陽群眾的世界觀,蘇轍考了前五,蘇軾考了第一(蘇軾的名次百年無人打破),如果只有蘇軾一個人是學霸,那可以稱一句天賦使然,但一家子都是學霸,那大概就是讀書方法使然了。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宋代香學系列:芳香縈繞的宋代社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