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編者按:

和美空間文化小組將每月刊出4篇有關宋代香學文章。

宋代香文化極其鼎盛。本來中國傳統文化就重視用香,文士對「君子道義」的重視促使他們以香馨德,驅穢和喻德兩不誤。宮廷貴族的各式繁文縟節皆需用香,盛大排場中香料也是裝點門面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香料為代表的海外貿易大宗,更為大宋帶來滾滾財源。而宋代儒道釋三教的發展,也需要用香。諸多的原因,讓香的使用和對香的消費,充斥了整個宋代社會。在當下玩香和品香人的心中,宋代就是那個芳香縈繞的時代。宋代香料使用的流行情況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下文將詳細討論。宋代香料使用的流行情況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下文將詳細討論。我們將回歸宋代,看看宋代人的用香各個面向。

香料貿易的繁榮

唐朝時,中國已經在對外貿易中大量進口域外香料。

到宋代,香料貿易依然在不斷髮展,佔宋代總收入的1/50-1/10。僅計算神宗熙寧九年(1076)至元豐元年(1078),乳香貿易即有近三十萬貫的收入,南宋則更多。從香料貿易收入佔宋代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來看,從北宋初年的3.1%到南宋建炎四年(1130)的6.8%,再到紹興二十九年(1159)乳香錢一項即高達24%,香料貿易比重不斷增加。

宋代河道中的商船

宋代香料貿易如此繁榮的景象是在內外因的雙重影響下產生的。

持續了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對阿拉伯國家造成經濟上的嚴重損失,故而阿拉伯人為發展商業、獲取經濟來源,多來華貿易,經營物品則以香料為主。再者,宋代與外族戰爭的失利,造成每年需對外交納相當數額的「歲幣」。國家內部則官僚機構臃腫,薪俸壓倒財政,政府入不敷出。宋代造船工藝的發達為香料的海外貿易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撐,故為扭轉財政格局,宋代政府對海外貿易收入的依賴十分嚴重,而香料利潤極為可觀,於是成為當時的貿易大宗。

香料中的名貴品類價格十分高昂,「諸香中,『龍涎』最貴重,廣州市直,每兩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系蕃中禁榷之物」,上等的龍涎香更是千金難求。高昂的利潤推動了市場的發展,《鶴林玉露》中就記載了一則故事,主人公以國內綾錦奇玩運至域外交換香料,回國後販賣,從而獲利數十倍,其自述方法曰:

「到海外諸國,稱大宋回易使,謁戎王,饋以綾錦奇玩。為具招其貴近,珍羞畢陳,女樂迭奏。其君臣大悅,以名馬易美女,且為之舟載馬,以珠犀香藥易綾錦等物,饋遺甚厚,是以獲利如此。」

蘇軾「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 的記載反映了宋代香料貿易的繁盛,尤其海南以香料貿易作為主業,以致荒廢農田。禁中儲香亦因貿易、禁榷及朝貢而繁多,因而設有專門的香料庫,宋代葉夢得《石林燕語》就記載到:

「宋內香藥庫在謻門外,凡二十八庫。真宗賜御製七言二韻詩一首,為庫額曰:『每歲沉香來遠裔,累朝珠玉實皇居;今辰內府初開處,充牣尤宜史筆書。』」

其中真宗的詩句也反映了與國外貿易沉香之盛況。

香料買賣易獲暴利,因此宋代政府對香料貿易進行管制和禁榷,並且由官方採買的香料不僅可以用於宮廷日常使用以及賞賜,有時還可以發揮相當於貨幣的作用,「官方禁榷博買所得的香藥,除了部分供應宮廷使用之外,其他則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以香藥交換民間的糧食、絲綢、或充作為貨幣使用,即是『博易』。……具有鈔引功能,在必要之時變賣能解除政府財政危機……」可見香料貿易在宋代經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香料貿易的繁榮為宋代社會用香提供了可靠的經濟基礎。

香霧繚繞宋皇宮

宮廷用香往往極盡奢華之能事,香料所焚之處,場景頗為壯觀——「水沉山麝薔薇露,漱作香雲噴出來」、「寶篆煙雲凝馥郁,華林錦綺競紛芳」、「薰風澹盪飄黃傘,瑞腦紛紜點翠裀」等詩句,都是皇室用香鋪張的寫照。宮廷中多見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價格不菲的香料,以彰顯皇室的尊貴。

將香料放入蠟燭中燃燒是宋代宮廷中薰香的一種做法,類似於今天的香薰蠟燭。宋徽宗在宣和、政和年間,宮中用龍涎、沈腦屑灌河陽花蠟燭,列兩行,數百枝,焰明而香滃,為天下皆無。而宋高宗趙構在位(1107-1187)時已久不能進此蠟燭。其時,宋太后自沙漠回駕,正值壽宴,宋高宗效仿宣、政時的做法,但僅列十數炬花蠟燭。太后似乎未有聞見。直到高宗來臨,問太后「燭頗愜聖意否?」太后的回答是:「你爹爹每夜常設數百枝,諸人閣分亦然。」高宗等太后起更衣,偷偷與皇后說:「如何比得爹爹富貴?」可見宋宣和政和時期宮中揮霍香料的誇張程度。

宋神宗熙寧年間的進士王仲修,對禁宮的生活大為讚賞,寫過102首《宮詞》。他的《宮詞》作品中,對內府用香多有描繪。如「天氣清寒當臘日,沉香甲煎賜諸房」寫宮廷中分配香料用度,以及「山樓綵鳳棲寒月,宮殿金麟吐御香」等描摹華麗場景的詩句,為歌詠皇室之詞,其中所言香料、香具未必是寫實,更多是為了烘托皇室奢華及尊貴。

在宮廷中出現的珍貴香料種類眾多,除皇室經濟實力雄厚及禁榷政策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番邦進貢。在番邦進貢的奇珍異寶中,重要的貴重貢品之一就是珍稀香料。關於這一點,記載香料貿易及宮廷用香的公文可以佐證。

由於異域貢香十分有限,皇室能夠接觸到的高階香料品類無疑遠多於民間及一般計程車人階層,宮廷用香對於民間而言顯得神秘而高貴,宮內出現的香方有時流出,便會被宮外爭相學習和模仿,帶動社會的用香潮流,如「溫成皇后閣中香」即出於禁中,傳至宮外後大受追捧。

宋仁宗的溫成皇后曾以荔枝皮、苦楝花等材料製作了一款合香,名為「溫成皇后閣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楝花之類合香,而沉、檀、龍、麝皆不用。可見,禁宮之中也會使用一些簡單的香方,看來並不那麼奢侈,但氣息中正平雅,為民間追捧。

而為了示恩典,君王常將珍貴香料或香料製品作為嘉獎賜予得力的臣子,如「金獸分香賜老臣,全家望闕拜君恩」詩句中寫分香賜老臣,及王仲修《宮詞》(其七十七)中寫君王「賜沉香筆」,等等。賞賜所用的香料種類由於打上了「御賜」的標籤,常常會迅速流行於世。此類記載並不少見。

宋代史料筆記侯鯖《墨客揮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文正太尉,氣羸多病。真宗面賜藥酒一瓶,令空腹飲之,可以和氣血,闢外邪。文正飲之,大覺安健,因對稱謝。上曰:「此蘇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胃寒夙興,則飲一杯。」因各出數榼賜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效為之,蘇合香丸因盛行於時。

真宗特賜王文正蘇合香酒補身,又賜予近臣少數,使得「自此臣庶之家皆效為之」,極大地推動了蘇合香丸在整個社會的普及。又如宋朝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宋徽宗偶然發現香庫中存有一種頗為珍貴的香料,其香芬馥無比,非同尋常,故賜名「古龍涎」,珍視非常,遂令之前被賜此香者將未用的賜香悉數歸還禁中。當時有宦官分得到零星小塊,頗為愛惜,便將其打孔穿絲,佩戴於脖頸間,「此遂作佩香」,「今佩香因古龍涎始也」,帶動了後世的佩香風尚。

宋代皇室數百年間芬氳未斷,滅亡之際仍有沉香千兩:

張世傑之戰海上也,嘗與祥興之主約曰:「萬一事不可為,則老臣必死於戰。有沉香一株重千餘兩,是時當焚此香為驗。或香菸及御舟,可即遣援兵;或不然,宜速為之所,無墮其計中也。」及崖山之敗,張儼然立船首,焚香拜天曰:「臣死罪,無以報國,不能翊運輔主,惟天鑑之!」

崖山海戰中張世傑落敗,焚香為驗,其後皇室軍民盡數投海殉國,自此宋代一縷香魂隨風散去。

校改:坤八

或直接搜尋「和美SPACE」

3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細讀《世說新語》   瞭解當時貴族士人的放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