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被奉為“亞聖”的孟子,是我國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歷史典故“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讓人們認識到,教育後代要重視環境,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沒有一個成長的好環境、好夥伴,那麼就會接觸社會上不良的習氣,不能樹立正確的三觀,連起碼的禮儀都不懂,長大後就很難出息。而孟子所取得的成就,顯然是和他母親的智慧及教導分不開的。

孟子在母親的影響下,非常注重禮儀,倡導人性本善,他認為人出生時就是善良仁厚的,之所以出現惡人,是由後天環境造成的。孟子告訴人們,做人最起碼要懂得禮貌,才會有好的機遇。

古人是非常重視禮儀的,我們知道不同朝代的古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都不相同,儀式感很強。比如互相抱拳,兩手合十作揖,下蹲禮節等等,男人和女人的禮節也各不相同。過去的女人大多數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人的禮節都表現在家族中,要是破壞禮節,就要遭受懲罰。

孟子的妻子平時在丈夫面前,也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不敢有半點違背禮儀的言行。可是有一天,孟子的妻子攤上大事了,孟子因為妻子不當的行為,要和妻子離婚。究竟是什麼大事呢?說起來還真是個趣事。

有一天孟子外出,他的妻子一個人在屋子裡,看見沒人,就開放一回,把兩條腿叉開伸著,在古代來看,女人這樣的姿勢有點不雅。孟子回到家中,看見妻子如此豪放,頓時火冒三丈,指責妻子不守婦人禮儀。孟子去到母親的房間,對母親說妻子不講禮儀,不配為婦,我要休妻。他的母親問其緣由,孟子說她伸開兩腿坐著,我都沒法說,太不像話了。孟子母親反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孟子說我親眼所見啊。孟母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婦人沒有錯,全是你的錯,是你沒有禮貌。

孟子母親說《禮記》上講,有禮貌的人進屋前都先要問一聲,誰在裡面;準備進廳堂的時候,先要高聲傳揚;要先打招呼讓裡面的人有個準備,再迎接以禮相待,不能搞突然襲擊,進屋時還得眼往下看。你沒有通報妻子一聲,是你沒禮貌。妻子閒居在家,看家沒人,姿勢放開一些有什麼過錯?孟子覺得母親言之有理,自己不也有不雅姿勢的時候嗎?於是聽從母親的話,不敢休妻。孟母維護媳婦,批評孟子,是明事理懂禮節之人,要是碰到挑撥離間的惡婆婆,媳婦就慘了。要知道古代婦人被休回孃家,就沒臉見人了,有的甚至會輕生的。

人們總是看別人沒有禮儀,而不嚴於律己。孟子嫌棄妻子動作難堪沒有禮儀,這是因為封建社會制度下的“三從四德”,是婦女身上的枷鎖,即使在自己丈夫面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還有人身的自由可言。同樣是女性,孟母對兒媳呵護有加,對孟子的批評一針見血,孟母的一頓訓斥,讓孟子心服口服,認識到自己對妻子的言行太過分了,說到底就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

孟子這個趣聞,對我們很有啟發。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與人交往更要懂禮節。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數是講禮貌的人,正因為他們禮貌待人,才受到別人的尊重,在前進的路上有困難時,得到朋友們的幫助。反之有的人平時不講究禮貌,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在自己遇到困難時,幫助你的人就很少,機會也會與你擦肩而過。

現在老祖宗傳下來的禮數,已經深刻在華夏兒女的心中,只是形式上有所變化而已。在社會交往中,女人更要有禮有節,因為懂禮數的女人更能左右逢源,結交好運。有的人往往忽略社交場合上的禮儀,在穿戴上倒是挺講究的,當然穿戴整齊也是對人的尊重,但是剛見面時必要的禮節不能含糊,禮節也要有儀式感,讓人覺得你非常的重視這次見面,這樣才能取得社交活動的成功。

我們要掌握一些社交禮儀知識,想要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網,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比如在稱呼上就很有講究,接觸到哪個階層的人,用恰當的稱謂,能讓人對你心生好感;在行為上也要得體,不說阿諛諂媚的話,禮節適當更能引起人們的尊敬。禮貌禮節,不是巴結人,是互相的尊重,是高素質的表現。

10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牡丹亭》筆下的驚豔之美,不輸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