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大運河把中國緯度、氣候、物產、文化風俗不同的地方聯絡起來,或許連隋煬帝都沒想到,在他挖了大運河千百年以後,會有這麼多的專家學者熱衷於對大運河文化的挖掘,而不是執著大運河現實作用的發揮。更有甚至開始剖析1500年前隋煬帝的心態,說他如果一直活著,隋朝不亡,能把這條運河挖到海南島,為的就是躲避北方冬天的冷。

這種現象是扎堆出現的,出現在大運河後申遺時代,但是,更多時候,在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那裡,這種挖掘體現為一種快餐式行為。他們沒有做田野調研,沒有做文獻探究,有的僅僅是網路搜一搜,這種狀態下出現的文章質量可想而知。

當然,也有很多人靜心研究,曾經和一位靜心研究的學者聊天,他忽然感觸地說:很多時候,我們冥思苦想,因似有所得而很欣喜,但忽一日卻從書中發現,我們想到的前人早已想到了,並且比我們想的還周全。

是的,歷史真這樣,在我拿到《唐宋帝國與運河》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渺小了。大國基建,是百千年之事,功過研判,也需百千年之遠,這也許是《唐宋帝國與運河》給讀者最大的啟示。

這本書最初成書於1944年,是當時中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的“叢刊”之一,一直到今天,仍被學界譽為“千古不刊之作”。

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有個很奇怪的巧合:兩個橫空出世的朝代,僅僅延續了三世的王朝,分別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兩大傳奇工程,並影響至今。這兩個王朝是秦朝和隋朝,這兩大工程是長城和大運河。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兩大傳奇人物:秦始皇嬴政和隋煬帝楊廣。

後人一直在探究長城與運河,而民國以來,這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一人一書。這人叫全漢昇,廣東順德人。他潛心研究,綜合分析了《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全唐文》《冊府元龜》等大量歷史典籍,探究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的大運河作用,梳理了大運河的文化脈絡,得出最權威的結論:運河通,則國運興;運河塞,則國運衰。這本書叫《唐宋帝國與運河》

從1944年面世,76年來,簡體中文版單行本首次面世。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你若讀書,風雅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