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春秋、戰國自公元前770年始,自前221年結束,中間這五百多年間,除秦國以外,各國就沒有戰爭了嗎?其他諸侯國的民眾生活得就很好了嗎?恰恰是秦國敢於變革創新,廢除了西周貴族財產、爵位世襲制,民眾可以憑藉自己的農業勞動和軍功爵制度來獲得土地和爵位;反觀儒學,主張“克己復禮”,就是要回到西周時期的階級分明,階級固化的社會,貴族的兒子一輩子都是貴族,奴隸的兒子一輩子就得是奴隸;憑啥一個平頭百姓就得跟士大夫貴族同等地位?這就是儒學教給很多人的想法,安分守己,不要想得太高太遠。

思想是社會控制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為什麼在漢之前未被重視,原因很簡單,大一統的局面趨於穩定,權力者不需要頻繁的戰爭了,暴力統治又不得民心,而穩定社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思想。而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奴化,這是文化裡最噁心的東西,女人裹腳它不反對,皇帝養蓄奴養太監儒家也贊成,只講忠孝禮義,不講法治規則,只講君臣父子,不講平等自由。獨尊儒術,扼殺其他是古代帝王維持皇權統治的理論依據。

網上有人說,《大秦賦》中的秦始皇有些柔弱,演繹得不貼近歷史。但恰恰相反這個秦始皇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薩心腸,是一個有情有義,貼近人性的,這才是真正的秦始皇。

然而可惜的是,始皇帝因為推崇法家思想,2000多年裡卻被儒家抹黑;還有歷史的教科書或文章中,因為階級立場的不同,對前朝的統治階級形象都會有各種不同程度的詆譭、抹殺或掩蓋其真實的面貌。

在我們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個暴君,被六國文人或後來的儒家描述成一個不仁不義、無情無愛的“惡魔”。但反過來想一下,一個被他們描述成這樣的惡魔,能夠在錯綜複雜、爾虞我詐的戰國時代集中秦國力量統一六國、贏得天下嗎?

《大秦賦》《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秦國內部的權力鬥爭也很激烈,如果只使用嚴刑酷法、雷霆手段來統治各方勢力是不可能的。要團結所有的人,“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必須還要有菩薩心腸。不僅要用情懷,更要用感情、仁愛來籠絡人心。

劇中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人。從他對待呂不韋的態度,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他對呂不韋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不僅把他作為相國、仲父,而且更把他作為人生事業的導師。

呂不韋被罷相後,要離開咸陽。已經掌握親政大權的秦始皇並沒有忘記他的功勞和父子感情。自己雖然因為宗室阻力不便出現,但他明確讓百官相送,甚至把自己的嬰兒扶蘇抱去送一送他的“爺爺”。這個場景讓人淚目。

焚書坑儒?

坑的是那些不學無術,只知道矇騙別人的方士罷了,至於焚書,人家燒的是民間私刻的書,至於朝廷保留的書籍,一本都沒燒,反而是秦末項羽攻佔咸陽,把書燒了不少。

至於秦朝的滅亡,跟“暴政”無關

因為自商鞅時期傳承的以“軍功爵”體系為中心的先軍體系隨著秦朝的統一而不能繼續發揮作用,不適合大一統王朝發展經濟,統一措施過於急切而導致的。

至於修築長城、開鑿靈渠來說,這是具有萬世國防意義的重要舉措,從公元前219年開始,秦軍的嶺南軍團前後五十萬人、長城軍團前後三十萬人,在南部邊疆與北部邊境與百越、匈奴展開激戰,為什麼?

就拿匈奴來說,如果不反擊、如果不防禦,邊地百姓便是會被殺掠,甚至內地百姓也會受到損害,如果不開鑿靈渠,嶺南之地永遠無法歸於教化,一統版圖。這些事情,任何一個朝代成立之初,想要去完成,無異於自掘墳墓、自損根基,因為其人力物力的耗費程度,非一年、幾年所能彌補,甚至要十餘年的休養生息。

可是,秦始皇明白,內地的百姓的命是命,邊境的百姓也是大秦的子民,匈奴殺掠邊境,內地無憂,可一旦殺掠到內地,內地百姓還會反對長城的修築嗎?人都是自私的,只要禍事不關己身,誰在乎別人的好壞死活?

可以說,秦始皇的魄力與眼界,後世帝王,幾乎無人可及,長城、靈渠,百世沿用,這難道不是功在千秋嗎?可笑的是有人讚歎長城的宏偉、景色的壯麗,回過頭來就說秦皇的暴虐,百姓的死傷,這樣的一種態度,似乎很不可取。

換句話說,漢武帝去修築長城、開鑿靈渠,他一樣會被人痛罵,這個活不得不幹,卻又無人敢做,千古罵名這個壓力,沒有人敢輕易地揹負,但是秦始皇敢。

況且秦朝只不過把“趙長城”、“燕長城”連起來了而已,根本就不算完全重新修一條長城出來。至於“孟姜女哭長城”,一個藝術作品都能當真?更何況,歷史上真正的“孟姜女”比秦朝晚了好幾百年呢!

那為什麼會這麼多“抹黑”秦始皇的呢?

這是由於秦始皇在文化領域上的強硬行動,得罪了以儒家為主的讀書人;而在此後的幾千年間,中國的文化領域幾乎都是被儒家子弟所左右,史冊書籍和文藝戲劇、演義、小說基本都是出於儒生之手,從這些人手中出來的書中所描寫的秦始皇是個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現在研究歷史的人們對秦始皇殘暴的證據多數都是從司馬遷的《史記》等“正史”中引摘;而作為讀書人的司馬遷,他和秦始皇生活不是同一個年代,書中的史料也來自前人的記載和傳說,也同樣受在他之前的讀書人心態的影響,書中也難免有失實的地方。

但真正有眼界的人,絕不會如此看,因為在他們看來,秦皇是這樣的:

大丈夫當如是!”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有為漢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為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漢武是也。”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然而可惜的是,秦始皇因為推崇法家思想,2000多年裡卻被儒家抹黑。儒家思想的毒害可怕的不是在於它的威力。而是代代相傳,不斷根生在了骨子裡。

二千多年儒家思想對人們毒害太深了

首先它造成了分明的等級制度。無論什麼事什麼人都得分個高低貴賤。其次它迫害了孩童。孩童的人權與自由得不到保障,很多家庭父母打孩子已經成了調侃式的家常便飯。叛逆是當下中國的孩子最常見的問題。但與其說這是生理導致的反應,不如說是孩子隨著身體的發展渴望心靈的自由。

讓我們看看歐洲的孩子,小孩和大人第一次見面交談的時候,大人會和小孩握手,並介紹自己的名字,而且他們會直接叫對方的名字。小孩也擁有平等的人權。所以他們的孩子很獨立。而我們的孩子做了錯事,大人會說什麼? 他一小屁孩懂什麼?

奴性的控制:

儒家思想被重用的原因就是它能教化人民聽話。皇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的就是鞏固自己的統治。這導致了什麼結果? 太聽話了。水滸傳裡的豹子頭林沖。自己被欺辱成那樣,自己的老婆被調戲,自己的腳被開水燙,再給他穿充滿刺的草鞋。直到自己要被殺害都沒爆發,處處隱忍,成了我們的處事態度。最後水滸傳的結局是什麼? 宋江要招安,英雄都被殺害。可見毒害之深。

對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限制:

我們往往看一個人說他規規矩矩的,同時也側面反應了他死板不會變通。規矩太多,也確實會限制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儒家也有好的一面,儒家在中國既可以被晚清的頑固派變成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也可以被康有為變成推行改革的工具,在西方儒家卻促進了啟蒙運動的產生,反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王閏之嫁給蘇軾,竟是做了堂姐替身,用陪伴換來丈夫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