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今復若能殺彼師子,為國除害,真為奇特。”“奇特”一詞出於此,表示不尋常的,非常罕見的,令人驚奇的行為。正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不免對人類文明發展之路深深嘆息。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主要標誌有文字的發明,國家的產生。在非洲那塊貧瘠的土地上,部落存在的意義重大,形成國家則比較晚。因為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的介入讓土著居民苦不堪言。
為了掠奪資源,只要能達到目的,過程的殘忍皆不在考慮的範疇。商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只要是能夠博人眼球的新奇事物,他們都是來者不拒,即便是人,所以便有了“黑奴貿易”。
從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充當奴隸,大量的非洲黑人來到了美洲。這些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非洲的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毫無人權可言,這悲慘的命運還將在他們的子女身上延續。
在這些黑奴當中,有一個叫薩拉·巴特曼的女子,1789年出生在非洲好望角的科伊桑部落。新生命誕生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薩拉·巴特曼卻成了一個笑話,因為她與其他人不一樣,不僅特別黑,還有一個特大號的臀部。
在前面的《晚清姑娘被騙到美國,如“動物”般展覽,一次收費50美分觀看身體》一文中,詳細地講解了一個晚清時期的中國姑娘因為獨特的晚清服飾和小腳,被美國商人卡恩兄弟帶到陌生的環境中,被當作了一件獨特的展覽品,遊客在觀賞的同時,卡恩兄弟獲得了豐厚的收益。
薩拉·巴特曼的命運也一樣,因為身材獨特而被關注,這也註定她的一生會特別悽慘。父母死於戰爭之後,薩拉·巴特曼隨即成為了一名荷蘭農場主的女奴。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權,還會被當作商品繼續交易。
21歲時,薩拉·巴特曼被農場主的哥哥亨德里克和英國醫生威廉看中,她黑得出奇的面板,加上超大號的臀部讓這兩個人發現了新商機。遠方的英國倫敦,是一個文明高速發展的示範地,在那裡有很多有錢人,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感特別強烈,只要抓住這一點,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因此,薩拉·巴特曼也被當作了一件展覽品帶往了倫敦。 審美這個態度,有時候確實也很奇特,如今以苗條為美,唐朝時以豐腴為美,當時的歐洲以豐乳肥臀為美。很顯然,薩拉·巴特曼把這種美髮揮到了極致。
也正因為如此,亨德里克和威廉的這次謀劃可謂是大獲成功,僅僅是靠收取門票錢就賺得心滿意足。但人的貪慾是沒有止境的,隨著審美疲勞日漸加劇,薩拉·巴特曼開始被冷落。收入一日不如一日,亨德里克和威廉自然也著急了,想著要如何把利益最大化。
隨後,薩拉·巴特曼從大鐵籠子裡面走了出來,開始了巡迴演出。又賺了一筆之後,想想確實沒有更好的招兒了。一不做二不休,亨德里克和威廉這兩個商人直接把薩拉·巴特曼賣給了法國動物園,最後很賺了一筆。
法國動物園的馴獸師把薩拉·巴特曼當作動物一樣來馴化,力爭要讓她成為動物園的一大“特色”,所以接下來的生活大同小異,先是被關在籠子裡展覽,後面又拉出去巡迴演出。這一次出巡,薩拉·巴特曼因為太過疲勞,在途中猝死。卻沒有人惋惜她的生命,只有商人們無計可施的嘆息。
生命的結束並不代表商人們會就此罷休,薩拉·巴特曼的遺體被一名法國醫生做成了一比一的雕塑,放在博物館內供更多的人參觀。事實證明,只有當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了,才會有尊嚴可言。薩拉·巴特曼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入土為安,那需要特別大的輿論壓力和過硬的實力才能辦得到。
文明不斷在進步,黑人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黑人領袖曼德拉強烈譴責歐洲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並要求歸還薩拉·巴特曼的遺體,讓她回到自己的故土,入土長眠。終於,在1995年的時候,法國同意了曼德拉的要求。
薩拉·巴特曼的遺體在2002年回到她生養之地,入土為安了。至此,結束了被歐洲人參觀長達200年之久的漂泊之路。
小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陳勝則不這樣認為,有這樣的認識自然是合乎情理的,人人生而平等,只不過後天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打拼。
在薩拉·巴特曼生活的時代,她無力去反抗,只能選擇承受和順從。如今的我們生活在新中國的光輝之下,是多麼的幸福,一定要珍惜這份生活。不管怎麼說,如今的薩拉·巴特曼終於回家了,這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參考資料:《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薩拉·巴特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