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現今修譜環境存在問題,小輩不懂家族文化,根本沒有想過修繕家族譜書,如果長輩再不考慮,家譜就要斷代了。

因為家譜有著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說,就當下狀況來說,家譜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經歷過一次“浩劫”。所以很多家族的家譜已經長達幾十年沒有修繕了,如再不修繕,家譜文化就將流失,下一代的家族後輩,連家譜是何物都不會知道。

所以,當代修譜人以長輩居多,大多是不惑以上,耄耋以下。但由於年歲已高,對於家譜的知識無法掌握完全,在修譜時常常出現困惑之處,且無解惑之人,遂修譜之事,難如鴻毛渡水。

今天錦秋為大家列舉三大修譜之錯舉。

一、國學史學修養不夠,無法鑑別資料真偽,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在編修家譜時,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人物知識、歷史遷徙知識、家族輩分知識等等,當我們在尋根問祖,向上追溯的時候,我們會蒐集到一些關於先人的資訊,但很多家族都不會對所蒐集的資料進行考證,直接把蒐集來的資料照搬到家譜上,造成家譜失真。

比如,某一家族說自己家族的遠祖是康叔,但康叔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人物,距今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遠祖又只是自己的第八代祖先,按照自然生育法則,從今天,往上追溯八代,如何能到3000年前?所以我們在編修家譜時,一定要多看一些國學、史學的資料,還可以去尋找周圍一些對歷史比較有研究,懂歷史的人一起看考證所蒐集資料的真實性。

並且家譜的資料很多都具有各個時代的特點。如古代的家譜中都會有族產的存在,但是現今社會,族產已經不適用家譜了。所以對於以往家譜上的資料,我們不能照搬到現代家譜上,要去粗取精,融合現代化社會的特點,不能盲目。

二、以為同姓就會同源,忽略了民族融合中的姓氏融合,盲目歸源歸宗。

“同姓就是同源”的說法是不對的。姓氏的起源來自於黃帝氏族時期,到了商周姓氏才以具體的文字形式展現出來。而姓氏的衍變是多樣的,現今大多姓氏都是多源流、多民族的。

就如姬姓,僅僅這一個姓氏都衍化出了400多個其他姓氏。再加上漢化改姓、以官職為姓、逃難改姓等等因素,如果祖上沒有實際的資料記載,萬不可盲目歸源歸宗,讓家族失了根。

三、摻雜了宗族“權力話語”角逐,編修家譜組織成為“一言堂”

編修家譜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族人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的家族在編修家譜時,成立了家譜編修委員會,並設立會長,副會長,主編等職位,委員會成為他的一言堂,並不聽取任何建議,對於一些有著明顯錯誤的決定,一意孤行,不僅人心流失,對於家譜來說也是災難性的。

有的甚至把“有意見、不聽話、不出錢少出錢”的族人的資料抹去,或者是輕描淡寫。讓家譜失去尊親睦族的作用。以致於讓族人離心。

但家譜編修委員會不是一言堂,對於修譜一事,萬不可一人做主。並不是誰主持修譜誰說了算,而是遇到事情,舉辦會議,大家意見彙總,最終得出結果才是最好的方式。

1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何紅雨作品|重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