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泥土味的美文
——以糜建國散文集《春風,拽著人們奔跑》為例
口 老 村
快看啊,糜建國的又一篇散文《家住寨上》,登上人民日報啦!
這是文友們在手機微信上,情不自禁發出的感嘆。還有不少人為他點贊,贈送玫瑰花。是呀,不是誰的作品都能隨隨便便在貴報“大地”副刊上登載的。尤其是對一個企業家的散文而言,那更是難上加難。然而,糜老弟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最近幾年,他不知是受了什麼高人的指點或真傳,不僅在人民日報多次發表署名文章,而且,他的稿子還被光明日報,中國作家網等數十家新媒體頻頻採用。
新的時代,必然會孕育和誕生新的文學作品,而糜建國就是一個睿智的,用文學夢想編織絢麗人生的執著追求者。
這其中的奧妙,究竟是什麼呢?一個企業家,對文學能有那麼大的熱情和幹勁,實屬罕見。一般來說,懂經濟會經營的人,不一定有文學素養,懂文學藝術。但對文學有一定愛好的經營者倒不乏其人。帶著這個問題,我走近了糜建國,想一探他的創作風格。
具體來講,想從他近日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裝幀精美的散文集《春風,拽著人們奔跑》,淺談或簡析他散文創作的意象及深層內涵。
一
糜建國(筆名:北國),何許人也?他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是大巴山深處一普通的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後,來到城市創業打拼,現是重慶一家塑膠公司的總經理兼愛心助學會的會長。他四十開外,個頭不高,五官端正,屬濃縮的是精華那一型別,特別是那一雙炯炯有神的,能洞穿世事滄桑,人情冷曖的眼睛,時時放射出和藹的光澤。其性格偏內向,沉穩而不失健談。他為人正派,真誠,厚道,與之交往,勿須設防。
我與糜老弟前後有過三次零距離接觸,一是去年金秋十月,參加市散文學會與市政法委員會扶貧集團聯合,組織到武隆後坪鄉文鳳村的採風活動,我與他同行,初識,給人的印象謙虛,謹言慎行。另一次是今年九月,我們又一塊乘飛機到黔江與首都北京的,由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丹增帶隊的十多位資深著名大師匯合,共同探訪該地區扶貧攻堅的情況,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傳承紅色基因,講述扶貧故事”。這回糜建國給我的好感又進了一步,他善觀察,善思考,有文氣。再一次,就是前不久,重慶市散文學會專門為他《春風,拽著人們奔跑》一書,舉辦的研討會。在會上,全國著名詩人傅天琳,市作協副主席,西南大學教授蔣登科,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邢秀玲,會長劉建春,重慶晚報“夜雨”副刊部主任胡萬俊等名家高手,對這部散文集,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會上,糜老弟十分謙遜地說:經驗談不上,除了認真寫,努力寫,勤奮寫之外,沒有其它途徑。由此,可見地創作的嚴謹態度。傅天琳道:我與他是三年前,一次文友聚會時,偶然認識的,多年來,他一直拜師學藝,勤奮創作。糜建國有擔當,有情懷,有悲憫之心,這個集子思想很厚重,大地太需要呼吸心跳的作品了。蔣教授說,他人品很好,為人低調。我對他散文的總體評語是:因為接地氣,所以有底氣;因為有陽光,所以有力量;因為有情懷,所以有溫度。當然,也有個別參會者,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和希望。
因此,下面的文字,我想側重談談自己拜讀這本集子後的感受,以及就創作意象進行一點粗淺的剖析,旨在與廣大讀者一道,共同分享他的一篇篇美文。
二
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走村串戶考酒師》一篇為例。當時國家正在提倡和弘揚工匠精神,糜老弟捕捉到這一條資訊後,就及時激情創作了這篇散文。且看他的行文片斷:
……烤酒一輩子,王師傅也體驗到了人情冷曖。一斤糧食,收取加工費一元五角,在算賬時,有的主人家幾毛錢也不會多給;也有大方的,多給三五十元。但吃好吃差,王師傅都認真烤酒。按照他的話說,十里八鄉,都知道我王明祥師傅,不能因了一頓飯、一包煙,壞了名聲,烤酒也在考量人品……。
在糜老弟這本書中,類似上述的美文比比皆是。如《春風,拽著人們奔跑》一文,就是一篇上乘之作,可圈可點。
……原來,風,一直拽著小鎮在奔跑。公路村村相通,縱橫逶迤,望不見盡頭。鄉親們撻穀子、掰苞谷、收小麥等,再不像以前那樣靠“背、挑、扛、抬”……逢年過節,家鄉柏油公路上塞滿歸鄉探親的小汽車,與兩旁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樓相得益彰。風,把家鄉拽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風,依舊在吹,在神州大地上強勁地吹!
風,改革的春風,拽著億萬人們在奔跑!
妙,妙,真是著墨妙極了。這篇紀實散文,將中國嶄新的時代,改革朝著縱深,朝著深水區發展的良好態勢,透過社會主義新農村翻天覆地變化的描繪,從而呈現黨的振興鄉村戰略,精準扶貧等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優越性。文字讀來親切,真實可信,身臨其境。字裡行間,無不滲透和折射出惠民政策的正確性及深得人心。由此可見,作家糜建國對家鄉的痴情和關注。他立意高遠,創作功底深厚。要不然,他的散文為何有如此大的張力和魅力呢!從他的作品中,總能讓人感受到閱讀的快感,感受到泥土的味道,及沁人心脾的芬芳。
再如,糜建國在《一片月輝寄母親》一文結尾處有這樣的描述:
……進入城市以來,我基本上沒有走過夜路。更沒有機會去見識故鄉清冽的月光。每逢清明、春節回老家給父母上墳,心裡總是空落落的,即使有月光,也沒有去欣賞過。隨著歲月的流逝,故鄉的月在我心中逐漸淡去,而關於母親的所有記憶,一直埋藏在心底。沒有想到今晚夜深夢迴,一席月光,竟讓我想起母親,禁不住心沉沉、淚潸潸……
語感語境之美,讀來過癮,令人拍案叫絕。他沒有刻意潤飾雕琢,而是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而這篇散文更難以讓人釋懷的是,糜建國是走山大山多年的孩子,可他沒有忘記故土,對母親的深深追思,就是最好的見證。文中說,母親生病了,父親喊他和小弟弟,連夜打著火把去山外叫赤腳醫生,起初,怕路上有蛇,怕過農家院子遭狗咬。可後來,心裡想到癱在床上的母親,需要及時治療,就一切都不害怕了,一路喊著“媽媽”壯膽。當母親病情稍稍好轉時,她又下床上山砍柴種菜,在家給孩子們烙粑粑吃。這就是含辛茹苦的慈母,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糜老弟細膩的情感表還,可謂,爐火純青,出神入畫。新的時代,太需要這樣有溫度有情懷的文學作品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糜建國的言行,令我肅然起敬。
三
同行們知曉,文藝創作這門學問,這個行道,有許多秘笈。不同的作家有著不同的思維定式,不同的獨特的創作風格及語言模式。
一般來講,至少可以分三個層級,即:初級,中級和高階。而靈魂創作為高階階段。尤其是寫散文,如果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啟迪人的人生哲思哲理,就不可能寫出有思想,有情懷,有溫度,有悲憫之心的好散文。即使東拼西湊成篇,憑經驗,憑高超的技巧寫作,如果不上升到靈魂創作,也不過是一堆汙染人的,令人不齒的文字垃圾。而糜建國的一篇篇精品力作,猶如美味佳餚,咀嚼後,感人肺腑,蕩氣迴腸。當然,這也與作者個人經歷閱歷,平時的修養,對當下所處時代背景,發展的趨勢,以及對世界風雲的判斷,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係。否則,不可能進入創作的黃金期。
作家糜建國之所以能用心血,飽蘸著激情,創作出那麼多的美文,除文化底蘊和生活積澱外,主要源於他知恩圖報,熱愛沸騰的現實生活,對故土,對鄉村,對普通農民,進城打工仔打工妹,都有著一顆乾淨而善良的真誠之心。觀察之細微,筆觸之細膩,行文之流暢,是許多作者難以做到的。
向上向善向美,是新時代倡導的主旋律。糜老弟為了回饋社會,深情報達故鄉山水的養育之恩,他不僅把自己的企業搞得風聲水起,紅紅火火,而且還在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基礎上,在市內牽頭創辦了“愛心助學基金會”。據悉,幾年來該會已資助貧困山區的孩子近百人。我想,寫到這兒,讀者定會明白他創作的初衷吧!前不久,我與他一道隨作家採風組,到武隆後坪鄉文鳳村採訪。當來到一個姓何的建卡貧困戶家裡時,他不僅當場表態,要承擔對其家中三個娃娃上小學至大學的生活費進行資助,而且還創作了一篇題為《家住苗寨上》的散文,很快就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
一個靈魂不高潔,道德不純粹不高尚的人,是寫不出與時代合拍,傳遞正能量,震撼心靈的諸多傑作。這些年,糜老弟用文學點燃思想,照亮豐富多彩的生活,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生活充滿詩情畫意,充滿陽光。
好,言不盡意,就此收筆,以斑見豹,足以窺視糜建國潛心為人民而歌的創作意象,創作軌跡。總之,他的散文作品,像一縷縷清新撲面的春風,充滿濃濃的泥土味,為的是讓泥土綻放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2020.12.26. 於重慶華潤二十四城半壁齋
2020.12.28. 修改
作者簡介:真名,丁友成,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重慶市散文學會副會長,重慶鐵路地區作家協會主席。著有散文集《生命之燈》等八部出版,另有若干作品散見於《紅巖》《中國鐵路文藝》等報刊網,偶有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