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是一位極其有個性的詩人,年輕的時候在彭澤縣擔任縣令,但是八十多天後拂袖而去,無非是不願意與世俗的社會沆瀣一氣,所以毅然決然選擇辭官,前往廬山隱居。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也是成為千古佳話。古代有個性的詩人很多,可是能夠像陶淵明那麼灑脫,那麼無所畏懼的卻是比較少見。正是由於他獨特的個性,再加上為人灑脫,讓他的作品也是顯得別具一格。
陶淵明的詩有一種獨特的力量,由於他為人灑脫,極其有個性,作品也是很有韻味,在廬山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陶淵明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對於事物的認知,還是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要比別的詩人更深刻,從他很多的作品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
隱居在很多看來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是陶淵明不一樣,他是真正放下了一切,猶如一位苦麼僧一樣,用生命去擁抱山山水水,創作出來的作品有靈氣,一字一句極為講究,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哲理,譬如這首《四時》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可是詩人寫得很巧妙,透過對於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
古代的讀書人其實最大的理想,那就是可以學以致用,去到官場實現人生理想,陶淵明原本身處於官場,可是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寧願去過“平庸”的生活。其實只有真正看淡了一切,所以他的詩和他的高尚的品格一樣,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也正是陶淵明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而這首作品正是如此,從開篇到結尾句句有深意。
第一二句是寫春夏之時的事物,以此事物的變化,這種寫法儘管並不是很新鮮,可是寫得很細膩;春天的時候雨水多,每當新春來臨,便是會有淅淅瀝瀝的雨,原野裡到處都是雨水;等到了季節之後,天空中的雲彩變幻莫測,有時好像是一座千奇百怪的山峰,形態各異,看上去非常的壯觀,也非常的漂亮。
“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最後這兩句是寫秋天和冬天,這個時節事物又是另一番景象,而且在結尾一句,其實有著深刻的哲理,這也說明詩人在事物中除了發現美,還融入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秋天的月亮很漂亮,月色下的景色更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等到了冬天之後,又是另一番景象,這時大雪紛飛,可是山中的松樹並不會畏懼寒冷,依舊是傲然獨立於天地之間。
陶淵明這首詩從字面上看很簡單,可是我們深入理解之後會發現,每一句都很有韻味,不僅寫出了新意,抓住了事物變化的重點;同時那份深刻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所以這種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實極為講究,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看法,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這種細膩的描寫,也讓整首詩意境高遠。
那我個人是很喜歡陶淵明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會有新的感悟,可能對於很多的讀者來說,無非理解陶淵明的對於人生的態度;甚至會覺得他很消極,而我恰恰是持相反的意見。正是由於他離開了官場,去到了廬山隱居,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所以他的思想並不消極,一直保持了一種的樂觀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