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相信只要喝過酒的朋友都聽說過兩個字:杜康!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這句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我說的這個“杜康”可不是現在市面上所流傳的“杜康酒”,而是“杜康”的歷史。

1.少康造酒

相傳在中國第一個王朝建立之前的“堯”時期,有一個叫少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由於“堯”管理得當,天下大治,糧食多的吃不完,但人們也只有吃的東西,卻沒有什麼喝的。於是少康便想要造出一種可以讓人們喝的東西,苦思冥想卻不得果。一日,他在夢中得仙人提示:“以糧為料,以水為源,以水泡糧,待第九日酉時先在西邊大樹下等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可。”杜康按照仙人的指示,各取了書生、武士、傻子的一滴血,將之釀出,故酒有三感:喝酒之前就像書生一樣彬彬有禮,你讓我,我敬你;喝的差不多就像武士一樣,豪言壯語滿天飛;喝多後就會像傻子一樣神態百出。杜康將這個發明命名為“酒”。

2.劉伶醉酒

晉代劉伶為竹林七賢之一,以“好酒”為名,古書有云:“天下好酒數杜康,酒量最大數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他常常到處遊歷。一日,他來到了洛陽杜康酒坊門前,開頭看到臉上有一副對聯,寫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三盞海底眠”,橫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看到這個對子,當時就不樂意了。心想:整個洛陽誰不知道我劉伶的酒量大?劉伶當時就進去要了三杯酒喝,三杯酒下肚,說到:第1杯甜似蜜,第2杯似蜜甜,第3杯下了肚,就感覺在天在轉,地也在轉。一摸口袋才發覺沒帶錢,便支支吾吾的說:“掌櫃我忘帶錢了,先記個賬,改天送還你”。杜康笑著說沒問題,劉伶搖搖晃晃的回到了家,一進門便跌倒在地上,他媳婦敢忙把他扶到了床上。劉伶自覺不行了,趕緊給媳婦交代:“我要死了,把我埋到酒池內,上邊蓋上酒糟,把酒壺酒盅給我放到棺材裡。

不知不覺過了三年,杜康來到村上找劉伶討酒錢。你聽說這個事忙跟他媳婦說:“這不是死了,是醉了,你快領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開啟棺材一看,我發現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跟生前一個模樣。杜康上去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劉伶醒來!只見劉伶打了個哈欠,伸了伸胳膊,睜開眼來,嘴裡連聲大呼:“杜康好酒,杜康好酒!”從那以後,“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佳話就傳開了。

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宋培倫與他花費20年打造的“夜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