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我猜,懷仁和尚在集王羲之書的時候,

已經想到了這塊石頭會不朽。

因為如果不是抱著這種信念,

集王聖教序絕對不會那樣精彩。

他為皇帝集的這篇序,

他為玄奘立的這塊碑,

在未來的一千年裡,

成了書法史上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

究竟有多少書家,

是練了《聖教序》

成長,壯大,乃至傳世

......

小灶篇

這幾位生得太早,

沒有見過《懷仁集王字聖教序》,

但裡面的集王羲之字,他們早就爛熟於心了。

甚至,

他們見過的王字,比懷仁吃的飯都多

智永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不僅繼承了祖先的傳家之寶《蘭亭序》,更繼承了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筆法。

智永上承魏晉,下接唐宋,是書法史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他對王家的筆法的繼承堪稱忠實,因此,他所抄800本《真草千字文》,成了天下人探求二王筆法的敲門磚。

李世民

如果沒有當年的李世民,也許就沒有今天的王羲之。在李世民執掌大唐之前的幾百年間,王羲之遠不如他的幼子王獻之受寵。

李世民作為千年一帝,以一己之力顛倒了乾坤,終於讓老子騎在了兒子頭上。作為王羲之的超級粉絲,李世民雖然霸業無敵,卻一直自願遭受王羲之的精神統治。平心而論,皇上的字是相當不錯的,然而很不幸,他生在了他的大唐。

陸柬之

陸柬之先生沒有看過《集王聖教序》,因為他生得早,沒有機會看到。

不過看陸柬之的《文賦》,似乎總能看到集王聖教序的影子,這是因為,陸先生沒少看王羲之的真跡。弄不好,他比懷仁看得還多。陸柬之仕途不錯,但更重要的是,他是虞世南的外甥。

包間篇

這幾位書家,

絕對是吃了《聖教序》的奶長大的,

而且是初乳。

拓片還是熱乎的,

以他們的身份和地位,

享受著貴賓的待遇。

李邕

李邕是個天才,少年成名,一生狂傲。

然而他有狂傲的資本,在王羲之以後,常與書聖並列的也就他一個人了:“右軍如龍,北海如象”。他學王,但是姿態陡然一變,高高聳起了肩膀。雖然動作單調了些,但那種狂傲的姿態,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因為,“ 學我者俗,似我者死。

顏真卿

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

所以,有人故意不碰王右軍,去找顏真卿討飯吃。人家還說,世上行書只有兩路,一路是王羲之,另外一路是顏魯公。依我看,既然長了凡眼,就不要換什麼凡骨了。無論是《爭座位》,還是《祭侄稿》,固然有顏家面貌,但這顏家面貌,仍然是王家的面膜滋養的。

所以,世上行書只有兩路,一路是王羲之,另外一路也是王羲之。

孫過庭

在唐代的書法界,孫過庭只是個無名小卒。幸虧他寫了《書譜》,才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資本。

在王氏子孫以外,孫過庭被認為是最得王羲之筆法的人。今人叩擊二王門庭,常常從孫過庭這裡抄近路。

懷素

懷素以狂草著稱。據說他寫到興頭上,“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幸好沒有影片傳下來,否則也會嚇到人的。

不過,懷素早年人醉書狂,到晚年卻恬淡從容,於是有了這篇大異其趣的小草千字文。

在恬淡平和間,最能看出基本功,雖然沒有記載懷素怎樣學過二王,但我相信,他那著名的“筆冢”,定是為晉人而埋的。

食堂篇

下面這幾位,

距離《集王聖教序》年代較遠,

但是大宋朝的精良拓片,

還是足夠讓他們飽餐一頓了。

米芾

米芾集的古字,多半都是二王。

寫下蜀素帖的時候,米老正值壯年,雖然有了姿態,但底子仍是王羲之的。現在看來,《聖教序》不僅是米元章的第一口奶,沒準後來還是馬步,綁腿,沙袋。

黃庭堅

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黃庭堅學過王羲之,但黃庭堅對王羲之的信任之篤定,甚至帶有迷信色彩。

黃的大字行楷為人稱道,其最得力於京口斷崖上的《瘞鶴銘》。而他之所以下了很大力氣學習《瘞鶴銘》,是因為他固執地以為,《瘞鶴銘》是王羲之的手筆。

趙孟頫

如果沒有趙孟頫,書法史會發展成什麼樣,真的很難說。

不過,這個時候,必須出現趙孟頫,他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在經歷了唐法,宋意之後,江山雖落入元人之手,但趙孟頫發起的復古運動,收拾了文化的舊山河。

他希望全面繼承王羲之的衣缽,但終究隔得太遠,晉人很難夠到了。可即便如此,趙孟頫也已不朽。

楊維楨

楊維楨是個奇才,他為人寬厚,又性格狷直。這樣一位忠厚長者,卻喜歡神怪故事,自己一動筆,則不是《聊齋》,就是《花千骨》。

因此在書法上,他深刻致力於二王,卻寫出了自家的奇特面目。好比買了一款經典的賓士車,卻換輪轂,裝尾翼,搞成了瑪莎拉蒂的樣子。

乞討篇

明代以後,高手們必追晉唐,

但大多隻是孤軍奮戰,

沒有一個像趙孟頫那樣的搖旗者,

雖然從王羲之那裡還能要到飯吃,

但其營養,滋味,和他們的前輩相比,

都寡淡多了。

董其昌

董其昌17歲鄉試,奔著第一而去,得了第二而回,深以為恥。他覺得,是他的字拉了分。

於是發憤習書,寫了三年,便小看了明初諸家,從此只寫晉唐。楷書得益顏真卿,行書在李邕身上下過苦功,隨後便跟著王羲之混。

不過,先天的缺陷使他很難做到臨帖逼肖,索性乾脆著眼大局,不拘小節,這樣一來,反而得了晉人神韻。

王鐸

王鐸13歲開始學《集王聖教序》,這口奶吃得很純正,他自己說,臨王居然能做到如燈取影,不差分毫,可見形象思維能力很強。

不過,缺點是模仿慣了,總在不經意間帶著古人的痕跡,儘管極力掙脫,還是掙不掉。掙不掉又著急,結果一撕扯,變形嚴重,像是面癱患者的臉,知道是他,可是扭曲得太厲害了。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書法近年很火,想和傳統書法保持點距離的書家,都想在八大身上踅摸點零件。

乍看上去,八大的字和王羲之離得很遠,完全不是一路。但是拋開提按、頓挫等一些個性分明的點畫,用結構一對照就會發現,八大也還是從王門裡溜達出來的。

王文治

王文治學董,得到了董的神髓。也就是,不拘細處,以風韻取勝。往上追晉唐,學《集王聖教序》,也不是僅學其形,而是把大概輪郭得到之後,以自己的學養和理解去豐富。

僅從這篇作品上看,他不僅學到了聖教的毛皮,還從李邕那裡拽來了骨頭。

沈尹默

好了,不說了。

快去練《聖教序》吧。

14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張即之喝醉酒,寫下了這件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