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為人處事是一門學問。
有些人一直默默無聞,而有些人讓人記憶深刻,有些人令人不齒,而有些人受人尊敬,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談一談怎樣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弟子規》中的《親仁》篇中,用一個“仁”字進行了高度概括,普通人需要注意什麼呢?
一、原文欣賞我們先來讀一下《親仁》篇原文,該篇是除開篇之外,篇幅最短的一篇,只有寥寥48個字。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二、整理解析同樣是人,卻會良莠不齊,隨波逐流的俗人很多,而仁慈博愛的人卻很少。真正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又不討好他人。能夠親近仁德的人,是再好不過了,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自然減少。如果不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禍害,小人會趁虛而入,會跟著做很多壞事。三、什麼是“仁”很多人會有疑問:到底什麼是仁呢?
關於“仁”的釋義很多,上至孔孟,下至民國,儒家經典早已詮釋至善。
如何用現代大白話讓所有人都懂呢?
我認為所謂仁,即做完人,做聖人,做好人,仁字為二人,即人與人相處積極向上的一面。
根據仁的定義,衍生出了仁愛、仁義、仁德和仁愛等等很多詞義。
四、怎麼做好“仁”《親仁》篇開篇明義地說到了“仁”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而是良莠不齊的。
作為一個“仁”者,必備的品質是仁慈博愛,而這一點很多人做不到。
接著談到了“仁”者的是什麼樣的。
即說話公正無私,又不諂媚他人,只有做到這些,大家就會敬畏他了。
那麼,要做個“仁”者應該怎麼辦呢?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作者給出了看似簡單, 很多人卻很難做到的答案:即親君子,遠小人,這樣“仁”就一天天進步,如果“親小人,遠君子”,那麼與“仁”日漸行漸遠了。
五、為“仁”拓展仔細理會《親仁》篇,只是古時的啟蒙讀物,當然不會對“仁”有過多的闡述,就像現在唸完小學以後會升初中一樣,過了啟蒙期會有四書五經。
啟蒙讀物當然只是大公無私,並說跟好人學好人,跟仁者德日進,親小人,就百事壞了。
那麼為“仁”到底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在為“仁”之前有兩個步驟,即克己和復禮。
何為克己:即約束自己;何為復禮:即恢復禮儀。
大白話就是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之後很好地對待別人,最後歸於“仁了”。
六、寫在後面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
明天我們將繼續研讀《弟子規》。
《弟子規》解讀系列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