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人世間,芸芸眾生,都是野馬塵埃。有些人,雖已走遠,江湖中始終流傳他(她)的故事,他(她)生命中散發出的魅力永不消失。

三毛就是這樣一個傳奇。

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她的文字,也因為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說到底,她憑藉瀟灑不羈的靈魂,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她的文字和故事,鼓勵了太多心懷夢想的人們。

浪漫,自由,漂泊,靈性,才情,勇敢,堅韌,純真,自我,多情,孤獨,這些含義美好的詞彙,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受十點讀書平臺的領讀邀約,這個契機讓我讀到了《我的姑姑三毛》這本書。

作者陳天慈是三毛的侄女,也是三毛筆下那個“特別的天使”。親人的角度、孩童的眼光,賦予陳天慈書寫三毛的優越條件。

賈平凹讀過這本書後,給予評價:“由衷地說,這是我讀過寫三毛最好的一本書。

在親人眼中,三毛是怎樣一個人呢?

翻開《我的姑姑三毛》,撲面而來的是作者懷念的濃情:“三毛一直是個幽默的人,她的荷西也有著西班牙人的熱情和風趣。”

幽默,這是三毛留給侄女陳天慈很深的印象。三毛與荷西,相距天遙地遠的兩個人,緣分命中註定,所以哪怕漂洋過海,也要相遇,又重逢。

三毛的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不少篇章描述她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兩人國籍不同,個性不同,風俗不同,卻是情趣相投的佳偶。

他倆將愛巢築在撒哈拉沙漠。那裡條件簡陋,三毛每天需要跑大老遠的地方去拎水,物質非常匱乏,母親愛女心切,航空寄去大批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食品。

有了這些食材,本就對煮菜充滿興趣的三毛在家開起飯店,取名“中國飯店”。飲食男女,活色生香。

“中國飯店”開張,三毛做的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覺得可口,卻不識粉絲。三毛告訴他,這叫雨。“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札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米酒喝”。

東方的美食引誘了荷西西方的胃。沒過幾天,他對三毛說,“想吃雨”。他還對三毛形容,“雨是天上下來的粉絲條”。

後來,三毛將這段趣事講給她“特別的天使”——那時候,陳天慈還小,聽到這裡以童趣之心想,“下大雨時張嘴就能吃飽吧”!

開“中國飯店”時,三毛擁有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愛情甜蜜,婚姻美滿。後來痛失摯愛,人世時過境遷,她依然保持幽默的言辭。

由這個“雨”字,我想到三毛在一場演講中所遇的雨,那時,她已定居臺灣。那天,去耕莘文教院演講,外面傾盆大雨,裡面座無虛席。她有點緊張,怕自己控制不好自己情緒而流淚,便向旁人問道:“我要不要帶衛生紙上臺?這麼多人,我怕我自己會先‘下雨’。”

三毛就是這樣,把笑語帶給別人,將悲傷留給自己。

除了幽默,在陳天慈心中,姑姑三毛還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就像她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雨季過去,青春不再,記錄了她17到22歲之間的成長曆程。懵懵懂懂的憂傷,朦朦朧朧的快樂,那時單純的喜歡與淺淺的欣賞,現今看來已成奢侈。

還有那“安靜的濃密的重霧”般的四五年級、對二十歲的渴望、小學時男生女生的集體約會、逃學到墓地裡讀書的時光、雨溼的流光中一邊進行受辱的考試一邊想念喜歡的男生……

歲月中逝去的種種,化作一群一群的蝴蝶。而她,為了朝生暮死的蝴蝶再生時的顏色,一年又一年地活了下來。

陳天慈的童年至青春,姑姑三毛帶來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

在她記憶中,三毛常常梳著兩個小辮子,說話輕聲輕語,充滿童心與好奇心。

因為不適應刻板的應試教育,十三歲那年,三毛選擇休學,十四歲開始寫作。她最喜愛的事情就是閱讀。

三毛的性情自小與眾不同。下雨天,她躲在墳地,啃食課外書,如飢似渴,那份痴迷餘生未改,正如她在寫給賈平凹的信中,自稱是“將一生的時光用來閱讀的人”。

“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如果因為看書隱居,而喪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時顯得不通人情,失卻了禮貌,那也無可奈何,而且不悔。”

這是三毛的人生態度。她刻了一枚印章,叫做“不悔”。

三毛常常帶著倆侄女(陳天慈與雙胞胎姐姐陳天恩)去書店,在那裡一待就是一下午,離開時抱著一箱箱的書籍。

《我的姑姑三毛》一書中寫道:“閱讀是受小姑影響的好習慣,寫作卻是小姑和我都沒想到的一條路,早在那些我和姐姐陪小姑在房間筆耕的深夜,悄悄種下因子。

二十四歲,三毛去西班牙留學,在那裡與荷西相識相愛。起初在馬德里雪地上的六年之約,之後在撒哈拉的甜美婚姻,陳天慈未能見證,卻在書裡讀到姑姑的堅強與辛苦。

紅塵作伴,遠走天涯,在普通讀者眼裡,撒哈拉的故事充滿詩與遠方式的浪漫,唯有惦念的親人才會關注精彩背後的艱辛。

奈何命運捉弄,結婚六年後,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身亡。三毛離別傷心地,回到臺灣。

那時陳天慈已上小學,出於孩童的害羞,她對遠歸的姑姑感到陌生,只覺得這位小姑與其他家人完全不同。漸漸熟悉後,三毛成為她和姐姐最好的玩伴,喜歡開車帶她倆到處玩耍。走過千山萬水,出版一本又一本書,三毛已擁有眾多粉絲。

走在路上,常常遇到讀者對三毛興奮地尖叫,自己學校的老師毫不掩飾地對三毛表示崇拜,陳天慈這才後知後覺,可親可愛的姑姑,在外人面前已經是個大人物。

很多人,搶著買她演講會的門票。很多人,將她視為人生的榜樣。著名主持人魯豫就是三毛的鐵粉之一,“曾經我想成為和她一樣的女性,而今天,我知道我們是那樣的不同。但她一定會高興的,那個在課堂上偷讀《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的12歲女孩已經長成了自己的樣子。

有這樣一位親人,陳天慈為之感到驕傲。有這樣一位熱愛閱讀的姑姑,更是幸運。幸運和歡笑不是生活的全部內容。三毛自殺去世時,陳天慈上高三。曾經,參加她小學畢業典禮的姑姑,不能見證她的中學畢業了。

家裡的大人忍著悲痛處理後事,第一次經歷死別的高中生一時回不過神來。同學們趁陳天慈不在座位,將各種顏色的小紙鶴放在她桌上,每隻紙鶴上寫著安慰的話語。事後,沒有人多問多言語。

師生給予的溫暖細節,親人的遽然離開帶來的傷痛,都深藏陳天慈心底。在她看來,這是一場沒有劇本的戲,出乎意料,卻只能接受永無續集的結局。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名律師,對生死具有深刻認知。他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終點站,二女兒的離開,是從人生火車上提早下了車。

三毛雖然走了,但她追求自由、勇敢去愛的靈魂,在文字中永存,一年又一年地流傳下來,影響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

歌手孟庭葦說:“三毛永遠都在我們心裡,天慈用文字在我們心裡刻下她的印記。

9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她曾演繹經典,卻陷入“出軌”“女德”風波,如今只留紅樓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