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喬金敏

臘月是農曆枝頭最意味深長的一朵梅花,如期綻放在母親緊張而忙碌的手上。

從臘月初一開始,母親就叫我把整個臘月的天數,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貼在牆上,每過一天她就用鉛筆圈一天。雖然母親斗大字不識一個,但她對數字並不陌生。

當她圈到臘月初七,她知道臘八節要來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於是更加慌張起來。臘八那天她起得很早,把事先準備好的紅棗、花生、紅豆、芝麻等,平時捨不得吃,這時也派上用場。

當我捧著母親煮的香噴噴的臘八粥時,只感到過年真好!

過了臘八,母親開始風雞。我最喜歡吃母親做的這道菜,它比鹹鴨鹹鵝要清淡、鮮嫩些。母親先把殺倒的雞清洗整理乾淨,從雞肛門那裡切個小孔,將雞的內臟全部掏出,再將雞倒掛起來待水瀝盡後,便用佐料加燜醬把雞全部抹遍,掛在家中通風的地方慢慢風乾。待過年時在飯鍋上蒸著吃,那味兒,現在想想都垂涎三尺。

到了臘月十幾。母親一邊整理屋內外的雜物,一邊開始籌劃給家人添置新衣什麼的。母親這點比較好,從不拿物質上的東西來刺激我的學習成績。也許是當時家裡不富裕吧,想必也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獎勵我。但到過年時,母親是不會忘記給我買點新衣物的,哪怕是一雙新襪子。而她自己好幾年了,總是穿那件藍花小棉襖,剪著齊耳的短髮,把那高高的身材顯得越發精幹、挺拔。

母親把臘月圈到二十時,她就要把一天分成兩天過了。得著手做豆腐。做年糕不在臘月的範疇,鄉下大多是提前一兩個月就做好的。只是這豆腐不能做得太早。因為豆腐的數量沒有年糕多,做早了說不準早一塊晚一塊被雪裡蕻燒豆腐吃掉了。

做好豆腐沒兩天,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神”。

傳說,灶神是保佑百姓“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的菩薩。他每年都要向玉帝稟報凡間百姓為他上香的情況,喜歡打小報告,所以百姓為了讓他在玉帝面前為自己說好話,就給灶神祭拜供品,然後灶神就上天了。這樣的傳統習俗也寄託了母親等鄉人們一種辟邪除災的良好願望。

這一天,母親一早就下了一大鍋甜甜的湯圓,說是要把“灶神”的牙給粘住,讓他不能說壞話。我也不知道粘沒粘住那“灶神”的牙,倒是把我的牙給粘住了,又燙又粘,讓我張著大嘴直吹氣......

臘月二十七那天,我瞥了一眼牆上被圈的數字,發現這一天的數字被塗成黑色的實心圓,像先前鄉下那貼在牆上的“牛屎粑粑”,我恍然大悟,心中不免有些小悲愴。母親說的“七死八活”,就是到了臘月二十七,家裡要殺雞殺鴨,待過大年時吃個新鮮。

母親把一隻蘆花大公雞捉住遞給我,並吩咐要把雞的手腳逮緊點,她則是一把將雞的頭部扭住,將下巴處的雞毛拔乾淨,拿著菜刀就要切割,嚇得我趕緊把頭偏過去......當母親在地上用刀劃一個“叉”,口中唸唸有詞:“你是陽家一盆菜,今年早早去,明年早早來”,我就知道雞已被殺死了。

母親和我雖有些慈悲之心,但還沒有修行到“聞其聲不忍食其肉”的境地。

年是越來越近了。二十八、二十九兩天,母親就得準備除夕年夜飯。第一碟不得缺席的菜,自然是做圓子,含有“閤家團圓”之意。母親的圓子是用糯米做的,用菜籽油炸一下,然後下在肉湯裡,又香又鮮,甚是好吃。火鍋也是必不可少的。葷菜早早就備了一些,蔬菜就從自家菜園裡採。不用說,母親是個種菜高手。我清晰地記得,在村莊西邊的塘埂上,母親種了好長的一畦韭菜,我每天晚上放學後的任務,就是給那韭菜澆水除草。真乃《紅樓夢》所述的“一畦春韭熟,在望有山莊”。而我那些年的青蔥稚嫩歲月,也在“在望”中被年輪越望越遠了......

臘月的最後一天,母親是用我的紅水筆圈的。她彷彿是一位凱旋的將軍,把勝利的旗幟插在高高的山坡上,那麼興高彩烈地,一手揮手致意被她圈走的臘月,一手推開紅彤彤的新年納福之門。

作者簡介:

喬金敏,女,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協會員。有詩歌、散文等作品發表於國家、省、市紙質報刊媒體及文學網路平臺。2011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詩集《小世界的風》。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18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散文:感恩2020,回看時光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