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唐詩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在唐朝將近300年的時間裡,不僅湧現出了大量優秀詩人,形成了眾多的詩歌流派,題材內容豐富,幾乎涵蓋了送別、愛情、邊塞、山水田園、詠史、詠物、言志、思鄉等各個範圍,詩歌數量更是眾多,僅現存就有五萬餘首。

這些詩歌不僅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大唐王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生活和人文風貌,更給現在的我們以愉悅優美的精神享受。

唐詩的發展和繁榮自然與當時的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生活緊密聯絡,同時也和當時統治者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其中有個重要的推動者和參與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步輦圖,源自網路

文學實踐者

李世民是唐初文學的推動者,早在他還是秦王的時候,他就曾經在自己府上設立文學館,招攬天下飽學之士。在他登基成為皇帝之後,又設立弘文館,廣泛吸引和培養了來自不同階層的英才賢士。

李世民並不僅僅滿足於推動文學的發展,他同時還是唐代文學的實踐者。

作為一位胸懷天下、素有濟世安民抱負的政治家、軍事家,李世民對時事、個人際遇等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認識,經常賦詩作文以紀念。

在歷代帝王中,李世民的文學造詣很高,不僅詩詞歌賦樣樣皆通,其詩詞作品也具有語句工整、寓意深刻、意境深遠等優點。

寫詩賜房玄齡

李世民有一部分詩作是寫給他的大臣的,魏徵、蕭瑀、房玄齡等都曾經得到過他的贈詩,其中以房玄齡為最多。李世民曾經三次寫詩賜給房玄齡,可見他對一代賢相的倚重和喜愛之情:

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

仙馭隨輪轉,靈烏帶影飛。

臨波光定彩,入隙有圓暉。

還當葵-藿志,傾葉自相依。

身為一代帝王,李世民最常見的當然是宮廷內外的景色。

在這首詩中,他先是描寫了皇宮內外的秋景,又對當時朝野上下的和諧景象進行歌頌,之後將自己和房玄齡的君臣之情比作手足之情,在讚歎與歌頌中流露出時光易逝的感慨。

清光,即清美的風采,多用來比喻帝王的容顏。

翠微,即翠微宮,是唐代皇家行宮之一。

雙闕,宮門外的樓觀,在這裡借指宮門。

葵藿,葵和藿都是植物名,葉子都向著太陽,用以比喻下級對上級的一片忠心。

唐太宗還有一首詩是稱讚房玄齡一心為國家求取賢才的:

賜房玄齡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

這首詩雖然很短,但是對房玄齡的讚許之情表露無遺。

太液仙舟迥兩句,表明房玄齡沒有時間乘坐太液池中的仙舟遊玩,也無意乘舟求仙,因為他每天都在忙於引見賢才。

未曉徵車度兩句,天還沒亮,不遠千里趕來的英武賢才就已經驅車入關,因為賢相房大人已經命令開啟關門,正準備好好向朝廷推薦他們呢!

寫詩賜蕭瑀

蕭瑀是梁明帝的兒子、隋煬帝蕭皇后的弟弟,身為隋朝國舅,當年李淵在隋朝當官時,兩個人的關係很好。後來李淵反隋建立了大唐王朝,蕭瑀夫婦應李淵之邀前來投奔大唐。

李淵和李世民在位的時候,都十分看重蕭瑀的才能和品德,對他予以重用,他曾經擔任過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等職,封宋國公。

蕭瑀為人剛直不阿,在李淵朝時,諸位皇子明爭暗鬥,雖然李淵自己喜愛長子李建成,但是蕭瑀更認可李世民,並在之後的玄武門之變中不顧個人安危支援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稱讚他:

賜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李世民在詩中讚揚了蕭瑀的堅韌、忠誠、仁愛又講道義的品德,蕭瑀也的確無愧於此。

蔚然成風

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一代仁君的周圍聚集的多是仁義賢德之士,唐太宗重用賢才,他周圍的大臣們自然更熱心於為國為君選拔推薦可用之人。

用人如此,文學創作同樣也是如此。唐太宗在處理政務、宴請朝臣、外出遊玩時,隨時賦詩抒情寫景,贈與大臣,並以此為樂事,大臣們自然會紛紛寫詩應和。當時的很多重臣中就有不少也是著名詩人,其中就包括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歐陽詢、于志寧等,他們不僅擅長出謀劃策,治國安民,同時也能詩善文,文采斐然。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雖然唐太宗時期的詩歌風格還沒有形成鮮明的時代特色,但正是由於唐太宗及當時文人們的大力提倡和廣泛實踐,當時的唐詩已經具有了反映現實生活、題材廣泛、風格明快簡潔等特點。

隨著大唐國力強盛和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越來越多樣化,藝術和文化必將更加趨於繁榮,唐詩的風格終將成熟,最終成為盛世大唐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最早的女學教材《女誡》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