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新編三從四德以調侃的方式,顛倒了原本對女性的諸多要求反諸到男性身上,試圖讓男性感受一下唯命是從的體驗。

而在中國性別意識形態主要是透過道德教化來形成的,它表現為對三從四德的一種遵守。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曰: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它是教育宮廷女性的四大門類。

只是後來這四大門類逐漸的下滲到普通老百姓那裡,後來它與三從相連,形成了我們熟知的三從四德。

四德在這裡主要是講我們漢代的大才女班昭的《女誡》中所談到的四德,因為它是最早的女學教材,後來的女教書籍大多圍繞三從四德來展開的。

四德之首是婦德,講的是女性的婦道操守,《女誡》說“婦德不必才明絕異,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意思是說女性不必有多大的才華和才能,只要貞潔嫻靜,謹守節操,行為有法度,就可以了。

古代對女子的才情教育和智識教育在當時是不重視的,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

那麼對女性的這個智識才情的教育其實在更早就有說法了,在《詩經.大雅.詹卬》中說:“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這裡的意思是,一個聰明智慧的男子他是建城的,就是建功立業的,一個聰明智慧的女子,她是毀城的,她是亡家亡國的。

所以古代對女性的教育和對男性的教育是不同的,並且統治者認為女性才情過高的話容易失德,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才女李清照,她的詞可以說自成一宗。

但是就在她所在的那個宋代,有一個叫王灼的人是這樣來評價她的:“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誇張筆墨,無所羞畏。”——《碧雞漫志.卷二》王灼“易安居士詞”

他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把街頭巷尾的那些荒淫的話都肆意的在她的筆端寫出來,然後沒有羞恥之心。

可見當時人認為對女性過多的才情教育會使得女性容易有違婦德,你看智識上也不行,才情上也不行,女性只有接受什麼教育呢?就是怎麼做家務女紅的教育。

所以從古至今就可以看出男女的教育實際上有極大的區別的。

一:婦德

東漢末的經學大師鄭玄是這樣解釋婦德的:“婦德謂貞順。”貞就是保守節操,忠於自己的丈夫,這個到了明清就發展成為一種貞烈觀。

那就是你如果是一個寡婦,想要再婚再嫁都會成為家族的奇恥大辱,所以當時的女性一輩子都必須不惜自殘守節。

而順是指要順從自己的父母,丈夫,姑舅(指自己的公婆),那要順到哪種程度呢?

在《女誡》中有這樣的說法:“姑雲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云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此則所謂曲從矣。”

意思是說,順的這種程度要到屈從,哪怕婆婆說是說成了不是,說不是說成了是,你都要順從她的意思,不要去爭辯是非曲直,這就是屈從。

在西方也同樣的要求女性服從,服從男性的統治,在《聖經.以弗所書》中說:“你們做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

二:婦言

婦言是指女性在言辭中的要求,《女誡》中說:“不必辯口利辭也,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

就是說不要求你能言善辯,能說會道,只需要你不要口出惡言,爆粗口這種肯定是不行的,然後呢,說話要看時機,該說的時候才說,不該說的時候就閉嘴。

在漢初的時候,有一個丞相叫陳平,他年輕的時候和他的哥嫂住在一起,他的哥哥整天耕田種地,讓他到外去遊學,然後他的嫂子就很不滿意,覺得陳平就是不做事白吃飯。

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記載:“有叔如此,不如無有。”結果這話被陳平的哥哥聽到了,就把他的嫂子休掉了,讓她回孃家去了,可見女子多言是一個大忌。

武王伐紂曾經就找了這樣的一個理由:“今商王受,惟婦言是聽。”就是今天的商王,只聽婦人之言了,這居然成為他伐紂的一個重要理由。

而在《詩經.大雅.瞻卬》中說:“婦有長舌,唯厲之階。”我們今天說的長舌婦就是從這裡來的,長舌的婦女可能是禍國或亡國的一個罪魁禍首。

明代的姚舜牧在他的一篇家庭道德教化的文章《藥言》中曾經這樣來說:“女子最汙是失身,最惡是多言。”

所以古代女性的話語權基本上是被剝奪了,我們常說沉默是金,真的女性要少說話,否則就會禍從口出。

但今天還得繼續往下說,實際上在西方對婦女在婦言方面也是有極高的要求的。

在《聖經.哥多林前書》中說:“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為不准她們說話,她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她們若要學什麼可以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

而且在西方,婦女是不準講道的,這也是對女性話語權的一種限制。

三:婦容

婦容是對女性的服飾,裝扮,外貌的一個要求,在《女誡》中這樣記載:“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需盥浣塵穢,服飾鮮絜,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

意思是女性不必多美麗,也不必打扮得多麼豔麗,只需要穿著整齊,乾乾淨淨就可以了,懂衛生,按時沐浴,按時洗漱,這就是婦容。

中國古代對女性實際上是重德多於色,所以中國古代對那些長的很醜的,但是很有德行的女人,實際上是大加讚揚的。

炎黃子孫那個黃帝的第四個老婆嫫母,她就可以說是天下第一醜,因為她是被大家用來驅邪的,可以說是要有多醜就有多醜。

在唐代《雕玉集》卷十四《醜人篇》中有記載:“錘額蹙顎,形粗色黑,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

這個形容讓我感到驚愕,額頭像紡錘一樣突出,兩個下顎都是皺著的,縮緊的,還又矮又黑又胖,即使是那些很善於誇獎人的人都不能掩蓋她醜陋的外貌,你說她得有多醜?

但是黃帝要娶她,為什麼呢?在《史書》上記載:“貌惡德充。”而且嫫母她發明了養蠶繅絲,紡線織布,據說我們人類用的鏡子也是她發明的。

尤其她幫助黃帝一統華夏,這個是她非常大的功勞,她是黃帝的賢內助,像這樣的德充貌惡的女子其實還有很多。

大家熟悉的齊宣王的王后,就是鍾無豔,又叫鍾離春;還有齊愍王的王后叫宿瘤;還有梁鴻孟光也是長得很醜的,但是大家都不會嫌棄她們的長相,反而因為她們的品德而得到大大的讚譽。

那麼在西方人們對女性的容貌穿著上的要求其實也是類似的。

在《聖經.提摩太前書》當中說:“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价的衣裳為裝飾。”

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女性都是要蒙上面紗的,假如一個女性在公開場合下故意的把她的頭紗揭開的話,就可以構成離婚的理由,認為這是一種淫蕩的標誌。

西方女人要穿成什麼樣呢?就是不要穿引起男性慾望的服飾,所以在西方對女性的穿著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四:婦功

婦功是指對女性做家務技巧方面的要求,在《女誡》中記載:“不必工巧過人也,專心紡績,不好戲笑,絜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

意思就是不必你多麼的能工巧匠,多麼專業,需要你專心紡紗織布,不要打鬧嬉戲,把東西準備食物準備齊全招待客人,就可以了。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古代,紡織對女性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對整個國家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賈誼給漢文帝的一篇奏章《論積貯疏》中說:“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兩樣東西,吃和穿,吃的男人要耕種;穿的女人要紡織。

在西方在女功上的要求也主要表現在做家務和紡織上,在《羅馬史》中記載:“按羅馬人的觀念......紡織之於女子,如同耕耘之於男子。”

在顧素爾的《家庭制度史》當中說:“即使在帝制時代,奧古斯都的女兒不以織縫她父王及其家庭所穿的衣裳為恥,此風依存於舊式的家庭中。”

可見在西方,即使是帝王的女兒她也必須要紡紗織布,裁衣供家人使用。

所以,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古代女性的意識形態其實都是從三從四德展開而形成的。

由於女性的這種從屬地位沒有什麼經濟的權力,沒有話語的權力,那麼她不得不在家裡默默的勞動,然後獲取自己生存的可能。

其實古代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些對女性的種種要求,在現代社會看來也有可取之處,注意言行舉止和表達方式,還有個人的形象和技能,也是我們現代女性不可缺少的美德。

只是現代女效能更好的把握這種度,並且不是被外力強加,而是自己內在想更完善的接納。

36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鞋都有怎樣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