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是1974年,病榻上的毛主席寫給當時一經癌症晚期的周總理的詩句。字裡行間的悲慼與迷惘讓人聞之斷腸,來年秋這位功高蓋世的偉人抱著這樣的遺願溘然長逝。

作為領導者,軍事家,毛主席的偉大毋庸置疑,那麼作為詩人,我們能否看到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毛主席

舊相識

1947年,年事已高的主席不幸患上了白內障,這給毛主席的老年生活帶去了很大的煩惱。酷愛讀書的他,此時此刻辨別文字已經很困難了,怎麼還能讀書呢?於是中南海的領導們商量著給主席找個陪讀。這個陪讀可不是光識字就行。

毛主席極好中國古代的文史,並且對此造詣頗深,提出的論點總是透徹新奇,若是這個陪讀接不上主席的話,那也難免不痛快。因此,這個目標被鎖定在了北京市裡的文學講師,教授們身上。一經敲定,就要開始物色候選人名單了。這份任務就交給了當時的北京市委書記謝靜宜。

當名單送到主席面前的時候,他一眼就相中了蘆荻。事情源於不少年前,毛主席在閱讀中國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古文時,特別喜歡其中的幾篇,也就記得了為那幾篇作註解的名字——蘆荻。

蘆荻

巧安慰

那一年,44歲的蘆荻接到領導的通知,她被選為毛主席的侍讀。

那個時代的人,對於主席的情感與依賴是我們這些當代人無法切實感受到的。蘆荻一見到毛主席的時候,就倍感親切,甚至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般。加上天性有著詩人的敏感,蘆荻止不住地流下淚水。

毛主席當時就坐在椅子上,面容祥和,像一位普通的老人,只有眉宇間有著依稀的威嚴。蘆荻不敢靠前,又不敢出聲打破這份寧靜只默默地流淚。毛主席聽見她小聲的啜泣,就決定安慰一下這個緊張的人。

他親切地問蘆荻是否會背誦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蘆荻不明就裡,但還是依言開始背誦,當她開始出聲地時候,毛主席也很快地開始了背誦。就這樣背到最後一句:“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蘆荻才發現主席這是將領域引到了自己擅長的地方藉著詩句托出自己的名字,來緩解自己的情緒。

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她笑了。就這樣,在主席的開導下,蘆荻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心裡一是為著主席的細心而感到溫暖,二是為主席淵博的學識所震驚,心裡更加敬佩他了。頭一次見面,二人相談甚歡,一見如故。根據記載來看,二人一共交談了六個小時,蘆荻收穫頗多。

毛主席

漸相知

交談過後,蘆荻就在中南海的宿舍中住下了。只等待著毛主席想要閱讀古文的時候,她騎腳踏車趕過去。

十分鐘的車程,她每一次都十分歡喜。她敬愛毛主席,更熱衷於與他交談。這位風雨半生的老者是那樣的睿智,面容是那樣的慈祥。他對蘆荻總是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因此,蘆荻學到了不少東西。

比如說,在談起中國的二十四史時候,人人都知道毛主席酷愛鑽研歷史,卻不曾想他卻對蘆荻說二十四史多半是假的,不可全信。又說中國封建時期的歷史總是為了鞏固統治,維護封建王朝的“正當地位”的工具。但是不讀歷史,又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此需要辯證地看待。這句話的先進性在於,毛主席的隨口一言,正是當今史學界的主流觀點。

《水滸傳》劇照

還有一次是他們一起品味《水滸》,大家都覺得宋江最後帶人投降是一件很窩囊的事兒,感覺整個故事都因此被拉下了一層檔次。自然蘆荻也是這樣想的。誰知道,毛主席卻對此持有不同看法。

毛主席卻說,《水滸》的好就好在他最後投降了,好就好在為人民做出了反面的教材,使人們知道一味妥協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是從小農經濟中,好不容易迸發出來的反抗意識,不應當就此埋沒。

談的多了,見的多了,主席的形象也就走下了神壇,逐漸成為了一位熟悉的老人。他像尋常老人一樣勤儉節約,捨不得吃穿。他也像普通的老人一樣,喜歡讀書,寫寫字,只是偶爾會有人向他請教一些事情。

甚至他曾經讀到一首詞,想到自己人生即將走至盡頭,中國的前途迷茫,竟然悲從中來,嚎啕大哭。

看來,偉人的暮年,也是跟其他老人一樣,會脆弱崩潰。

以至於最後,毛主席透過手術恢復了視力,蘆荻要回校任教時,竟然還覺得依依不捨。她彷彿是一個將要去遠方上學的遊子,捨不得離開家庭的溫暖,捨不得離開家長的懷抱。

蘆荻

老相念

在中南海的工作,使得蘆荻很開心,她好像又回到了大學,跟著教授在知識中沉醉的日子,心靈上的昇華與成長,是遠遠比上課輸出知識更快樂的事。

然而故事總是讓人始料未及。蘆荻不曾想,毛主席的隨口評語,卻被四人幫拿來做了政治工作,要求全國上下開展“批判宋江”的運動。這讓蘆荻感到不齒與厭惡。甚至這件事兒,就連她自己也被牽連其中。

可蘆荻並不後悔,她知道這樣的時間總會過去的。正義早晚都會到來的。她相信毛主席一手建立起來的的國家,更相信毛主席。果不其然,這樣的日子也很快結束了。

在中南海雖然只待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但這樣一段特殊的時光,卻給蘆荻的一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東西。包括蘆荻後來開始致力於小動物的保護工作,也與毛主席的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蘆荻

她陪讀的那段時光,主席曾經親自說過不許任何人動中南海里的小鳥,它們需要一個家,當時的蘆荻再一次被主席所驚到。她不敢想象這樣一位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軍事家,政治家,竟然會注意到這些鳥兒們脆弱的生命。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若不是把每個生命都放在心上,如何能夠堅定地站在人民身旁?

除了軍事家,政治家,毛主席更是一位詩人,詩人是全人類的兒童,自然是平等地愛著每一個生命。就好像自己的女兒在放學的路上遇見紅衛兵在打一隻小貓,回來驚慌失措地告訴她一樣,孩子們都是善良的,他們見不得這些,她知道毛主席也見不得這些,他們這群人,不過是打著主席的名義,做上一些完全與主席思想相悖的事!

十年動亂結束,蘆荻開始致力於小動物的保護事業。主席鏗鏘有力的話語她一刻也不敢忘,哪怕身邊的人都不理解她,她也不曾退縮,她知道主席一定很樂意看到她做她喜歡的事。畢竟新中國就是想讓人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蘆荻愛護動物

結尾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病逝。此時已經回到北大的蘆荻心內一陣悲慼。悲慼過後,又是一陣平靜。毛主席向來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自然不會希望自己沉緬於他的過世的悲涼中。所以蘆荻收拾好心情,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

現在我們知道了,詩人遲暮也是詩人,生理上的年紀帶來的只有身體上的蒼老,而他們的心智卻會隨著時間的打磨,愈加豐滿充盈。他依舊保留著少年時期的志向與慈愛,會關心小鳥的安危,更擔心自己去世之後,中國的爛攤子會無人可接。就帶著這樣的困惑與不捨,毛主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就帶著這樣的依戀與尊敬,蘆荻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她一生都在懷念毛主席,她一生都不曾忘卻毛主席的教誨。當她再次看到主席心裡萬般惦念的新中國,終於恢復了之前的光明後,她滿意地笑了。

蘆荻

她心裡想,或許終於可以告慰毛主席的在天之靈了。所以2015年,她也終於闔上了讀過書,看過電視,見證過新世界的眼睛,向毛主席彙報工作去了。她或許會說當下中國的振興與繁榮,或許會講講自己承襲了毛主席的思想,繼續保護著那些弱小的小動物。又或許,她只是什麼都不說,安靜地繼續聽主席講述他史詩般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對詩史文學的新見解。

總之這些事,我們是無法知道了。正如毛主席在悼念艾地同志時,曾作有詩句:“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

一代新人換舊人,建設新中國的腳步從不會停止。我們現在能知道的只有,當下的我們應該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各自奮鬥于于祖國的東西南北,建設這個他們滿是希望,開墾出來的新中國。

11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美國藝術家格蕾絲·梅茨勒繪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