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們在詩歌上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一個被譽為“詩仙”,一個被譽為“詩聖”。雖然李白和杜甫在文學成就上相差無幾,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就相差太多了。李白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遊山玩水中度過的,從來沒有因為缺錢而發過愁。而杜甫的一生就比較悲催了,大多數時候不但飯都吃不飽,有好幾次還差點被餓死。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詩人,兩人又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為何他們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呢?特別是李白,他一生都沒怎麼工作,錢都是從哪裡來的?而且李白這個人向來不知道什麼叫節儉,花錢更是大手大腳,他二十五歲去揚州遊歷,打賞給落魄公子的錢就有30萬金。在他的詩歌裡,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豪邁詩句。
30萬金是什麼概念?按照唐朝開元年間的物價來算的話,兩京鬥米才20文,兩京鬥面才32文。如果按照這麼算的話,李白說他在揚州賞給落魄公子的錢有30萬金,很有可能誇大其詞了,但是這也從側面證明李白花起錢來絕對是沒數的。照李白這樣的花法,萬貫家財也不夠他花,而且他又不上班,錢從哪裡來的呢?
李白一生都沒怎麼工作,在唐玄宗那也只待了兩年時間,可是他卻從來不用為生計發愁。這主要是因為李白獲取錢財的渠道比較多,哪怕他一輩子不工作,也足夠讓他過得瀟瀟灑灑。
朋友贈送李白交遊廣闊,又自帶名人光環,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在李白遊歷天下的過程中,結交了許多朋友,也收穫了許多粉絲,這些人對李白都非常慷慨大方。比如李白的頭號粉絲汪倫,不但好酒好菜招呼李白,臨走前還送了李白八匹寶馬和不少綢緞,光是這八匹寶馬就價值千金了。除了汪倫之外,還有元參軍、元丹丘等人都是李白的好友,都先後資助過李白。
岳父饋贈李白一生有過四次婚姻經歷,第二次和第三次婚姻發生在李白遊歷天下的旅途中,這兩次婚姻都不是正式的,後來都隨著李白去別處遊歷而告終。李白的原配是唐高宗時期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原配許氏過世後又娶了唐高宗時期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宰相府的千金出嫁,排場自然很大,而作為宰相府的東床快婿,李白自然得到了岳父不少的饋贈。
賜金放還李白年輕的時候一直想在仕途有所成就,可是他卻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為此還先後幾次向唐玄宗獻賦謀仕。後來經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李白才在唐玄宗身邊謀了個翰林供奉的差事。原本李白以為跟在皇帝身邊,早晚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結果最後才發現這個翰林供奉完全就是用詩歌來取悅皇帝貴妃。這讓李白很失望,萌生退意。唐玄宗乾脆就賞賜給李白一大筆錢財放他離去。李白離開長安後的幾年裡,包括和杜甫遊山玩水的那段時間,所用的都是唐玄宗賜給他的錢財。
父親的資助前面提到李白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這是因為李白的父親不但是被流放之人,而且還是一位身價頗豐的商人。按照唐朝時期的科舉制度,罪人和商人子弟都沒有資格參加科舉。李白十八歲時就開始遊歷蜀中,25歲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這都多虧了他父親的資助,才能讓他有機會四處遊歷。等到李白出川時帶的錢快要用完時,他在27歲那年又結識了第一任妻子許氏。許氏是宰相府的千金,這樣一來李白等於又有了新的經濟來源。